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躍強
摘 要:以原創的一道生物高考模擬題為例,探討了利用生物科技信息和論文為命題素材編制原創試題的必要性,分享了如何獲得新素材的途徑以及命制試題的過程。
關鍵詞:生物高考;科技信息;科技論文;命題;原創試題
生物高考試題經過多年的發展,其考試內容、考試題型和能力要求逐漸趨于穩定,在穩定中又不斷變換出新意。在研究高考真題和各地模擬題的基礎上,高三教師應能命制出與之風格相似的原創試題,這樣才能讓學生更真實地體驗高考試題,達到更好的檢測教學效果的目的。本文以參加本市命題比賽自編的一道原創題為例,淺談如何利用生物科技信息和論文作為命題素材編制原創試題。
題目:生物冶金是利用含微生物的浸取液與礦石進行作用而獲取有價金屬的過程。這些靠“吃礦石”為生的微生物大多為嗜酸細菌。鐵氧化細菌LJ-1是其中的一種,它不能利用現成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只能通過氧化Fe2+→Fe3+獲取生長所需的能量。請回答以下相關問題:
一、選用新素材的必要性分析
高質量的試題都“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試題情境設計新穎,關注社會熱點,特別突出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等,所以公平性和科學性就成為命題選材的難點。一般的命題素材主要來源于高等教材、教輔資料或現成的舊題改編,選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或科技論文,既能保證試題的科學性、權威性和時效性,又能體現公平性,有效避免撞題,亦能體現能力立意,更易實現考核目標能力化。
二、原始素材的獲得
1.生物網站上的科技信息
生命科學作為快速發展的一門科學,信息更新非常迅速。網絡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優秀的生命科學網站有生物谷、生物秀等。這些網頁上介紹了國內外最新的生命科學研究成果及進展,具有很好的時效性。其中絕大多數都可以和中學生物知識銜接起來,適合用作命題素材。
筆者預先設定了試題的基本框架:以微生物的代謝活動為切入點,考查新陳代謝、微生物的培養技術、實驗探究等方面的內容,以期能有機串聯多個知識模塊,形成一道綜合壓軸題。前期苦于沒有新穎題材可用,就到生物網站上搜尋,發現一篇關于“生物冶金”的報道與命題設想非常貼切。為了擴充素材,又進一步搜索到多篇關于這方面的綜述文章。由此可見,關于命題素材的資源在網上汗牛充棟,只要善于利用網絡,就能找到大量的素材。若能與中學生物學知識聯系起來,就可以用來編題。
2.期刊數據庫中的科技論文
實驗探究題最好的命題素材來自于科技論文,因為科技論文通常包括問題的提出、實驗設計和過程、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等環節,這與課程標準中倡導的探究性學習過程是一致的。日常我們訂閱的科技期刊很少,中學圖書館也很少提供相關的檢索服務。那如何快速獲得可供參考的科技論文呢?最便利的方法就是先有的放矢,利用“谷歌學術搜索”。通過搜索關鍵詞,就可獲得大量精準的科技文獻鏈接。點擊部分鏈接直接就能下載到全文文檔,但大多數鏈接出自各大期刊數據庫,需要付費才能下載到全文。如果暫時不能付費的話,免費獲得文檔的方法之一是可再通過“百度”搜索論文的篇名,可能找到全文;之二是通過期刊數據庫中顯示的作者聯系方式向作者索取,只要態度誠懇,作者一般都會慷慨贈閱的。
筆者通過“谷歌學術搜索”就非常便捷地獲得了一篇發表于《微生物學報》的論文:《一株嗜酸化能異養菌Acidiphilium_sp.的分離鑒定及其對Fe(Ⅲ)代謝的研究》。原文研究了一株新發現的化能自養微生物,這種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方式與必修一教材中出現的硝化細菌類似,能使學生產生聯想。以這篇論文作命題素材,可以說既“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又很好貼合了社會熱點(生物冶金是很好的環境保護及廢物利用的手段)。結合考綱和考試說明,可以多角度地考查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微生物的培養技術、基因工程、環境保護等內容。
三、命制的過程
1.題干的表述
題干的情境信息一般為文字敘述,有的也以圖示和數據表格呈現,常具有隱蔽性、啟發性和遷移性等特點。情境信息是有助于解答本題的有效信息,而不是一種“標簽”。最新的科技信息通常涉及前沿性內容和專業性名詞,甚至超出了高中生的理解范圍。在編寫題干時,為了使題材新穎而形式化地生搬硬套科技信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樣只會增加考生的閱讀量,降低試題的信度。有些試題的題干常以生命科學的最新發現或諾貝爾獎的獲獎內容作為情境,可以說是“高起點”,而試題實際的考查內容卻與情境信息沒有實質性的關聯,這樣的信息可有可無,屬于無效信息。
為了便于考生把握有效信息,通常需要對素材進行以下處理:剔除無效信息和超綱內容,或者對超綱內容加以信息補充,換一種表述方式等等;對論文中某些復雜的實驗操作更要化繁為簡;對詳盡的結果分析,可盡量多采用文字和圖表的形式來呈現。表1是對搜集到的科技素材所做的加工處理:
2.問題的設計
問題的設計力求簡潔明晰,不迷惑干擾考生,也不給考生“挖坑”。順應思維的設問使每個考生都能走進答題中來,有利于發揮最大潛能。一般來說,各小題應按照由易到難的梯度進行設計,環環相扣,從而使相對獨立的設問通過一個完整的問題鏈串聯起來,形成一道有序、完整的題目。
四、心得體會
在命題沒有思緒的時候,發現好的素材就猶如找到活水的源頭。現今信息發達,絕不缺少素材的來源,而是缺少發掘素材的方法。利用網絡上的生物科技信息和論文為命題素材是一種好方法。素材的積累需要平時多用心整理和歸類,積累到了一定規模,便能做到“需之可取,取之能用”。即使素材容易找到,讀懂科技論文并高度概括其論證邏輯,提煉與中學生物學相銜接的內容也并非易事,所以需要具備一雙慧眼,多進行閱讀訓練。
命題題干的表述和問題的設計非常有講究,各省市高考真題和地市級的統考題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多做題并分析命題人的命題思路,可以提高設問技巧。試題初稿完成后還要經過打磨,必要時請同事在不知答案的情況下先做一遍,然后聽取意見并加以修正直至完稿。上一年的學生用過,可以收集反饋結果,再優化處理,還可給下一屆的學生使用。
總之,命制原創試題是一項嚴肅而又辛苦的工作,但同時也能很好地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還沒有真正原創過的教師都應該嘗試一下,體會其中的苦與樂。
參考文獻:
[1]俞如旺,洪小玲.技論文作為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素材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2,32(11):112-118.
[2]陳嚴.原創試題編制的素材及問題思考[J],生物學教學,2005,30(3):38-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