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177-01
我校一貫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與新教師的培養。校領導領銜主持了市基礎教育重點課題《綱要背景下區域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策略與途徑研究》及市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海滄區新上崗教師三年培訓規劃行動研究》。作為我區學科教師人數最多的小學語文學科,也一直將本學科的教師隊伍建設及新教師的培養作為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近些年的工作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以下一些機制來促進我區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以建設專業和積極向上的學習型教研共同體。
一、讀書——區域學習引領機制
讀書,本是賞心悅目的樂事,是富有個性化的閱讀行為,是人們用來學習及認識世界的的重要方式。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引領者和指導者,也是學生養成讀書習慣的最直接影響者。而讀書,更是小學語文教師修煉內功,提升語文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引領我區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并熱愛讀書,使讀書思考成為他們教師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師發展及專業成長的內在需求。這種內在需求就是我區小學語文教師學習共同體建構的基石。
每一學年初,我區教師進修校小學語文學科都會向全區小學語文教師推薦閱讀1至2本書籍,如先后推薦過《朗讀手冊》、《優質提問教學法》、《第56號教室的奇跡》、《打造兒童閱讀環境》、《讀書的藝術》、《靜悄悄的革命》等書,并圍繞這些推薦書目組織開展“海滄區小學語文教師學習共同體讀書沙龍”系列活動。通過這樣的區域引領,帶動我區小語教師整個團隊共讀共學,在師生共讀、同伴共讀、好書推薦、世界咖啡式讀書沙龍等讀書活動中,進行交流分享,感受書中的智慧,感受讀書的快樂,形成良性的讀書學習循環系統,使讀書成為師生的自覺行動。這也是以讀書為切入點,建構海滄區小學語文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初衷所在。
二、研訓一體——小學語文教師培訓研修機制
我區教師進修學校還高度重視小學語文教師的在崗研修及培訓工作。除了注重將平時的學科教研與教師培訓結合起來,還先后組織了一系列規模大、規格高、極具影響力的小學語文教師研修培訓活動,如連續兩年舉辦的“海滄區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教育教學培訓班”,“兩岸名師大課堂暨全國第七屆兩岸‘同課異教小學語文精品課堂教學研討會”等活動,邀請兩岸教育教學的名師大家走進海滄,現場送教講學,與我區教師同臺上課等。這樣研訓一體的活動也成為我區小學語文教師積累專業底蘊、展示風采與磨礪教學技能的大舞臺。
三、帶教——師徒共學成長機制
小學語文學科不僅是傳統的大學科,而且歷來人數最多。尤其是近幾年,每年都要通過各種途徑招聘幾十名的新教師充實到我區小學語文教師這一團隊中來。這些新任教師的專業及學歷背景情況各不相同,有的是985重點院校直接分配來的,有的是普通師范院校畢業通過層層考試招聘來的;有的是師范專業,有的是非師專業;有的是學語文及相關專業的,有的則讀的跟語文靠不上邊的專業。這些復雜的情況使得我區小學語文學科團隊建設及管理的任務日益嚴峻與繁重。
我們深切感受到,入職后的第一年是新教師專業成長最為關鍵的一年。為加強對小學語文新教師教學工作的指導及過程性管理,在新教師入職海滄的第一學期初,即在區小學語文教研工作會上對各校教研組長提出做好新教師的師徒結對與帶教工作,要求為每位新教師建立專業成長記錄盒,樹立師徒共學共成長的新理念,并在他們入職第一年的不同階段,舉行相應的教育教學研討會。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后舉行“新教師教學常規展示交流會”。全區小學語文新教師及他們的帶教老師,各校教研組長全程參與此次活動。在活動上,每對師徒都帶來了他們的專業成長及帶教工作記錄盒。這項活動不是材料檢查,而是將這些材料帶來以供互相觀摩交流和學習。而后師徒共同上臺發言,介紹自己成長及帶教的收獲和感言,場面非常令人感動和感慨,活動深受大家贊賞。
在新教師入職海滄的第一學期期末,舉行區級小學語文新教師課堂教學展示與研討活動。為新教師搭建展示平臺,通過這樣的交流展示研討,增強新教師對新崗位的認同感,促使他們快速融入海滄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來。
在他們入職海滄第二學期的后半期,舉行新入職小學語文教師全員參與的課堂教學崗位練兵活動。這樣的活動也引起了各校高度重視,不僅上課的新教師動起來了,他們的帶教師傅動起來了,語文教研組也積極行動起來了。研讀課標,鉆研教材,研究學情,設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每一位新教師都精心備課,在師傅“一對一”的指導下對所執教的課進行反復地探討研究,在一次次總結和反思中,力爭使課堂教學呈現最佳效果。在活動中,同時設立專家指導組,由我區的特級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等名師、骨干組成。他們不僅針對每個新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適切指導,還針對他們上課的整體情況,及時總結優點,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建議,為新教師今后的教學指明方向,使得練兵活動不僅成為新教師成長的展示場,更成為了我區小學語文教師的研討場、交流場和指導場。
這樣的帶教—師徒共學成長機制,不僅促進了新教師的專業成長,也促進了我區小學語文教師隊伍的良性發展。
四、帶動輻射——名師幫扶引領機制
我區小學語文學科現有3個特級教師工作室以及3個名師發展工作室。為充分發揮我區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名師的引領、示范及輻射作用,切實幫扶農村校、薄弱校,促進我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均衡發展,每學期組織我區特級教師工作室、名師發展工作室送教活動。為使送教活動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利用學期初的教研工作交流會這一平臺,讓農村校、薄弱校的語文教研組長結合本校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及實際需求,提出需要幫扶的內容,再結合各工作室的特點及研究專長,共同確定幫扶主題及形式。采取幫扶學校的教師執教一節研討課,特級教師工作室或名師發展工作室執教一節觀摩課,再進行互動研討,最后由工作室主持人進行點評指導。
這樣的幫扶活動,以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真實問題為任務驅動,以一線教師發展的實際需求為著力點,使得名師的示范引領真正落到實處,從而深受我區基層學校及一線小學語文教師的歡迎及好評。
五、區域聯動——崗位練兵互學機制
我們深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切實促進我區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打造積極向上的學習型教研共同體,構建開放、包容、和諧的教研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區域聯動——崗位練兵互學”機制應運而生。近些年來,我區小學語文學科主動與思明、湖里等進修學校的小學語文教研員聯系,以崗位練兵為基點,策劃并組織了如片段教學比賽、聽評課練兵、跨區聯片教研等區域聯動活動,通過互相學習觀摩,共同研討促進,取長補短,很好地帶動并促進了我區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的發展。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個良好教師團隊的建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團隊需要有好的機制,我們仍然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著。
作者簡介:
席霍斌,女,現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語文專職教研員,負責全區小學語文教研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