潘文波
【中圖分類號】R389.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2
股骨頸骨折在臨床老年疾病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外傷性疾病,尤其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該疾病發生幾率隨之增高[1] 。我院對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行以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并采用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方式加以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去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30例,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 例,其中觀察組 10例男患者,5 例女患者,年齡在 56-88 歲,平均年齡為(69.5±2.3)歲,傷病原因中因摔傷為 10 例,交通受傷為 4 例,其他原因為 1 例;對照組 13例男患者,2 例女患者,年齡在 61-89歲,平均年齡為(64.5±3.4)歲,傷病原因中因摔傷為9例,交通受傷為4 例,其他原因為2 例。患者全部行以全髖關節置換術,且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觀察組:行以綜合性護理干預方法進行護理。首先手術之前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由于很多患者在手術之前因病會有焦慮、煩躁和緊張等情緒,不利于手術的開展,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為其詳細講解手術的整個過程及具體步驟和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讓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提高治療依從性,也可講述治療過的成功病例,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其次,對于患有其他基礎性病癥的患者要做好預防護理措施,叮囑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及時服用相應的治療藥物,對飲食進行合理安排。同時,還要讓患者進行一定的床上活動練習,健康一側的肢體要做膝關節屈伸運動,抬高臀部等,避免發生壓瘡;然后,在手術中要嚴格遵守手術室制度,讓患者的體位同手術角度相協調,密切關注患者的呼吸以及循環功能,與醫生做好手術配合;最后,手術后應對患者的情緒狀態做觀察,必要時做心理干預指導,讓患者保持樂觀態度。將患者的患肢小腿做以抬高,角度在 10-20 度,做好術后切口引流護理,輔料應及時更換,并指導患者營養飲食,有助身體康復。同時,要對并發癥進行預防,主要是預防壓瘡,幫患者適時進行體位挪換,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患者衣物及床鋪保持干凈整潔。預防患者呼吸道感染,對患者如何進行咳痰和深呼吸做指導,預防泌尿系統疾病,讓患者多喝水,利尿。參照組:行以一般性護理方法進行護理。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壓瘡、呼吸道感染、便秘)做詳細的觀察并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 SPSS 16.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檢驗水準 a=0.05,統計方法如下: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 6.6%,比參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6.6%低,P<0.05,存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 1。
3 討論
對于高齡老人來說,股骨頸骨折是一種死亡性很高的疾病,盡管創傷較小,但是其能夠使患者處于長期臥床中,容易引發一系列相關病癥,如心肺功能發生代謝性障礙、形成褥瘡、并發泌尿系統類疾病以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2] 。因此,對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在治療時,于 3 天內行以全髖關節置換術極具必要性,且治療效果好。全髖關節置換術可以使患者的疼痛得到緩解,患肢功能得到改善[3],但是其手術具有創傷較大的特點,所以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行以圍手術期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患者身體康復。本次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6.6%)同參照組患者(26.6%)相比,發生率更低,數據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有統計學意義。同時,本次研究結果同武海紅學者所著《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臨床護理體會》一文中結果具有相似性,證明本次研究結果具有普遍性
參考文獻
朱海艷.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臨床護理體會 [J]. 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2):133-134.
陳靜,凌坤.小切口全髖關節置換術結合圍手術期優質護理治療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 [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138-139.
鄧仁椿,洪瀾,崔華明,等.全髖關節和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6(7):532—5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