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蓮
摘 要:磨課,仿佛是在創作一幅優美的工筆畫,要投入所有的柔情與激情,每一筆動感的筆觸,每一筆富有表現力的色彩,都要細細斟酌。在黃葉舞秋風的十月回想我的磨課經歷,有苦有累有欣喜。回頭看看這條路,它就像一條沒有盡頭卻充滿風景的登山路,要我們走走、聽聽、看看、想想,其累無窮,其樂無窮,其思無盡!
關鍵詞:盲目之旅;探索之旅;成長之旅;感悟之旅
一、盲目之旅
組內磨課第一節教學《老王》,課前我用心鉆研教材,按要求精心準備導學案。本來按學情應該設計2個課時,但我想挑戰一下我班學生的學習節奏,就只設計了一個課時,確定了4個學習目標:熟讀課文、梳理字詞、評析人物、體味情感。上課時,按照預定的學案設計:情感鋪墊導入、了解作家作品、讀文梳詞檢測……一切按部就班。果然不出所料,到第一個環節初讀課文梳理字詞就超過預設時間,第二個環節填表評析人物完成就下課了。
第一次磨課就觸礁了,我一臉不快地下課,回到辦公室還在憤憤抱怨學生速度慢影響了教學進度。同組老師的一句話讓我豁然開朗:“你班上的學生已經不錯了,錯在你不該貪多。”冷靜一想,說得對呀,我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充分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本班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心理特點、情感因素等,制定合理、恰當的學習目標,設計適宜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目標的引領下去學習探究。而我不顧學情地盲目挑戰讓課堂失去了完整性,我不切實際地目標設置讓學生難以從容地閱讀、冷靜地思考、有效地達成。
二、探索之旅
有了第一次的教訓,第二、三次準備時我不敢再掉以輕心。編寫導學案時,從目標的確定和表述,從探究點的選擇和設計,從展示規則的確立到出示,從星星的設置和發放……我都反復斟酌、仔細思量,力求精細。語文組的老師也熱心地出謀劃策,指點迷津,老師的熱心幫助讓我在紛繁中理清了頭緒,在勞累中尋到了安慰。
滿懷信心地走進課堂,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學生認真地獨立思考,規范地合作探究,積極地競相展示,及時地評價補充……老師不時地巡查,適時地點撥。課堂如一池春水,波瀾不驚。
正當我暗自欣喜之時,意外發生了,在理解主旨環節,回答“作者一家為老王做了哪些事?”時,展示的學生出現了概括不全面、表述不簡潔的問題,幾個補充的同學也沒能及時完善糾偏。學生把補充權交到了我的手中,我事先認為這個問題沒有太大的難度,以為通過學生的思考合作能夠解決,所以事先沒有預設碰到這種情況怎么辦。我略有些慌亂,講解的語言也語無倫次起來,雖然最終圓場了,但這個環節的處理頗有點臨時抱佛腳的感覺,顯得不夠從容。
下課之后,袁干事、楊組長還有聽課老師毫無保留地評課議課,中肯地指出學生、老師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老師講解點的預設和課堂語言的表達需要進一步優化設計。真是內行看門道啊,我感激老師們的坦誠,我慚愧自己的百密一疏。
三、成長之旅
打磨驗收在即,針對前幾節課存在的問題,我認真地做了反思和整改。學生方面,經歷了幾年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歷練,基本規范和基本技能已經形成,但在一些細節如聲音的響度、坐姿等方面還存在問題。我結合平時的教學,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強化訓練。針對個人存在的問題,我有意識地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
改進。
導學案是課堂順利推進的導航儀、路線圖,會直接影響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我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設計導學案,幾易其稿,力求做到“五明確”。教學設計重點突出導入語、過渡語、點撥語及精講預設。
驗收那天,我出奇的平靜,不知是久經磨課之后的淡然與坦然,還是充分準備之后的自信與從容。課堂從深情的《父親》歌聲中拉開序幕,在深情的品讀中發酵,在深情的《想想你的背影》誦讀中結束。
四、感悟之旅
三次打磨,一次驗收,打磨之旅讓我感慨良多。
作為一名工作在一線的老師,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和課外培輔外,還要承受磨課的歷練,一次次地設計,一次次地修改,一次次地顛覆,一次次地重整,身體、心靈承受痛苦的煎熬,尤其是那些自我要求高的老師更甚。
但換一個角度來看,磨課的過程是不斷學習、思考、反思、實踐的過程,是不斷認識自我、挑戰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是不斷追求完美的過程。磨課的過程,也是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是與同事交流的過程,是分析學情的過程,是綜合運用教學理論的過程,是教法學法的最優化選擇的過程。就在這一次次的“磨”中,我們的教研水平提高了,我們漸漸成長成熟了。就像蠶的一次次蛻變,最終吐絲結繭,變蛹化蛾,化繭成蝶,脫胎換骨。
最后,磨刀千遍磨出鋒刃,磨課千遍磨出見地。用心去研究,用情去投入,我們的課堂就會充滿美麗的色彩,展現最美的畫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