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桂
弘征是一個博學多才具有詩人氣質的作家、藝術家和學者。他在新詩、舊詩、小說、散文、評論、書法、古籍校勘、金石書畫、電焊等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無論做工做編輯,還是寫書搞篆刻;無論“合同工” “臨時工”,還是“當社長” “作參事”,他都能駕輕就熟、運用自如;廣采博收,融會貫通,以他豐厚的文化積淀,質樸的人生體驗;高潔的精神品格,飄逸的生活情趣,在諸多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創作藝術的異彩紛呈
弘征的創作門類繁多,儒雅大氣。既文情并茂,又詩書璧合;既藝文互濟,又詞翰雙美。那一篇篇性靈的文字,一方方精美的圖章,真是“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弘揚傳統,意蘊激情,跳動時代的脈搏,是弘征新詩舊詞的審美追求。一九五三年,他才十六歲開始發表新詩,至一九五八年五月被迫停筆,已在全國二十多家報刊發表上百篇作品,他的詩作《每當我走上長江大橋》還受到郭沫若的撰文評述。出版詩集有《浪花、火焰、愛情》《當你正年輕》《青春的詠嘆》等。這些作品有人民的心聲:“詩壇代有名篇出,總是人民肺腑言”;有景物的描繪:“騎鯨碧海足堪夸,翡翠蘭苕景亦華”;有哲理的思辨:“古寺里匆匆一瞥,面前的道路還多么漫長……”。有對《航標燈》的贊美:“不去點綴繁華的夜景,向激流獻出一顆丹心”;有對《綠葉》的歌唱:“像一只只伸向未來的手掌,像一面面歡呼春天的小旗”;有對《楓葉》的比喻:“像一支支融化嚴冬的火把,向春天爆發生命的呼聲”。自然、率真、美雅。構思巧妙,飽含哲理;想象豐富,形神凝聚;語言洗練,抒情委婉。那意境的創造,比興的運用,音韻的講究,都達到了思想美、感情美和藝術美的統一。舊體詩《弘征吟草》那陪同沈從文、黃永玉夫婦游張家界所作:“畫苑文壇兩鳳凰,青巖有幸浥芬芳。為覽奇觀凌絕頂,不辭回首是羊腸”;那頌根雕藝術家鄧一閭:“造化天成萬態真,奇珍原自采山林”;那贊詩人韋丘:“忽讀君詩開霧眼,宛如雨后飛霓虹”等等,信手拈來,自成妙句,意境深邃,情景交融。描山水的優美圖畫,桃花源是“夾岸桃林流韻在,雪中猶見數枝紅”,君山是“蘭芷香飄萬里船,龜蛇傳盞夜如煙”,寫古村的明清宅第,驛道鉦鈴,千年老樹,遠古田園,飧盤味美,山光性靈。都可謂意興縱橫,琳瑯滿目。這些舊體詩,頗得唐人風致,在表現手法、語言運用、音韻講求上,都具有中國傳統詩歌的特色,平仄、對仗,格律、音韻俱佳。
廣泛性、專業性、情感性是弘征散文評論隨筆的審美特征。像《杯邊秋色》《藝術與詩》《書緣》《湖湘拾韻》《文史藝漂》等,都有獨到的見解,個性的表達,松散的形式。“文如其人”,他的散文就像他的人格、人品、個性、情感一樣,有著廣泛的生活畫面。有談古典詩詞,也有談美術;有談篆刻,也有談裝幀;有談喝酒,也有聊天,作者筆之所至,似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在《藝術與詩》中,他對文藝家的描繪與評論,如沈從文、錢君匋、蔣子龍等,都生動準確,栩栩如生;在《杯邊秋色》的“屐痕舊夢”中他對故鄉湖南,乃至對偉大祖國的欣賞、熱愛,可謂情真意切,念茲在茲;在“編林擷葉” “杯邊記讀”中,則充分展示了他匠心獨運的文思和不乏鋒利的談吐。顯然,沒有廣闊的接觸、踏實的治學,是寫不出內容這么廣泛、深刻的作品。而他散文的專業性,有編輯家的前言后語、小札、序、跋,還有版本知識、版式、設計等,雖有所側重,但都切中肯綮。如《國學大師的魯迅——<魯迅國學文選>前言》《杰出的古代編輯家鄧顯鶴》《編輯出版家錢君匋》等,都顯示了他知識的廣博,素養的深厚。也有對詩的論述?!