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安
馬笑泉是我在邵陽時結識的文友,天資聰慧且勤奮好學,年紀輕輕即獲得盛名。他為人重情,豪俠而仗義;處事沉穩,干練而果決。如今,我雖離開邵陽多年,他于幾年前也離開了邵陽,去了省城長沙,但他這些品質給我留下的印象依然深刻難忘。
新年剛過,又聽到了他的好消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他的長篇新作《迷城》,我為之十分欣喜!
八年磨一劍,出鞘風有聲。
《迷城》不僅對當下縣域政治進行了全面、生動、深刻地描寫,而且對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對民間的文化生態,亦有深入地開掘和獨到地探討。我覺得《迷城》這部小說不僅很有味道,而且很有勁道。勁道何來?來自與其說它是一部政治小說,不如說它是一部文化實踐小說。小說中魯樂山的耿忠、杜華章的靈智、梁秋夫的士隱,都體現了當代知識分子的實踐品格,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在場感。
一
“忠”是一種普遍性的社會倫理,它體現了利民、利國、利公等內容,在任何社會中都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從現實效用來看,“忠”其實是人與國家、社會之間的精神紐帶。推進“忠”的現代轉化,我們首先要準確辨別把握其原義,把“盡心” “盡乎己”等貫穿于處世和工作之中,方能避免空談心性。魯樂山就是這樣一個不尚空談、起而行之的篤實之士。
《迷城》開局奇崛,一開始就呈現了迷城的“驚天之謎”——政聲頗佳、前程看好的常務副縣長魯樂山突然暴亡。魯樂山乃農家子弟,為人忠厚剛直,工作勤謹務實。他在擔任迷城縣常務副縣長期間,勵精圖治,時時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敢于啃硬骨頭,敢于向黑惡勢力亮劍。正因為如此,他觸及了迷城某些利益集團,而遭到黑社會組織的陰謀暗殺。可讓人驚奇的是,他的暴亡不但沒有得到公安機關的準確偵破,沒有具有說服力的死亡證據,反而被省市縣三級刑偵部門草草認定為“跳樓自殺”——可以說,這是一個“迷局”。就是這個“迷局”讓讀者驚心動魄,也讓迷城人民寒心。由此可見,官商勾結的黑惡勢力顯然已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連干部階層也難逃其害。
從師范學院畢業的魯樂山,曾有幾年從事中學教學工作。他喜歡書法,一談起書法,就必然是顏真卿,而且只喜歡顏真卿的楷書,喜歡他的“一筆一畫都毫不懈怠,沒有敗筆?!睆倪@可以窺見其淳樸忠厚的品性。魯樂山教學嚴謹認真,而且富有成效,學生對他非常敬重,小說中后來為之鳴冤叫屈、奔走呼號,最終為之獻出性命的龔致遠就是他的學生之一。
魯樂山從政后嚴謹務實,而且顯示出驚人的執行力。在常務副縣長位置上,為謀劃迷城的經濟可謂殫精竭慮!為了培育迷城經濟新的增長點,精心打造迷城鹵制品產業,他也曾率團赴京公關。正如事后杜華章對他所說:“你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卻肯為了迷城的發展而折腰?!焙茱@然,魯樂山是一位忠于黨,忠于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
魯樂山對黨和人民忠誠,對事業更是執著。面對迷城黑惡勢力長期違規開采,侵占國有煤礦資源大發橫財等邪惡現象,魯樂山在常委會上列舉了橫行煤礦的種種違規之舉后力主嚴懲。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敢于碰硬,不惜與他們的“保護傘”紀委書記阮東風發生激烈爭執。在散會之后——
杜華章輕聲說:“樂山,阮東風插手煤礦多年,連雷書記都不輕易在這方面惹他。明年調整班子,你有可能再往上升,又何苦在這時候把他往死里得罪?”
魯樂山正色道:“我不能因為想升遷,就把這事糊弄過去。”
“暫時忍一忍,到時再從根子上整頓也不遲。”
“華章,我曉得你是為我好,你的策略也更符合迷城的政治生態。但是,‘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我一貫是這樣,想改也改不來。”
……
作為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實維護者,魯樂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結果明顯得罪了迷城的黑惡勢力。在一天夜里,魯樂山被黑社會買通殺手殺害。而更令人震驚的是,由于某些腐敗官員與黑惡勢力的勾結和運作,他們打著維護迷城穩定的旗號,竟把一個明顯的謀殺案歪曲成“精神抑郁自殺”——這不免讓人感嘆現實的詭異、文明的危機、孤忠之士的悲涼!
