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永紅
國學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藝術,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筑等諸多方面。早在古代就已經有國學這個名詞了,在先秦之前,學校都是國家設立的,只面向貴族子弟招生,從孔老夫子開始,有教無類,得天下英才而育之,那個時候,老百姓的孩子才有資格入學讀書,各個時代對學校有不同的稱呼,最初的時候稱為序或庠,后來稱學宮,再后來叫國學,所謂的國學就是國家設立的學校。從什么時候開始,明確將國學指傳統文化呢?應該是從新文化運動以后,自20世紀20年代西學東漸以后,為了與西方學說區分開來,很多有識之士明確提出了國學這一概念,所謂的國學是指古代的一些思想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綜廣博,為我們留下的國學經典達六萬多部,這些國學經典歷經歲月洗禮,傳承不衰,成為我們學習國學,提升修養,擴展視野的最好讀物?!案褂性姇鴼庾匀A。”一個人外表“誠于中而形于外”,內心有東西,外在就有厚度。人和動物的區別在于人的精神的需求,精神需求的精華都在經典里。幾千年來經典不異,不異就是不動搖的意思,是因為它的豐富性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比擬的。
有句順口溜概括了中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一怕古文,二怕周作人,三怕寫作文。中小學階段,學生剛進入一個寫作的入門階段,有的學生喜歡寫作,有的不喜歡寫作,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怎么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把寫作當作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習慣,光講寫作技巧是不夠的。寫作其實并不神秘,也不遙遠,寫作對于大眾來說,很實用,也很需要,寫作是日常表達的工具,比如,發個微信朋友圈,QQ中發個日志,將今天的見聞、感受記錄下來,在黑板上寫個通知,等等。寫作還能鍛煉人的大腦,使人思維縝密,對人腦開發是很有益的。為什么跟著國學經典學寫作,古代的優秀篇章如碧空星斗。古人曾說:“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我們讓孩子們學,就要學習最好的文章、最好的筆法。
如《易經》歷經七千多年的歷史至今經久不衰,被尊為六經之首,其中有很多語言我們依然在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熟讀國學經典,能夠幫助孩子們明白修身立德之道,學習為人處世道理;豐富文史知識,拓展學習視野;加強文學修養,提升語文綜合素養與寫作能力。
比如“四書”之一的《大學》,是儒家最核心的經典,是修德入門之學,古代的人想要成人成才,先要從學《大學》開始,全文文辭非常簡約,只有一千多字。但內涵深刻,每一句話都是經典,都值得我們學習、思考,影響深遠。內容有關于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論語》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中考對于傳統文化知識考察的分數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怎樣讓孩子愛上國學,喜歡國學?其中有個方法就是:聽故事,學國學。經典是鮮活的歷史故事,所有的智慧都經過故事的演繹而被后人喜聞樂道。文史不分家,文學和史學是兩門基礎學科,而史學當中無非就是對中國古代朝代、人物、歷史事件的一個綜合描述,先秦諸子百家的典籍,也主要依托于此。里面有很多小故事,都是古圣先賢給我們講述的。我們能像講故事一樣,把這些古圣先賢的故事告訴給孩子們,讓他們了解中國古人是怎樣想的,是怎樣做的,這對孩子們的啟發和幫助是非常大的。比如二十四孝的故事??鬃?、孟子的故事,在孩子們幼小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比如《聲律啟蒙》中有一段:“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爆F代民謠歌手趙傳唱的歌曲就是這段內容。國學經典是可以唱的,中國古人的讀書方式和我們現在是不一樣的,古代的詩詞歌賦都是可以唱的。這些國學經典都是非常有營養的,如果想讓孩子提高作文水平,提高文學修養,僅僅讀課內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堵暵蓡⒚伞纷x起來朗朗上口,音調和諧,都是押韻的,而且都是以對聯的形式呈現的,也包含了歷史典故,“顏巷陋”,指顏回,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經常表揚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叫顏巷陋。阮途窮是誰呢?阮籍,竹林七賢之一,生性豪邁,放蕩不羈,經常駕車,車上載著酒,實在走投無路了,就大哭一場,然后再回來,這是阮途窮的故事。細讀下來,這些國學經典里邊,不光文采斐然,而且內涵豐富,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歷史人物等都有所涉及,細讀收獲是很大的。
讀經典,當然不僅僅只是讀背,還要為寫作做準備,課上我們復習了墨子的《非攻》,先一起讀,我一句,學生們一句?!坝袥]有什么發現?”“有些句子反復出現!”有孩子回答?!罢姘?!短短的兩段話,有哪些話反復出現?找一找,畫出來?!闭遥瑒?,讀。“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強調!”有個孩子回答?!昂芎?!是的,以后我們寫作文,也可以用這種反復的寫法?!边@樣日積月累的滲透,從經典中汲取營養,是很受益的。寫作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首先要廣泛地閱讀,閱讀傳統文化的經典名篇,細細地體味,我們從中國古典文學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充實自己的思想,豐富自己的大腦。中國古代詩人喜歡寫秋天,一般都寫成悲涼、寂寥、蕭瑟的,一葉飄零,百花凋謝,大雁南飛,沒有春天的欣欣向榮,夏天的熱鬧喧鬧,是悲涼蕭瑟的,如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崩钋逭铡蹲砘帯け§F濃云愁永晝》:“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钡拼娙藙⒂礤a寫得非常不一般:“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天一只仙鶴振翅高飛,天空那么藍,那么高,景致非常開闊,看了之后讓人覺得無限的舒暢,萬千的詩情畫意都涌現出來了。景致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作者的心情,同樣是秋天的景致,但是心情不一樣,這也是文章最大的魅力所在。我們也學會了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描寫都是幫助自己抒發內在的思想感情的,不同的人寫出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這樣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深刻。2016-2017年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取得巨大成功,激起了老百姓對中華詩詞的熱愛。觀眾達到11億多人次,百人團中,有古稀老人,也有學齡兒童,有碩士博士,也有工人農民,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他們對中國詩詞的熱愛,確實令人感動,也說明中華文化植根于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在品讀古詩的過程中還能學到不少的修辭方法、寫作方法,可以活用到自己的文章當中去。從誦讀到理解再到最后的品味意境,學生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這樣生動感悟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寫作有很大益處。
寫作的本質是表達與交流,寫作的目的是陳述事實、表達思想、抒發感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伯華在武漢的一次名家論壇上,進行關于青少年寫作的講座,曾經說過:“作文寫作無模板,傳承經典很關鍵?!?/p>
多向先賢學習,讀國學經典。中國文聯主席王蒙曾經說過:“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讀傳統文化的經典,我們學習國學,是為了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走向當今的科技時代,用傳統文化充實自己的大腦,豐富自己的大腦?!敝腥A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涌現出不可勝數的文豪巨匠,流傳下浩如煙海的名篇佳作,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國學經典是上下五千年圣賢們對大自然生活觀察、洞察、體察而寫出的體會,回溯源頭,傳承命脈,讓學生吸取國學智慧的營養,自然會卓爾不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