稙t湘拾韻》中的《湖南新詩三十年》《湖湘詩歌總集漫談》《青春與火焰的歌》等,既有對詩歌的摯愛,又有對詩美的發掘;既有對現狀的描述,又有對詩歌史的梳理;既有對老詩人呂亮耕、于沙和開國老將軍蕭克詩歌的評論,又有對年輕的廖志理、銀云,甚至更年輕“校園詩人”的肯定。弘征自己就是詩人,深諳詩歌創作“個中三昧”,所以,他的這些文章就不是隔靴搔癢的泛泛之談,而是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與知識性。而他散文的情感性,就是他編輯生涯中接觸過的許多人,有名聞遐邇的大家周谷城、沈從文、汪曾祺、龍應臺等;有耳熟能詳的名家孫健忠、李元洛、朱健等;有為大眾所遺忘的清代前賢鄧湘皋和車氏兄弟等,他都一一收入筆底,特別是那些地位低下,名不見經傳、事不上丹青的人,更是傾注極大熱情予以評介,使那些身居偏僻一隅而不懈追求美、創造美的平凡而不平凡的人,都得到他的推崇。這些作品都文字清麗,言之有物。有的生動活潑,短小精悍;有的長篇大論,結構嚴密。卻都鞭辟入里,讓人耳目一新。
蒼勁奇崛、深厚古拙,端莊持正、沉穩清朗是弘征篆刻書法的審美創造。他的《望岳樓印集》《現代作家藝術家印集》“或法古鉨,或師漢白,或圓朱,或趙之謙派,或吳昌碩派,或齊白石派,博采眾長,各具面目”。既典雅纖巧,自然天成;又奔放剛勁,睿智蘊藉。題材包括警語格言、詩詞佳句、魯迅書名、書畫閑章、當代人名等。那“印緣”后的“不知有漢” “淮陽王璽” “長沙丞相”等詩情貫通,古樸飽滿。而“蓬齋”的老辣奔放;“孺子牛”的象形奇崛;“民族魂”的筆意飄舒?!皡群啊钡墓艠闵詈?、虛實對比感強;“野草”的落筆自然,不假修飾;“魯迅全集”的戰斗精神形似狂放,實則雄渾。都或婀娜婉轉,流盼多姿;或天然渾厚,自成佳趣;或古拙蒼勁,力能扛鼎;或剛毅粗獷,磔波橫生。真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還為作家,革命家、藝術家王首道、唐天際、夏贊忠,賴少其、丁玲、張天翼等篆刻了精湛的印章,像劉海粟“海翁”的端莊渾厚、下刀凌厲;許麟廬“竹簫齋”的竹枝細細,竹葉疏疏;蕭殷“蕭殷收藏”的飽經風霜、清晰疏朗,以及“新我”的暢順清秀,“關山月”的詩情畫意,“古華”的簡潔古樸……均不可多得。他將書法、章法、刀法于一爐,方寸之內,氣象萬千。既有秦漢璽印的遺風,也有近代篆刻大師吳昌碩等的筆意。入乎其內,融會貫通;出乎其外,獨標一格。
而《弘征書法》,狂草、篆書、楷體、行書功力不凡?;蛞蛔殖煞?,或百字成篇。有自作詩詞,也有書寫李白、范仲淹、柳宗元、王羲之、屈原等古代名家詩文的作品。如他的草書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空中云卷云飛?!闭髌饭切闵袂澹瑲忭嵏哐?。瀟灑而不狂怪,穩健而不掣肘;雅美而不柔弱,圓潤而不輕浮。而隸書“長沙好,碧水繞芳洲。萬曲回旋花徑里,綠楊深處隱紅樓,此地最堪留?!笔諒堄卸?,形神兼備;揮灑自如,恣肆縱橫。那靈動活潑的用筆節奏,詭譎多姿的結字;那行筆疾遲交替,線條粗細參差,用墨燥潤兼濟,結體或收或放,大小錯落,字距長短相間,真正做到納古法于新法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鑄萬象,隱括眾長。不論楷體,還是行書;不論長篇巨制,還是一字之作,都籠罩在一種激情洋溢、昂揚深厚的旋律之中,似有陣馬橫空,風檣破浪之威,摧城拔寨、橫掃千軍之勢,給人一種正如楚圖南題詞所說的“先有風骨俊,自然翰墨香”的陽剛豪放的審美氣象。endprint
二、編書出書的運籌帷幄
