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梅梅
摘 要:2021年起內蒙古自治區高考全面實施“3+3”模式,其核心意義是打破一考定終身,增加學生自主選擇權。高中生應該按照自己的學習水平、興趣愛好、能力特點設定學習目標,合理設計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就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水平加以闡述,以期可以有效引導高中生學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在高考就業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關鍵詞: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
我國著名職業規劃專家羅雙平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一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對每一步的時間、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高中生盡早了解自我特點和職業特征,學會職業決策,并且根據這一職業目標,制定計劃,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和條件,從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
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實施背景
2016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內蒙古自治區高考改革新方案,從2021年開始,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3個選考科目成績組成,同時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作為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依據。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的3個選考科目,由學生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學科中自主選擇。新的高考模式打破了文理科的界限,更加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但是,很多學生在面對選科和職業生涯時,不清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傾向,對大學專業知之甚少,導致無法為自己準確定位。因此,對高中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刻不容緩,這樣有利于建立起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溝通和聯系,讓學生客觀真實地認識世界。
三、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1.就業形勢嚴峻
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科技日新月異,新型產業層出不窮,傳統產業面臨淘汰或重組,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人們擁有更多的職業選擇。同時,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大學畢業生大批涌入勞動力市場,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畢業生短期內就業壓力難以得到緩解,不同專業的就業狀況差異顯著。這就要求高中生應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在奮斗的過程中,認清自我,改善自我,激發自己的潛能,縮短職場與現實中自身能力的差距,這樣就能有效規避職場風險,提高職業競爭力。
2.滿足高中生身心發展和個性發展的需要
高中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重要時期,更是人生職業發展的重要轉折期。高中生有了獨立的意識和價值觀念,知識和能力顯著增長和增強,不僅注意自己的職業興趣,而且注意職業角色和社會地位、社會意義以及社會對該職業的需要。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樊富岷教授認為中學階段是認識自我的重要時期,職業規劃與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相一致。可見,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未來進行科學規劃,讓他們了解不同行業的特點,可以滿足學生對自己的興趣、能力、職業理想等方面探索的需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在引導青少年理性思考和終身學習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職業生涯規劃途徑
1.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目前,高中教育階段,我國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的師資十分缺乏,教師更關注學生成績,但就業時競爭并不局限于學習成績,而是綜合素質的比拼。因此,為了提高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必須建設一支具有指導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切實提高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能力和水平,確保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
2.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
學校應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納入必修課程中,以期得到學生的高度重視。要做好整體教學計劃,實施分層次教學。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安排,高一年級要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初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高二年級主要是職業道德和職業知識的教育,重在自我認知和職業體驗;高三年級通過考前心理輔導、高考志愿填報、大學生活展望等方式增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決策能力。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要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定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程的實效性。
3.積極開展體驗式教學
如果要做到真正的了解自我、了解社會,單純靠傳統的授課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各種各樣的實踐體驗活動。高中生往往對很多職業都存在模糊的概念和片面的認識,真正進入工作崗位以后,才會發現自己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后悔莫及。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錯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創造機會,支持鼓勵學生們走出校門,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職業特點和工作人員的生存狀態,了解不同職業對資格和能力的要求。教師則應該在實踐結束后指導學生進行客觀、科學的總結,指導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調整,使其更加科學,更貼近學生實際、行業實際和社會實際。
4.全面整合教育資源
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僅憑個人和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得到社會的配合。政府部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出臺相應的政策及規章制度;通過各種媒介途徑加強宣傳,提高公眾對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成立專門的職業指導機構,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健全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機構,完善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體系;應搭建平臺,鼓勵優秀企業與學校共同為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出謀劃策,邀請企業中經驗豐富的培訓師、專家來學校進行講座,將先進的理念、知識向教師和學生傳授。
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任重道遠,需要學校重視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和拓寬廣泛的社會資源,確保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做到位,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很好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參考文獻:
[1]張鐘敏.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芻議[J].語文學刊,2015(22).
[2]梁梅,謝明明.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價值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