二
魯樂山是小說《迷城》中一位令人崇敬和嘆息的“忠者”,而杜華章是這部小說中令讀者的感受更為復雜的一位“智者”。杜華章是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位置空降迷城的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他深受中國儒道文化特別是道家學說的浸染,明了“道”就是超越人力的大自然運行法則,信從“德”就是要教導人類如何順從自然法則,不能強求,更不能任由欲望泛濫。他謹慎、靈活,甚至有些圓滑和詭譎。他又有頗為深厚的書法涵養,而且能夠把書法化進自己生活和施政中,為“人書合一”的傳統形象提供了新的面貌。
杜華章新來乍到,面對氣勢強勁、頗有霸才的縣委書記雷凱歌,他在心中默默告誡自己:“在霸才手下做事,必須以柔道自處,方可全身。好在我于道家陰柔之術頗有心得,正可充分施展。”事實證明,杜華章起初就是以其“道家陰柔之術”在基層政界周旋,倒也游刃有余。后來他才慢慢感覺到,單純的陰柔之術并不能解決某些無法回避的問題。好在他身邊有魯樂山,魯樂山的文化心理結構是非常穩定的,而且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了他自我完善的參照和動力。
杜華章最大的性格優勢在于時時自省,善于改進。他見賢思齊,看到魯樂山務實能干,“他再次提醒自己,過去在市里,習慣了以文章來博取領導的賞識。如今在縣里獨當一面,要徹底擺脫秘書心態,要像魯樂山這樣,以扎扎實實的事功來立身?!钡@種剛健正大的路子,并不完全符合他的心性,當中頗有反復。在常務副縣長人選確定前夕,有人傳言縣委書記雷凱歌自己也遇到了麻煩。對此,杜華章很謹慎,他有自己的判斷:“撇開雷凱歌的才干和政績不說,單憑他省里和市里的后臺,要撼動他的位置,也是很難。”他認為“雷凱歌是老虎性格,老虎在行動的時候,格外注意隱蔽性。他現在說不定正和上級部門的重要人物坐在市里或省里某個高檔會所的包廂中,愜意地品著茅臺,談笑間就決定了迷城往后幾年的政治格局?!边@既表明他對縣城基層政治實際運行模式有了實際的洞察,又表明他對雷凱歌所代表的王霸之術還存在某種認同感和馴服感。在為魯樂山守靈的夜晚,“純然的感傷從心中淌出,與身外寒氣和月色交融,讓他懷疑人生實在不過是一場夢幻,功名云云,不過是夢中人的癡想而已。他想魯樂山當年若是留在杏壇,就不會遭此橫禍。而自己如果做出同樣抉擇,也會省去許多煩憂。但如今誰也回不去了。魯樂山是終結了,而自己還得走下去。該怎么走,心里一片茫然,全無初入仕途時的明晰與豪情。”嚴峻的現實,迫使杜華章在儒道兩家中尋找生存的空間和依據。endprint
杜華章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對《老子》《易經》等很有興趣。而在中國歷史上,不論儒道如何互補,儒作為封建政體和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支柱,總是起著主導作用;而道只是作為一種退守的處世策略以彌補儒之不足。所謂儒道互補,一般也就是以道補儒而已。杜華章卻是沿著以儒補道的路徑在走。這種路徑,這個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中可謂別具一格。在魯樂山、梁秋夫、圓鏡法師等人的感召和啟發下,經過艱難的實踐和漸悟,他最終進入了道儒互補、剛柔相濟的境界,對雷凱歌從馴服到決裂,完成了心性的一次質變。馬笑泉以渾厚的筆力和非凡的耐心,將這一漫長的轉變過程刻畫得極其沉穩細膩,可視為全書內涵最深、最耐品讀、也是最需要讀者花心思吟味的地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做到形式上與之相符,作家竟然收起了錘煉多年的白描和寫意兼行的手法,換上了一套工致、綿密、舒緩的筆法,竟然也是同樣的運用自如,精妙入微。馬笑泉對不同題材和風格的強大駕馭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在杜華章任職常務副縣長之后,他決心要全面處理橫行煤礦的巧取豪奪與違法亂紀。這時,縣長康忠竟然意外地向他示好,希望他能放橫行煤礦一馬,而且轉贈了一幅書法名品給他。面對縣長的試探,杜華章陷入深思和矛盾中。最后他想到:“我目前實力尚不如樂山,為謹慎起見,還得虛與委蛇。暫且收下這幅作品,可以起到迷惑對手的作用,讓自己能有時間把根基扎穩。”待到時機成熟,杜華章由靜入動,由柔轉剛,以霹靂手段打壓煤炭局蔣局長,嚴厲處置煤炭局副局長,迅速成立聯合調查小組深入調查處理,同時合縱聯橫,分化對手,不但迫使黑社會頭目自殺,一舉撕破迷城多年來官商勾結編織的黑網,而且改變了迷城的政治格局。