弘征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編輯出版家。他有膽有識,敢為人先,既不狷妄,也不妄自菲薄,總是冷靜地觀察,沉穩地思考,執著地探索。有一種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也能發時代的先聲,為湖南出版的崛起,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弘征多才多藝,開風氣之先,編輯了許多優秀經典之作。王子野說:“編輯應成為通才?!焙胝骶褪且晃患娙?、散文家、書法家、篆刻家、編輯出版家于一身的“通才”。他的多才多藝多能,既有淵源,他的外高祖是清代最先編刊《船山遺書》和編纂《沅湘耆舊集》的鄧湘皋,有卓越的詩文與杰出的編纂功業,被梁啟超稱譽為“湘學復興之導師”,他生長于一個世代書香之家。五歲入家塾讀習古文,于古典詩詞、歷代典籍、書畫篆刻廣泛涉獵,又對新文學銳意鉆研。這鑄就了他的“從‘一而終,兼愛多樣”。于是,這樣的通才,開拓選題、組織書稿操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舉重若輕。如弘征編的《張天翼童話選》,不僅精選了作者生平的童話佳作,還自己親自擔任版式和插圖設計的美術編輯,此書出版后多次重印,至今仍是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保留書目。一九八二年他策劃、組稿、編輯的《中國歷代詩歌名篇賞析》,出版后深受讀者歡迎,當年便重印發行六萬冊,開普及中國古典文學賞析的先河,接著各種各樣的古詩文“鑒賞辭典”鋪天蓋地,賞析類圖書成為文學出版的一個重要種類。因為他是詩人和散文家,這是他擅長的專業領域,領先雖屬應然,卻發出了出版的時代先聲。一九八五年,弘征看到臺灣女作家三毛出席新加坡一個國際文學活動的報道,立即找香港作家朋友要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等。讀完后深覺:“三毛的散文,樸實、熱情和具有一種不假涂抹而呈現出來的色彩,使讀者能頃刻和她接近,窺見她心靈的窗口。必然會引起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們的共鳴。我深信大陸的讀者會喜歡它?!庇谑牵终埮笥言O法找三毛所有的書《背影》《隨想》《夢里花落知多少》《萬水千山走遍》等找來。隨即,在數月之內一連推出三毛的八本散文集,果然受到大陸讀者的歡迎,并刮起了一股狂熱的“三毛風”。后來,遵照三毛的遺愿,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十四本的《三毛散文全編》。既是歷史的突破,又是“通才”的結果。
弘征有膽有識,心細如發,促進了圖書市場與文化事業的繁榮。有人稱弘征是“膽識才氣俱全的編輯” “繼往開來的出版家”,他自己也說:“有識才能有膽,無膽無識便是平庸,有膽而無識,便非出亂子不可?!焙胝骶庍x、??薄队谟胰卧娫~集》就有這種獨到的眼光,過人的膽識。當他接受編選這本書的原稿時,看到的還只是一部輯錄的抄本。初審后發現其中有很明顯的舛誤,必須求實存真。為了趕時間,他一邊校改付排,一邊廣搜于右任自民元以來各個時期詩作的不同版本精心校勘,補缺糾誤,研究各種資料箋注成書,這本經時任總書記胡耀邦題寫書名的《于右任詩詞集》終于在一九八四年九月出版。專家、學者都對《于右任詩詞集》一致好評,香港報刊發文認為該書“尊重歷史,編選得宜,比臺灣的本子要完備得多”。特別是出版柏楊《丑陋的中國人》,更是膽識兼備,勇于自信。一九八六年九月,弘征收到牧惠寄的《丑陋的中國人》,他一看,果然犀利異常,不同凡響,對促進國人正視自己民族的某些弱點確為良藥,立即申報選題,將嚴秀、牧惠與自己共同撰寫一個“編后記”附上,親自守在印刷廠校改開印,出版后很快就風靡了全國,街頭巷尾,熱議不絕。各地書店的訂單,催書電報如雪片飛來,到年底就已印了九十萬冊。結果又不出弘征所料,不久該書停止發行。一時間,報紙雜志幾乎全是批評聲,矛頭直接指向湖南文藝出版社。弘征卻不急不躁,且不斷向主管部門申述,堅信這是一本好書。