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龍飛
摘 要:主要對初中化學用語學習中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重要性進行分析,然后探討實際教學中教師培養中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策略,希望給相關教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化學用語;自我調節;學習策略
初中化學用語的學習中,學生自我調節能力可以促使學生將化學用語知識概念內化為自身的知識技能,激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使學生正確認識并進行自我調節學習,進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化學知識水平。
一、初中化學用語學習中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重要性
化學用語主要指化學這一學科的特色語言,主要用來解釋化學相關知識概念,是傳播化學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學好化學的切入點[1]。在初中化學中,化學用語主要包括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原子結構示意圖、電子式等。近些年,化學專業領域對化學用語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這些研究對提高學生化學綜合素養有重要意義。
但是,化學用語的學術研究,往往從教師的角度著手,很少站在學生的位置進行相關內容的研究,這必然會導致化學用語在實際教學中的作用下降,教師習慣單一地進行“填鴨式”的化學用語傳輸,學生常常停留在機械記憶的階段,并沒有將化學用語升化為自身的認知,進而使學生逐漸喪失化學學習信心。因此,在初中化學用語學習中,教師應強調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提升,讓學生通過元認知監控、行動意志控制以及自我動機信念對化學用語學習進行學習計劃制定、效果檢測以及學習方法調節等,這樣可以讓學生一改以往化學學習的方式,促使學生將化學用語逐漸內化為自身的知識技能。
二、初中化學用語學習中培養中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策略
針對傳統化學用語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學科內容、學習目標以及忽視學生自我監管的問題,應積極轉變為鼓勵及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監控、自我目標設計與調節,以使化學用語學習質量得以提升。
1.激發學生自我調節的內在驅動力
化學用語主要由主觀思維與客觀事物融合而成,同時化學用語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因此在教學化學用語過程中,應注重與生活的聯系,以激發學生自我調節的內在驅動力[2]。比如,在教學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時,教師就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并且激發學生自我調節的內在驅動力,如生活中常見的冰融化屬于物理變化,生石灰和水混合生成氫氧化鈣屬于化學反應,通過導入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總結出物理反應與化學反應的根本區別在于變化過程中是否生成新的物質。
2.促進化學用語知識概念同化
化學學科有其特殊性,學生剛接觸化學用語,往往會認為這些化學用語毫無規律可言,因此常常認為化學用語難學。然而實際上,化學用語是科學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出的一套國際通用的符號系統,有著特殊的邏輯性及系統性。所以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應避免學生進行機械化的記憶,而是應注意引導學生注重同化論的實施,把握化學用語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具備對不同化學現象進行理解與概括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比如在講解初中化學酸類物質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不急著將酸的定義教給學生,而是通過講解H2SO4與HCl這類化合物為酸來逐漸引出酸的定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學會進行知識概念的歸納與總結,進而使學生自我調節能力不斷提升。
3.借助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屬于一門側重研究物質結構、組成以及性能關系的學
科,化學用語的形式簡單,因此化學用語常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以及專業性,學科特色尤為突出。在初中化學用語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并將化學用語內化為自己的認識,教師就可以使用特定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工具逐漸深入初中課堂,許多以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的學科也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受到廣大教師的推崇。所以在初中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呈現一些比較復雜的化學符號,以嘗試將抽象的結構變得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自我調節能力,同時讓學生的認識結構從傳統的宏觀認識向微觀認識進行過渡。比如,在教學初中化學物質的構成知識內容中,涉及“離子”這一知識概念,教師如果采取口述離子的生成主要為電子的轉移,學生對得失電子守恒并不能深刻地理解,而如果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進行動態演示,則能夠構建一個形象的知識體系,這樣便于學生理解抽象
知識。
總之,化學用語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組成,要想將化學用語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能力,要求教師循序漸進,做好學習引導工作,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化學用語的內在規律,培養學生自我調節能力,提升學生化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趙西寧.初中化學用語的教學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9):171.
[2]黃雪梅.突破三關,搞好初中化學用語教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7):109-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