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剛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臨床多主張行手術施治,人工肱骨頭置換及切開復位內固定是臨床常用術式,幫助患者合理選擇術式,提高治療安全性及恢復效率,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本文分析了肱骨近端復雜骨折經手術施治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來我院骨科診治的115例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做為研究對象。按照選用的不同術式將入組患者分為置換組及內固定組,兩組基本資料如下:置換組(53例),其中有男性23例,女性30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是(33.7±5.8)歲;骨折部位:右側28例,左側25例。內固定組(62例),其中有男性26例,女性36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是(34.9±6.5)歲;骨折部位:右側34例,左側28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經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經排除施術相關禁忌后均接受手術治療,術前幫助患者積極改善存在異常的生理指標,施行術前檢查,掌握患者的骨折狀況及軟組織損傷情況,根據檢查及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手術方案。置換組接受人工肱骨頭置換術,方法如下:協助患者處于仰臥位,墊高其患側肩部,控制抬起的角度在35°左右。選擇患側肩關節前內側入路,經胸大肌與三角肌間隙進入,切斷肱二頭肌的短頭及肩胛下肌部分止點,充分暴露存在骨折損傷的肱骨近端部位,此項操作需要注意盡量的暴露患者肌肉的大小結節及止點,隨后對行置換術相關指標進行測量,包括局部軟組織的張力及肱骨假體后傾角、大小、高度等,依據測量結果幫助患者制作假體肱骨棒,成形后對骨折處實施置換操作。完成手術后予以常規抗感染治療,并給予早期康復鍛煉,于手術完畢的24h便在康復師的引導下進行患側肩部活動度、肌力的恢復鍛煉。內固定組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施治,方法如下:協助患者處于半坐臥位,于患側的胸大肌及三角肌間行弧形入路,將三角肌包括頭靜脈牽拉向外,充分暴露患側的肱骨頭;實施血腫清除操作,此項操作要注意避免對頭靜脈及骨膜造成不利于恢復的創傷;在血腫清除完畢后對骨折處實施手法復位,可不必一味的追求復位效果,避免軟組織受損;完成后對復位的部位用克氏針實施固定,將型號合適的鎖定鋼板置入,利用2~4枚螺釘進行固定,操作完成常規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切口。術后給予本組患者常規抗感染治療,在術后1周由康復師幫助患者進行被動康復訓練,術后6周若影像學檢查無異常且出現骨痂,指導患者進行相關的肢體功能訓練。
1.3 觀察指標
參照患者術后恢復情況,進行Neer評分,平均指標包括疼痛(30分)、功能(30分)、活動度(25分)、切口位置(10分)。根據患者的傷情、正確改善情況,結合Neer評分對治療效果進行判定:患者骨折愈合,Neer評分達90~100分,判定為優;患者骨折愈合,Neer評分達80~89分,判定為良;患者骨折癥狀正在愈合,Neer評分是70~79分,判定為可;患者骨折未愈合,Neer評分未到達70分,判定為差。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獲得數據輸入SPSS17.0軟件實施綜合處理,使用±s代表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使用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置換組患者與內固定組患者的Neer評分對比未見明顯差異;兩組患者在治療優良率方面對比差異并不明顯,P>0.05。兩組術式治療復雜肱骨近端骨折均能夠起到較為滿意的療效,其中切開復位內固定抗拉作用較強,特別適用于血供狀況不佳、局部表明存在不規則狀況的患者;人工置換術能改善患者肩關節的疼痛感及活動度,在預防后遺癥方面效果更加明顯。
3 討論
肱骨骨折在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中均有一定的發生率,而中老年人群由于機體功能偏弱、行動能力下降、骨質疏松等因素發生肱骨骨折的風險偏高。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是指發生在距肱骨頭關節面1~2cm的骨折,還常常累積局部的神經組織及血管,需要予以重視。目前治療肱骨骨折的方法眾多,但復雜肱骨近端骨折多主張行手術施治。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術式在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治療方面優勢各異,在手術效果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固幫助患者合理選擇手術方式,對患者的康復有積極意義。
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具備較為理想的固定效果,且能夠很大程度避免對局部血供的破壞及對軟組織的損傷,尤其適用于存在骨折疏松狀況的老年患者和屬不穩定骨折的患者,此外,內固定選用的鎖定鋼板,置入后不必預彎,能夠降低撞擊肩峰的風險。肱骨頭人工置換是生物力學在臨床有效應用的成果,為粉碎性肱骨頭骨折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利于適合的人工假體將受到損壞的肱骨頭替代,不會造成肱骨頭缺血、壞死和不遺憾狀況的發生,且在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增強局部動度等方面作用顯著。本文研究顯示,置換組患者與內固定組患者的Neer評分對比未見明顯差異;兩組患者在治療優良率方面對比差異并不明顯,P>0.05。充分證明,兩組術式治療復雜肱骨近端骨折均能夠起到較為滿意的療效,其中切開復位內固定抗拉作用較強,特別適用于血供狀況不佳、局部表明存在不規則狀況的患者;人工置換術能改善患者肩關節的疼痛感及活動度,在預防后遺癥方面效果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采用手術治療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效果頗為顯著,但若要保障患者獲得最佳的效果及預后,還需臨床人員綜合考慮患者傷情、身體狀況和實際情況,幫助患者選擇最為適合的術式,以提高恢復效率。
參考文獻:
馬福元,楊鐵毅,姜銳,張巖,劉粵,邵進.肱骨近端鎖定加壓鋼板置入內固定治療復雜肱骨近端骨折的并發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48:8381-8387.
劉軍,魯厚根,廖全明,孫之煜.肱骨近端鎖定鋼板固定與人工肱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復雜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較[J].廣東醫學,2012,06:842-844.
賈軍,馮世慶,李衛哲,吳英華.兩種常用手術方案治療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02:109-114.
曾勉東,呂玉明,趙洪普,莫世奮.人工肩關節置換術治療復雜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01:29-33.
李奉龍,姜春巖,魯誼,朱以明,劉心,吳關.采用骨小梁金屬假體進行人工肩關節置換治療復雜肱骨近端骨折[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06:878-881.
崔冰,李奎,寧宇.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肱骨近端骨折[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4):4384-4385.
劉鵬.復雜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治療[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6,20(3):3977-39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