果然不久,新聞出版署同意該書繼續發行,庫存十幾萬冊書也隨即上市。一九九八年和一九九九年,由《書城》和《出版廣角》分別組織的“新時期20年(1978-1998)影響最大的20本書”和“感動共和國的50本書(1949-1999)”的讀者投票中,《丑陋的中國人》均以高票當選。顯然,弘征既有決定出版《丑陋的中國人》的“膽”,又有共同署名撰寫“編后記”的“識”,更有關鍵圖書事必躬親的細心周到。憑著他的積累與實踐、忠誠與膽識,他在編輯崗位上發揮了巨大的創造力,為文化積累與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弘征敢為人先,勇于開拓,推動了湖南出版的跨越式發展。湖南出版的率先崛起,是因為“做出版就該敢為人先”,“能吃辣椒會出書”。前者正是弘征提出來的,他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一九八四年他提出的《當代雜文選粹》選題,就是一種“人棄我取,獨辟蹊徑,敢為人先。”他設計每輯十本,每年編一輯。作者包括巴金、邵燕祥、鄧拓、馮英子、牧惠等,陣容鼎盛,本子薄、選文精、定價低,每輯一萬套都能很快售罄。這是新文學史上第一套規模巨大的“雜文叢書”,被輿論界稱為“中國文壇和出版史上的一次盛舉。”他的敢為人先,既在出版內容亦在出版形式。一九八五年,他首創編選一種,將詩歌美、藝術美與實用性相結合的《青春詩歷》和《友誼與愛情詩歷》,連續十一年每年一種,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的熱烈歡迎,每種印數都達十幾二十萬,一九八七年的一種印數高達二十八萬三千冊。每年都為社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還被稱為“中國詩壇的創舉”,“開拓美的、獨具一格的新詩集粹?!痹谒氖甑木庉嬌闹泄藏熅帟當蛋俜N,涉及新舊體詩歌、雜文、小說、散文、文藝理論、古籍點校、書法、印譜等,為湖南出版的率先崛起,貢獻了全部精力與智慧。一九八八年,他被民主推選為社長。他一上任就大膽啟用中青年,創造出了一個極具活力的環境。他對當時忽然興起的所謂“通俗文學”一類的地攤讀物擠占讀書市場非常焦急,認為這只能導致出版界和圖書市場的混亂,使中國將來沒有可上架的書,陷自己于絕境。在名利問題上,他主張出版社一要名,二要利,沒有名,不能在世上立足,沒有利,則難以生存和發展。但若因利而損害了名,則寧可不要這樣的利,必須愛名如命。他的觀點得到大家的支持。于是,他提出的“益人心智,開拓創新,廣采博收,注重積累”的優化選題的方案亦終于得以實現。那幾年他們沒有教材和教參教輔,全靠有品位的文藝圖書創名氣,不僅經濟效益在地方文藝出版社中名列前茅,而且在讀者口碑中享有盛名。一九九○年九月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全國書市主辦的讀者投票活動中,湖南文藝出版社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等大社、老社并列為“讀者心目中的最佳出版社”。在二○一三年春節前夕,時任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又聲去看望他時說:“正因為有像您這樣敬業的老前輩開拓強基,我省出版事業才能蓬勃發展,在全國有影響?!眅ndprint
三、古籍整理的突出成就
弘征自學成才,卻擔任第三屆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這個小組不僅很少邀請地方出版界的人出任,而且他還是所有成員中兩位最年輕者之一。
