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京花
摘 要:學案導學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新型教學模式。其理論支撐有杜威的“探究式學習”理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等。學案導學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目標達成、編寫學案、建立合作學習小組等基本要素和五大編寫原則,并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流程。
關鍵詞:學案導學;理論認識;基本要素;編寫原則;教學流程
新課程的理念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學習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本文擬就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實施學案導學,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學案導學的實質內涵與理論認識
“學案導學”是新課程改革下催生的新型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
“學案導學”的理論支撐主要有:(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的發展是由內外和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這就說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2)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問題教學法”主張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中,這也正是學案導學所要實現的現代教學理念。(3)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Jerome S. Bruner)的“發現學習”理論強調: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的探究者。布魯納認為,與其讓學生把同學之間的競爭作為主要動機,還不如讓學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戰。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所教的知識轉化成最易被學生理解的形式,通過學生的編碼系統概括地接受這些知識。知識的概括性越高,對學習者越有用。(4)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前輩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二、學案導學的基本要素與學案的編寫原則及基本內容
“學案導學”的基本要素是三大模塊和兩個支撐點。三大模塊指的是自主預習、合作探究與目標達成。自主預習,要求學生依據學案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初步掌握基本內容、基本的知識框架并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組內成員發現的問題以及學案中教師設計的探究問題進行討論、解決問題,教師最后進行歸納、點撥和總結;目標達成,要求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書面的小結,形成知識框架,并進行課堂檢測,鞏固所學知識。兩個支撐點指的是編寫學案和建立合作學習小組。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學案”是“抓手”,要想讓“抓手”有力度,編寫必須遵循五個原則。一是主體性原則:學案的設計必須尊重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留足思維的空間,能夠讓學生自主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做到這點,教師在編寫學案前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的興趣愛好等)。二是探究性原則:“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案的編寫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并且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盡可能地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激思,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三是層次化。學案中的探究問題以及檢測內容的編寫一定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和認知水平,并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四是方法化原則: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五是實用性原則:學案的編寫要根據具體授課內容合理科學編寫,不能千篇一律。
“學案”的基本內容應該根據課型以及課程的具體內容而定。新授課一般包括:課程標準、重難點、知識梳理、深化探究、知識拓展、課堂檢測、總結提升等環節。
復習課一般包括:考綱解讀、概念闡釋、易錯提醒、實戰演練、合作探究、史學觀點介紹(史學動向)、歸納總結等環節。具體環節的設計應該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有所增減。
三、學案導學的教學流程
“學案導學”的教學基本流程有創設情景、合作探究、課堂檢測與矯正、總結提升。但不同課型其教學流程也有所不同。
1.新授課
基本環節有: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自主探究、完成學案的基本內容→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問題→教師答疑、總結歸納、提升→課堂檢測、目標達成→自我小結,鞏固新知。
2.復習課
基本環節有: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概念、易錯提醒→典例評析、深化提高→變式鞏固、擴展完善。
3.講評課
基本環節:自查自糾→合作交流、組內解決問題→問題匯報→教師重點講解、指出存在問題及原因→知識升華,能力提升。
總之,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一定要根據學情和實際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四、學案導學的實踐與感悟
目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全國中小學中普遍推廣和實踐。我校實施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也已有多年,從最初的為了跟進課程改革,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被迫選擇,到如今我們已經對它愛不釋手,情有獨鐘。在實施學案導學過程中我認為要特別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1)學案的設計一定要起到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之間的中介。學案絕不能是教材內容的簡單整合,更不能是教師的教案和習題集。(2)探究問題的設計必須有明確指向,有梯度和有啟發性。(3)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歷史故事、時政熱點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把課本知識材料化,培養學生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5)打破“權威”的信仰,樹立“信仰”的權威。讓學生敢于突破教師、教材、學輔材料等權威,大膽思維,發表個人見解,有一種“當仁,不讓于師”的學習境界。(6)重視學生自主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網絡。(7)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自學習慣,開闊視野,擴展思維。(8)課件的設計不要嘩眾取寵,更不能是學案的簡單復制,課件要與學案有機結合。
當今,人類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更加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未來。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只有創新,才能贏得中國夢的實現。因此,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努力轉變觀念,接受新思想、新理念,與時俱進,不斷推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美]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美]布魯納.教育過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