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舟
摘 要: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基礎和保障。初中德育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行為、個性心理和能力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愛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確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并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關鍵詞:初中德育;說理教育法;主題班會
一、當前我國初中德育存在的問題
1.初中教育中重視智育、輕視德育的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德育優先的辦學理念在初中未得到真正落實。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學校教育中,選撥的意味頗濃,導致學校教育成為為考試服務的教育。
2.現行的德育目標與實際情況偏差較遠。
3.德育內容不符合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和發展需要。
4.知與行分離,重視知識點灌輸,輕視實踐教育和道德行為的養成。
5.形式主義和簡單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初中德育應采用的教學方法
案例背景:霞,一個內向安靜的女生,字寫得非常漂亮。霞是我接手他們班時記住的第一個名字,因為擁有這個名字的女生,是一個長相十分清秀,性格又超越生理年齡的沉穩的人,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對她也就特別關注。霞的家庭情況比較困難,父母都因患有重病而不能外出務工。霞的父親在她出生那一年,身體左半邊偏癱,經過很久的康復治療,恢復了自理能力,但是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霞的母親在她兩歲的時候查出患有直腸癌,現兩人都需要靠藥物維持。所以霞寧愿在學校待到很晚回家,也從來都不要她父親來接送她放學,她覺得這樣會被同學笑話和看不起。
為了幫助霞改變對自己的看法,讓她能夠正確恰當地評價自己,使她正確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和關愛,同學們的幫助和關心,幫助她悅納自己,消除她的自卑心理、重新建立起自信心,重樹健康的、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我采用了以下德育方法。
1.說理教育法。說理教育法又稱說服教育法,是德育方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正所謂“以理服人”,教育者通過語言,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使學生形成和培養優良的品質,消除不良特征。首先我聆聽了霞的想法,然后告訴她,父母也有苦衷。父母的病重,是誰都料想不及的,父母也認為他們的病拖累了你,并且和她講述父母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將她撫養長大的不易,所以做孩子的也要慢慢學會體諒、理解父母。可能是我的理解與尊重真的觸動了霞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位,她慢慢對我產生了信任,對我敞開心扉,向我訴說了內心的渴望,也表達了她對于生活的渴望,對于未來的希冀。在這種和諧平等的關系中,學生得到了很好的德育,明白了“人無完人”的道理,不能因為父母的殘疾而成為自卑沉默的理由,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愛、同學的關心。
2.開展主題班會。主題班會在德育過程中是一種相對柔和,但卻不失有效性的方法。對比其他的德育方法,班會的形式自由、多樣,能在短時間內凝聚班級向心力,使全班擰成一股勁兒,讓德育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心理和品德,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為此,我開展了名為“夸夸別人”的主題班會。全班同學都講了霞的優點,比如勤奮、謙虛、樂于助人、生活簡樸等等,每個人都從不同角度來夸她。接下來,我讓霞談談感想,她激動地說她以前總覺得大家因為她的家庭瞧不起她、不屑于同她接觸,以為她的行為和她的家庭情況使大家很別扭,沒想到大家這么肯定她,看來一直以來都是她想錯了。這節班會,讓學生都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要太在意自己。做深刻的反思,是必要的,但不要太在意自己的窘境和缺點。
3.家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有對問題學生的家長進行了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家訪能讓老師全面了解孩子形成心理問題的原因,從而對癥下藥。從家訪中,我得知霞在幼兒園時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父親到幼兒園門口接他,她看見了就哭,一個人先跑了,他父親因為半身不遂,也沒有追上他,之后就再也沒去學校接過她。家訪中,我了解到學生因為特殊的家庭原因,總覺得自己確實不行,大家會因為她的家庭瞧不起她、不屑于同她接。長此以往,在激烈的競爭中,這種心理障礙會成為走向成功的障礙。家訪中,我與霞的父母討論制定了幫助霞克服自卑心理的對策,形成了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合力。
總之,初中德育應當堅持尊重與理解學生的原則,對學生通過面談進行直接輔導,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也可以采取主體班會這種相對柔和的德育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行為和心理,客觀冷靜地接受已經存在的事實,給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悅納自己。
參考文獻:
[1]于耀國.淺析初中思想品德的德育教育[J].教學論壇,2012(3).
[2]宋春光,王建媛.初中德育教育的創新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