今譯是古籍整理的重要任務之一,而詩比文的今譯更難。弘征憑借自己幾十年新、舊體詩創作實踐,和對古典文學的深厚素養,他的《唐詩三百首今譯新析》就是將譯析與原著相互映襯,既有譯詩的神韻獨具,詩意盎然,又不離原意,為詩傳真。比如,將韓愈《石鼓歌》“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譯成“要把功勛銘石昭告萬代,為了做石鼓將山崖開鑿,”語言生動形象,音韻鏗鏘有力,化艱澀為流暢;將李白《塞下曲》“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譯成“漢高祖曾兵困在白登山道,吐蕃常作亂在青海湖邊”,明朗順暢,情境俱存,無隔澀之感。而析文則資料翔實,言簡意深;闡幽發微,絲絲入扣。對原詩理解準確、深刻,三言兩語,一語破的,既有益于讀者的欣賞,又無礙于讀者自己的發現和創造。像李白《夜思》的析文。作者寫道:“即景生情,只是尋常的口語自然流露出來,動一個字都是破壞,短短二十個字,創造了一種何等優美迷人、產生無限遐思的意境,使我們從幼兒園一直吟誦到白發皤然。”對《夜思》深邃的意蘊作了簡明扼要的闡釋,對它的藝術也作了點睛式的說明,又留給讀者揣摩的廣闊空間,根據自己的審美體驗去豐富和完善。真是要言不煩,俊逸清新,譯、析并茂,相映成輝。
古文今譯則以晚唐詩論家司空圖的《詩品》為原本,創造了內容新穎,體例別致,見解精辟的《司空圖<詩品>今譯·簡析·附例》?!敖褡g”以新詩的形式翻譯原作,既像韻文注疏,得其環中,又能統攝原意,另鑄新辭,做到了“信、達、雅”,使原作的精神和意境豁然自呈,一目了然,同時又保持了原作獨具一格的形式。如“纖秾”:“碧桃滿樹,風日水濱;柳陰路曲,流鶯比鄰?!焙胝髯g成“碧綠的鮮桃掛滿了枝頭,清風吹皺了溪中的倒影;柳陰下有一條清幽的曲徑,黃鶯兒一對對在其中婉轉歌鳴?!别堄性娨?,音韻鏗鏘。而“簡析”,有對原作抉出匠心,點明作意,也有引前人的中肯評說,答疑解惑;有對看似淺顯的詩,用簡潔的語言,也有對易為人忽視的詞,作點睛式說明。但都能用三言兩語,道出一種藝術風格的真諦;用畫龍點睛,作出簡明扼要的分析;用形象說話,避免一般文藝理論形式的單調。這些都有助于讀者的體認、把握原作的精髓內涵?!案嚼眲t按風格上的要求加以選用若干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典雅”附杜甫《春日懷李白》、宗白華《我們》、戴望舒《雨巷》等;“實境”附張繼《楓橋夜泊》、劉大白《秋晚的江上》、李瑛《我們的哨所》等;“形容”附賀知章《詠柳》、余光中《鄉愁》、舒婷《黃昏》等,新舊詩并收,信手拈來;有例可尋,舉重若輕。
古詩文??笔呛胝鞯胤焦偶淼耐怀龀删?。鄧湘皋(1779-1851),名顯鶴,湖南新化人。他一生只做過寧鄉訓導和書院山長,其畢生精力搜尋整理、編纂地方文獻。編纂包括搜求、整理、取舍、編次、述評,鉤沉搜逸,以備為貴;編撰就是撰寫一些獨立成篇的評述,立論精當,文辭煥燦。弘征點校的鄧顯鶴《南村草堂詩鈔》有序三篇,正文共二十四卷。弘征考證,全書是按寫作年月為序編成陸續刻刊的。全二十四卷本是詩人一八五一年逝世后由其后人續刻的,而非《省志·出版志》所載的道光九年(1829)。鑒于詩作是家刻本,并未廣泛發行?,F圖書館庋藏本也是一九三七年由其曾侄孫鄧南驥重印的。重印本有所增刪,與原刊本已略有不同。弘征點校本悉依初刊,以存原貌。于其蟲蠹鼠傷處則以重印本比勘校補。點校時是在反復研讀原詩,悉心辯察,為一字而旬日踟躕,確審無誤后才敢填正。其中有的數字疑為原刻舛誤,并有多處字闕,當是校對剜去漏補或補嵌脫落。凡所改或所添文字均外加括號,以備稽考。整理古籍要求實存真,本書所存前十六卷,可看出是詩人細加厘訂的選本。后四卷則不僅附錄了不少他人唱和之作,有時自己的疊韻竟至十數次之多,全都收進來了,其未經本人最后刪定可知,現均悉依其舊。而點校的《南村草堂文鈔》有序二篇,全書共二十卷。從卷二至卷五皆是序言,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他“巋然稱楚南文獻者垂三十年”的記錄,如《船山遺書目錄》《沅湘耆舊集序例》等。