作家以寫人為中心,將傳統哲學思想和現實人生歷練融合起來,刻畫出了杜華章這個人物作為“智者”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三
迷城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書法家梁秋夫歸隱市井,安時處順,享受人生。他超逸閑適,專事讀書、寫字,其書法“大氣渾樸中透著古雅”,明顯具有文化隱者的氣質。
傳統文學作品中的“隱士”常常是獨飲自己釀造的酒,足不出戶,庭中落花滿地。無人造訪、無人灑掃的隱居生活,表現了隱者避世脫俗、隨性自然的情懷。但梁秋夫隱居市井,常常有杜華章這樣的官員造訪,縱談書道、政事和人生,風雅瀟灑中不乏人間煙火的溫馨,似乎顯得更為可親、可敬和可信。
在小說中,梁秋夫多次不露痕跡地對杜華章的行政實踐予以指點。當杜華章開始懷疑自己選擇走仕途是否正確的時候,梁秋夫通過女兒梁靜云轉述的給予點撥:“你事事留有余地,盈而不滿,泰而不驕,難得結怨。魯縣長就太剛了,最后導致亢龍有悔?!比詢烧Z,卻透露出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直抵本質的睿智。
梁秋夫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他是一個仁者,也是一個智者。他熱愛傳統文化,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他關心社會前途和人類命運,還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小說中寫到梁秋夫與杜華章論道,他們從《易經》講到《道德經》。梁秋夫得出結論:“《道德經》里很多話講得非常好,但總體來說,還是偏于陰柔,甚至有些詭詐,不及《易經》正大。”杜華章聞此心頭一凜——《道德經》中他最喜歡的那些段落,恰恰都是在講陰柔之道。他沉吟片刻后說:“陰柔也是一種策略,如果用在正道上,也能造福于民。”“陰柔本身沒有錯,關鍵是要用剛健來調和。如果一味陰柔,就難有積極的作為,甚至會從陰柔蛻變成陰謀?!兜赖陆洝愤^于看重明哲保身,所以總是從保守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聽得背心微微出汗,杜華章默然片刻后說:“梁老若是有興趣,我想請你給迷城的領導干部講講《易經》?!绷呵锓驍[擺手說:“道只度有靈性的人。迷城的干部,恕我直言,像你這樣文化修養高、悟性好的人,太少。也許有的人資質本來不錯,但天天泡在牌桌上,靈性也就逐漸泯滅了……”
也許,有人覺得,把梁秋夫說成隱士似有不妥,認為真正的隱士大多數還是適應不了外部環境,從而選擇了主動疏離的人生態度,他們通常是平和的,與世無爭的。但我要說,隱士畢竟還是“士”,生活簡約和為人低調固然是他們抵御擾攘紅塵熱浪的一副清涼劑,但他們畢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難脫家國情懷。當現實遭遇亂世,當人間出現不平,他們心中時有干預現實的沖動和愿望,有一部分人會轉化成行動,只是行動的方式與完全入世者有別,通常是在“幕后”引導和指揮。從這一點來看,將梁秋夫歸為陶弘景那一類雖是逍遙之身,卻以其智慧和經驗或明或暗影響政局的“隱者”是最為妥當的。
有理論強調文學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創造行為,其目的在于突出強調文學的文化特性,強調文學是一種文化的現象和范疇。馬笑泉國學修養很好,近年又攻翰墨,且頗有心得。在小說創作中他能夠巧妙化用翰墨文化,吸取其精神,運用于人物塑造和氛圍營造,可謂是一位內力深厚、技法全面、匠心獨運的作家。從魯樂山、杜華章、梁秋夫這三個典型人物可以看出,《迷城》在細膩刻畫人性幽微和嚴肅探詢傳統再造方面已經達到了新的深度和高度。馬笑泉素來敬仰魯迅先生,走的也是先生由文學而至文化,以文心重塑人心的路子。一部《迷城》,不僅是一次氣韻飽滿、細膩真切的文學書寫,也是對建構當代中國文明的一種深思,一種探詢,一種啟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