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福美 吳均媛 王銀芝 丁永峰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01
近年來,隨著泌尿外科腹腔鏡技術的發展,絕大多數腎上腺、腎臟手術可經后腹腔鏡下完成,與傳統手術相比較,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但因為氣腹、腹膜后操作等原因,患者術后常出現腹脹、嘔吐等胃腸道癥狀,影響患者術后恢復。采用耳穴埋豆的方法,可促進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的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護理滿意度,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患者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85例,男53例,女32例,年齡35-65歲,平均42.3歲,其中腎囊腫去頂減壓術 21例、輸尿管切開取石11例、腎上腺切除術18例、腎盂輸尿管成形術6例,乳糜尿14例,腎癌15例,手術時間:觀察組87例,男46例,女41例,年齡33-67歲,平均45.1歲,腎囊腫去頂減壓術 23例、輸尿管切開取石10例、腎上腺切除術12例、腎盂輸尿管成形術8例,乳糜尿16例,腎癌18例,性別 、年齡等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規完成術前準備,從手術室回病房后,及時與手術醫生溝通,了解患者的手術方式、穿刺孔位置等。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常規吸氧,使用心電監護,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確保各管道的固定可靠和通暢 ,防止引流管扭曲、堵塞、受壓、脫出,并準確記錄引流量和顏色、性質。保持呼吸道通暢 ,防止嘔吐時發生窒息。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術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做輕微的活動 ,以增加肺通氣量 ,有利于氣管內分泌物排出 ,減少肺部感染 ,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待患者神志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采取耳穴埋豆,選用以下穴位:皮質下:位于對耳屏內側面,對耳屏4區;腎上腺:耳屏游離緣下部尖端,耳屏2區后緣處;神門:三角窩后1/3的上部,三角窩4區;小腸:耳甲6區;腹:対耳輪體前2/5處。耳穴操作方法:準備治療盤、皮膚消毒液、棉簽、血管鉗、王不留行籽和膠布、剪刀、彎盤、探棒。術者一手持耳輪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耳廓內選穴,將王不留行籽粘于7mm× 7mm膠布中間,粘于所選穴位上,并用拇、食指腹按壓3~5分鐘,詢問有無酸、脹、痛等“得氣”感,術后不給鎮痛藥,以排除鎮痛藥物對患者的影響。此后每6小時按壓一次,左右交替,3天后撤籽。3天內觀察惡心嘔吐發生率、腸功能恢復時間、疼痛評分、護理滿意度。疼痛采用4點口述分級評分法(VRS-4):0級,無疼痛;I級,輕度疼痛,睡眠不受干擾;Ⅱ級,中度疼痛,疼痛明顯,睡眠受干擾,要求使用止痛劑;Ⅲ級,重度疼痛,疼痛劇烈,需用止痛劑,術后12h、24 h進行疼痛評分,取最高評分進行對比,取最高值進行統計。護理滿意度采用滿意、不滿意。
1.3 統計及分析:
SPSS19.0統計軟件統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中,惡心、嘔吐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腸功能恢復時間觀察組短于對照組,術后疼痛評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照組優于觀察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是采用腹腔鏡技術,通過制造氣腹,經腹膜后潛在間隙進行泌尿系統疾病治療的手術方法。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較,具有創傷小、全身反應輕,患者痛苦小,術后恢復快,近20年來得到快速發展。但是后腹腔鏡手術時,氣腹導致腹腔內壓力升高,使得膈肌抬高受牽拉,腹膜刺激,患者術后可出現肩背部疼痛。二氧化碳,全麻藥副作用等,造成患者術后出現腹脹、惡性、嘔吐等胃腸功能障等不適,影響患者恢復。全麻氣管插管,及術后疼痛等影響,患者常常咳嗽,痰多,并發呼吸道感染。嚴重的術后疼痛常常導致患者睡眠不足,造成情緒低落,妨礙組織恢復,因此迅速有效地控制疼痛是護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術后患者恢復。
耳穴療法則是傳統醫學與現代解剖生理病理學的結合。耳穴中,皮質下主治失眠、多夢、眩暈、耳鳴;腎上腺主治低血壓,暈厥;神門主治失眠、鎮靜止痛、眩暈的功效。小腸、腹可治療消化不良,減輕腹痛、腹脹。 耳針能抑制剖宮產患者術中惡心、嘔吐反應的發生,并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因此通過皮質下、腎上腺、神門等耳穴埋豆的護理操作,可減輕疼痛,增加肺通氣。提高血氧飽和度,加深呼吸,提高肺活量及肺泡通氣量可促進二氧化碳排出,改善局部組織酸性環境 ,消除腹腔殘留二氧化碳對膈神經的損傷,減輕疼痛。同時可減少液體輸入量 ,維持水電平衡 ,改善負氮平衡 ,有利于機體恢復。 耳穴埋豆操作時,要注意無菌,按壓時力量也應適當,以使病人有“得氣”的感覺為度,耳郭有炎癥、凍傷等,應為耳穴埋豆的禁忌癥,注意王不留行籽有無脫落。選穴要求準確,撤籽后,若局部紅腫、破損,應及時消毒處理,嚴防引起軟骨膜炎。
總之,耳穴埋豆可促進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腸功能恢復,減輕疼痛,促進術后恢復,有利于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章亞成, 戴新娟.實用中醫護理學-臨床篇[M].第一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41-242
李柳芬.疼痛管理在術后疼痛控制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6):565-566
石學敏.針灸學[M].第二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174-1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