另有一部分則如姚瑩在序中所說的,“而友朋之著作,先輩之遺編,時有校刊于世,則為之序論。論其文必詳其人,無間存歿,蓋不可當吾世而淹沒斯人也?!倍?,題材十分廣泛,除了寫遺民、忠烈、耆舊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傳記之外,其于古今治亂、賑荒、團練、河渠、洋事、藝文、教育、史評、考證……莫不皆備。亦有不少行狀、墓志、碑銘,則無一不剪裁精致,文采煥然,以簡潔的文字敘事實之本末,更能見人物之秉性與精神。“其文一宗桐城義法,詳贍演迤,醇厚有法度?!薄赌洗宀萏梦拟n》初刊于鄧顯鶴逝世當年,由作者生前手訂。作者于同年閏八月遽然身故,開印前版樣未經全部親校,不免存在一些瑕疵。如《目錄》與正文標題間或有異,初刻本中亦常見有較明顯的訛字,引文中的舛、漏,竄版交錯重復與闕文等,在《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本中,亦注明“原書多處漫漶,無法配補”,但在點校時,細加辯證,還可取之互鑒,都說明弘征點校的認真、細致,精工、準確。這二書由于整理、點校精當,二○○九年獲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
湖南文化資源發掘是弘征地域文化研究的獨特貢獻。二○○三年七月九日,弘征在《湖南日報》發表《新晃——夜郎古邑考》,之前他還發表了《懷化西部——古夜郎發源地》《古夜郎故地且蘭與牂牁考》等,都無可置疑地論證了湖南新晃是古夜郎發源地。弘征考證,“夜郎”并非古代邦國概念的“國”,而只是一個較大部族?!耙估伞弊钤绯霈F在司馬遷的《西南夷列傳》:“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逼錃v史:“始楚威王時,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焙胝髡J為,司馬遷文中有一處明顯筆誤,即楚威王與時間不合,應為楚頃襄王。范曄在《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傳》中寫得很清楚:“初楚頃襄王時,遣將莊豪(蹻),從沅水伐夜郎,軍至且蘭,椓船于岸而步戰。”常璩的《華陽國志·南中志》尤詳。那么,古且蘭在何處?經考證, 水發源地是貴州福泉,經鎮遠、玉屏入湖南新晃、芷江再入沅水。從新晃入貴州境溯流,兩側高峰峭壁,峽險灘危,楚軍大船隊要逆流而上擊敵不可能,清代詩人趙翼《舟發舞陽》“苦恨天設險,創此扼隘酷”,林則徐在《鎮遠道中》也有“兩山夾溪山水惡”等,都說明且蘭不是貴州福泉、鎮遠,而是懷化西部中方至新晃之間。新晃才是古夜郎部族的基地。但歷史上新晃先于十年與貴州桐梓都更名夜郎縣。從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隨君直到夜郎西”;劉禹錫《楚望賦》“夜郎諸夷雜居”可證夜郎發源地也是新晃。二縣并存,是夜郎部族曾有一部分西徙的結果。從夜郎部族特征考察,古夜郎“椎結”,指古代侗族的男子皆結髻,戴圈環,常見有單頂髻、雙頂髻、盤龍髻、螺絲髻等多種。古代苗族男女皆蓄長發,挽椎髻;瑤族和土家族也一樣。“能耕田”,指的是水稻而非旱地作物,宋樂史著《太平寰宇記》卷119中就曾有“自夜郎、滇地、邛都,人皆椎結左袵,邑聚而居,知耕田,其土地平原有稻田。”所以夜郎人特別重視水,夜郎“王以劍擊石,出水,今王水是也”的傳說便由產生。“有邑聚”中的“邑”在此處是指村落。“邑聚”就是大家習慣集中住在一起,在《華陽國志》和《后漢書》里都寫作“邑聚而居”。這也正是湘西少數民族尤其是侗族的傳統等,這再次說明新晃是夜郎的發源地。弘征從地理、歷史、風俗及歷代詩人的詩作加以考證,論證充分,材料翔實,對古夜郎發源地的歷史定位,具有不可爭辯的真實性與史料價值。endprint
