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杜鵑
【摘要】實習期是護生從學校走向臨床崗位的過渡階段,實習護生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護生的實習效果。
【關鍵詞】心理素質 大專實習護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175-02
心理素質是指一個人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日常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內在素養,它包括人的性格,氣質,認知、情感、意志、情緒等多個方面。大專實習護生護理對象為患者,所面臨的工作環境復雜而多變,有著一定的不可預見性,因此對實習護生的心理素質要求就會更高。
一、目前大專實習護生的心理狀況
(一)對本專業缺乏一定的熱情
有一部分大專護生在經歷高考挫后,無奈之下才選擇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對此專業并不了解,其選擇是盲目的,而動機并非出于熱愛。
(二)自身綜合能力欠缺,導致自信心不足
自信源于內心的篤定,歸根結底要取決于自身的實力,有研究結果顯示, 不同學歷層次護生心理韌性存在顯著性差異[1],大專護生較之本科護生在綜合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學習理解能力、應變能力、思辨力、專業知識及實操能力等都有待加強,以致于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心理受挫,產生灰心失望、自卑退縮等負面情緒。
(三)心理抗挫能力不足
目前的大專實習護生均為90后,他們大多為獨生子女家庭,處于被家庭照顧的狀態,心理脆弱,抗壓力和抗挫折能力很差。
(四)身體素質不好,阻礙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有文獻顯示[2],從與輕松的學習生活相比較,快節奏、高負荷的臨床 護理工作容易使實習護生感到負荷過重,精神和體力雙透。他們一旦進入臨床實習后,對高壓力高負荷的環境適應不良,出現精神及心理方面的問題。
(五)性格內向的護生更易產生自卑心理
護士的工作特性對護士的人際關系、情商和溝通表達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性格內向的實習護生來說,操作上不能大膽嘗試,自卑怯弱,不敢表達自我。
二、提高大專實習護生心理素質的策略
(一)學校重視護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1.培養護生的專業熱情
從護生一進校開始,向其介紹本專業的特點,多講解一些本校畢業學生的先進事跡,引導學生觀看一些與醫學有關的影視劇,加深他們對專業的了解,發揮輔導員及專業課教師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
2.加強專業課教學,提高護生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
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能幫助護生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病情。經臨床觀察發現,那些在校學習成績優秀的護生,更有自信面對醫院的醫生、護士和帶教老師,也更容易得到實習科室的稱贊和好評。學校要重視專業課程的改革,提高護生的學習效果,只有做到心中有溝壑,才能達到技術嫻熟,游刃有余。
3.增加護生臨床見習機會,增加法律及護理倫理知識
見多才能識廣,多提供護生醫院見習鍛煉的機會,避免護生實習前對臨床環境一無所知。普及法律知識和護理倫理,提高法律意識和人為修養,提高應變能力。
4.加強科研,開設心理課程及講座
開展有關實習護生現狀調查研究,改革教育,開設心理課程及講座,為他們答憂解惑,讓護生懂得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
5.多開展課外運動,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
開展運動會,發揚體育精神,引導護生成立運動社團,為學生提供運動場所,比如籃球場、足球場等,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二)提高實習護生的管理,做好心理指導
1.醫院領導對實習護生給予重視
實習前對護生進行規范化培訓,組織護生技能操作強化訓練,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減少因對技能和專業知識欠缺引起的部分心理焦慮[3],幫助實習護生熟悉醫院的環境及規章制度,轉變思想理念。通過考核制度,選拔出職業素養高、專業技術強、有責任心的帶教老師,定期對其進行考核評價,為學生提供一位良師益友,發揮榜樣的力量。
2.動態了解實習護生的心理狀況,及時反饋給學校
通過臨床帶教教師的反饋和實習護生的心理座談及問卷調查,及時了解實習護生的心理狀況,對于心理狀態差的護生,給予相應的心理干預。多關注獨生子女實習護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照顧人”的角色轉變,提高抗挫能力及適應能力。對于性格內向的護生,鼓勵其參加醫院或科室組織的學習娛樂活動,多采取正面鼓勵的方式,發揮同伴的作用,鼓勵其表達內心想法,避免挖苦,諷刺等語言造成對護生心理的負面壓力。
(三)加強校方與院方的交流
由系里指派教師常駐醫院,負責實習護生相關事宜,關心他們的實習生活,及時了解實習動態,加強和醫院領導的溝通,將問題及時反饋回學校,為醫院實習護生管理的優化和學校教育改革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姜思艷,曾娜. 臨床實習護生心理韌性的現狀調查[J].醫藥衛生教育,2016,01:150-152.
[2]孫俐,楊娟.實習護生角色壓力的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07:7-8.
[3]岳雪莉,岳雪艷,唐云.淺談 90 后大專護生實習前的心理狀態調查及干預對策. 2016.3. 29(8):276-2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