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芳
中國有句老話: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導入,也決定了這一節課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如果導入得當,不僅可以讓教師順利過渡到新授課程,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加關注本節課的內容,讓他們積極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并與教師很好地互動,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課堂導入,精心設計精彩紛呈的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課堂導入應注意的問題
1.耗時過長
導入只是要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作為一個引子,不能夠喧賓奪主。所以在時間的把握上就要預先估算好,預熱到一定溫度,氣氛合適就可以進入正題了。一味的提問或展示,不僅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完成和課堂的進度,也會讓學生喪失熱情和興趣,那就失去了導入的意義了。
2.機械僵化
導入的方法很多,那么針對教學對象,經常變換導入方式才是一個良策。在這樣一個變化萬千的世界,想要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找到讓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如果不變換策略,那么很快他們摸熟了教師的套路,沒有了驚喜和思考,自然就不會再對這樣的課感興趣了。而學生層次不同,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風格,只有找到對應的導入方法,才是上好課的關鍵。
3.偏離主題
這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預設的導入與課文主題關系不明顯,卻硬將導入跟課文扯上關系,學生不僅會茫然,而且難以把握重點,導入失敗;還有一種是導入很順利,老師學生互動很愉快,可教師卻未能把握住度,討論的話題開始散漫開來,漸漸離課文中心越來越遠,出現放開了卻收不回來的情況,那么教學目標自然難以達成。
二、課堂導入應遵循的原則
1.趣味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愛好和愿望。”一個有趣的能吸引人的導入首先就能讓學生在心態上放松下來,不至于因為緊張導致停頓不會思考。一旦激起了他們的求知欲,新的知識就會更加容易被他們掌握和理解。
2.針對性
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導入是要為下面的教學起到鋪墊作用的。那么教師在設計導入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到所學內容和面對的學生這兩個方面,并將他們聯系起來,有針對性地提出一個適合這兩者的導入。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不同,那么教學手段就更應有所差異。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而這一點,也是最難把握的,需要長期的教學經驗的累積才可靈活運用。
3.啟發性
導入不僅需要簡短有趣味,而且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那才是較為有效的。而這樣的導入都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提煉出最能啟發學生的問題才有可能做到。用富有啟發性的導入能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啟發性的關鍵在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導入能否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能否給學生創造出思維上的沖突,是否使他們產生新奇感,是導入成敗的關鍵。
三、課堂導入的幾種方法
1.直觀演示導入
捷克教育家卡梅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并認為這是教學中的“金科玉律”。直觀演示法是教師在上課之前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當堂示范或采用現代化視聽手段,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使學生直接獲得具體、生動、真實的感性認識,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學英語的教學中,直觀教學導入運用普遍。它能充分利用實物、錄音機、投影儀、多媒體、自制卡片等輔助教具,使學生直接地、具體地獲得英語知識。
2.游戲競賽導入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游戲方式,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游戲導入新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許多教師在講授十二個月份時感到很困惑,不知怎樣導入最為有效。在教授這些單詞時,可以采用游戲法這樣導入:先將本節課單詞一到十二月份事先寫在黑板上,然后師生一起做Touching game進行認知搶答。在游戲時,學生的眼、鼻、耳、腦等充分發揮作用,很快進入了新內容的學習。學生在指認單詞時,他們必須根據以往學過的語音知識,來快速辨認單詞。這樣,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而且發展了他們的想象力,增強了他們的創造力。
總而言之,“導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英語教學中,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有效的導入能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外吸引到課內,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能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建立新舊知識的鏈接,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為新知識的呈現做好熱身和鋪墊工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玲,劉丹丹.有效性教學的構成因素研究[J].海外英語,2011(11).
[2]喬艷.淺談提高英語課堂有效性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3(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