四、參事建言的兼濟情懷
弘征歷任湖南省政府參事十二年,走遍了湖南的山山水水。在致力于旅游產業的研究和發現,開發新的歷史人文、自然生態景觀中,提出了有實踐價值的建言,發表了有重大影響的文章,為湖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開拓旅游資源,建設新的人文景觀,是弘征思考最多,花精力與心血最多的項目。既有加速我省旅游產業發展的思考,又有發展我省旅游產業的建議;既有開發湘中風光帶的建言,又有發展鄉村旅游推動新農村建設;既有張家界產業現狀的分析,又有湘西發展旅游產業是最大的門路等。他發現的紫鵲界梯田,幾乎是從默默無聞,一下變成了湖南省風景名勝保護區。二○○三年八月,弘征兩次到新化調查和開會,聽到縣里談起紫鵲界有梯田,后又見到一批梯田的照片。他認為,這是一處很有價值的新景觀。于是,他寫《參事建議》后被列為重點調研課題。二○○四年五月,他和三位參事再次到新化去探尋梯田。他們一行從新化縣城出發到水車鎮,然后沿著盤旋的小路上山尋找,但見梯田連綿不絕,延續到奉家山等周邊地,遍布于海拔六百米至一千二百的群山上,連綿起伏,氣勢恢宏,整個梯田范圍有六萬畝。這里的高山地下水十分豐富,基巖裂隙處常有地下水透出來,成土母質是花崗巖風化物,疏松透水,大旱之年也不會干涸。形成了無塘無壩無渠的獨特天然自流灌溉系統。經過考察他認為:“這一帶的梯田應是由古代先民初墾于秦漢之前,最后完成于宋明之際,經過百代先民的創造形成了現在的規模”。隨即,由他執筆領銜寫了《紫鵲界梯田可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建議,兩位副省長迅即批示,省建設廳組織數十位各方面專家到現場調查,一致認為:這一絕世奇觀的紫鵲界梯田,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杰作,現在,紫鵲界梯田已名揚天下,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首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搶救珍貴文物,還原古建筑風貌,是刻不容緩的歷史責任與社會擔當。歷史上一些杰出人物的故居、墓園、紀念祠以及書院、古剎、名樓、名塔等,不論是作為文化遺產還是地方名勝,都積淀著深刻的歷史蘊涵和區域文化特征。一旦毀失,絕難再現昔日的風韻。為此,弘征在《有選擇地保護歷史建筑,搶救人文旅游資源》中,對首刊《船山遺書》和編纂《沅湘耆舊集》的清代新化大學者鄧湘皋的故居南村草堂,有重要文物價值,建議加以保護和修葺,搶救文化遺產,得到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視。二○○一年八月,弘征應邀去懷化市洪江區考察古民居建筑群,寫了《洪江古商城亟須重點扶持開發》的參事建言,引起了時任省委書記、省長的高度重視。省政府為落實領導的批示精神,在懷化組織了由省財政廳等十五個廳局和懷化市、縣領導參加的“關于洪江古商城保護開發工作會議”。之前,弘征曾在《湖南日報》《文匯報》上發表了《洪江有座古商城》,描繪了這昔日被稱為“五省通衢”洪江古商城的商賈云集,店鋪如林。自明清以來,各地客商所建的會館就有十五家,銀行七家,錢莊二十三家、報社十七家、戲院四十多家等,現在保留的明清建筑有三百八十余幢,總面積約三十萬平方米,在全國絕無僅有。這是一座倚江濱高地而立的老城,屋宇大多井字形排列,其中有許多是在建筑上俗稱的“窨子屋”。石級高低錯落,曲折迥深,完好地保存著一大片自明清至民國時代的寺廟、墟場、驛站、衙門、錢莊、銀行、書院、學堂、會館、作坊、洋行、客棧、煙館、妓院、茶樓、報社……青瓦粉墻,雕梁畫棟,古香古色,苔蘚蒼蒼,完全是一種“七沖八巷九條街”的布局。會館或坐落于深巷,或筑于高坡,格式乃宮殿而兼樓宇。每館都有一個宮名,如江西館稱萬壽宮,福建館稱天后宮,寶慶館稱太平宮,七屬館稱關圣宮。有正殿、偏殿,正廳、客廳,客房和戲臺等。不少建筑物的門樓和照壁上方尚可見色彩鮮明的壁畫。精致的窗欞、格扇、門雕與欄桿造型精巧,異象紛呈。飛檐翹角展翅欲飛;脊飾若莊嚴絢麗的冠冕等,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極致。經過弘征的建言、宣傳,其歷史價值與文物價值得到充分的挖掘。國家文物局專家羅哲文考察后驚嘆:“在中國十分罕見,在世界商業史和建筑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p>
弘揚傳統文化,保護古村落、古建筑,是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與情懷。那些年,弘征蹀躞于鄉村田塍、泥濘小路,徜徉于浸透風雨、長滿苔蘚的村鎮老屋,在那歷史的縱深,聆聽悠遠的回響。于是,他寫出了《傳承歷史文明,加強保護古建遺產》《雙峰鄉村古巨宅群,亟待保護開發旅游》的參事建言,在《光明日報》等發表了系列文章《高椅古村》《重訪荊坪古村》《湖南古村、鎮的區域歷史文化特征》等等,傾注了他對古村落的極大熱情。湖南古村落就是現在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包括祠廟、牌坊、橋亭、碑塔、鼓樓。像會同的高椅古村,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山巒環抱、清澈晶瑩;中方的荊坪古村,青磚斑駁、曲徑幽深,氣象莊嚴、壯麗堂皇;通道的芋頭侗寨,依山而建,參差錯落,屋脊翹角、云谷仙居。還有岳陽張谷英村、桂陽陽山何家大院、祁陽龍溪李家大院等,無一不是錯落有致、布局整齊,明渠暗渠、溪水長流,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最具鮮明形象感的歷史畫卷,弘征都作了深入地調查,形象地展現。表達了他對古鎮的珍視。湖南的古鎮大多沿江濱而建。像“漣源楊家灘、新化白溪、瀘溪浦口、新晃龍溪、溆浦龍潭、望城靖港、瀏陽普跡、花垣茶峒、龍山里耶、岳陽新墻河、湘潭易俗河、桃源陬市、石門皂市、安化唐家觀、黔陽托口、永順王村”等,這些古鎮街巷縱橫交錯,高墻鱗次櫛比,青瓦古香古色,樓閣翹角飛檐,戲臺雕梁畫棟,都成了古鎮一道極美的風景。湖南和包括西南各省部分地區的煤炭、礦產、桐油、茶葉、木材、土紙、陶瓷、玉蘭片、鞭炮等,通過這些古鎮下河遠銷海內外,運回的各種中外商貨由這些古鎮流向鄉村山野。維持古鎮的繁榮、人們的生息。充滿著對古建筑頹敗散失的傷感。愈是規模宏大的古村落住的人就愈多。井然有序的建筑,風格大都是統一的。但隨著住戶要求的不同或局部瀕危,有的拆除新建,有的擴建、加層。這種亂搭亂建,破壞了古村落的完整性和古風遺韻。還有些地方修葺不當,弄得面目全非,不倫不類,失去了歷史風貌,造成了難以恢復的建設性破壞。特別是一些不法文物商,千方百計誘使居民將精致的門簪、梁雕、雕鏤的窗欞、格扇等都鋸、鑿、拆卸下來低價賤賣,使那些本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變得滿目瘡痍。弘征對古村、鎮的建筑、功能、性質、作用以及頹落、破損等,都作了詳細地調研、認真地思考,準確地定位、形象地描繪。這些寶貴的資源,不僅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載體,凸顯著地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更像一顆顆耀眼的明珠,閃現著永不熄滅的光芒,應當倍加珍惜與保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