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中圖分類號】R55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傳統的用血程序是由醫院向血站提出書面用血申請,血站有關人員對該申請進行用血審核,批準后進行血液發放。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普及,本站計算機網絡工程師針對無錫市供血特點于2013年7月獨立開發出了一套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并正式投入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書面用血申請、審核過程,用網絡輕松完成這一過程,簡單快捷,方便準確。
1 計算機血液輔助管理系統簡介
該系統調用穿越血液信息管理系統(PassSpring)的數據,通過inter網實現和臨床用血醫療機構數據互聯互通高效共享。
2 計算機血液輔助管理系統在血液供應過程中的一些作用:
2.1 查看中心血站及分站成品庫存:該功能對于有分站或采血點的中心血站來說相互之間可輕松查看實時成品血液庫存量和各類血液品種的構成比,且用圖形直觀顯示出來,便于在血液短缺期間或脹庫期間進行調劑。
2.2 臨床用血網上申領批復:醫院通過網絡向血站提出用血申請,血站根據自己的實際庫存量(品種、數量、規格會顯示在批復窗口,一目了然)進行審核,審定能否滿足要求后反饋給醫院進行確認。打印出經醫院確認過的用血申請單去送血或領血。避免用血申請、審核過程中出現的人為錯誤。
2.3 綜合查詢申請單:任意日期、時間段內的醫院用血申請、血站供血信息均可方便查詢,主要包括已申請、已批復、已確認、申請未批復、已批復未確認等多種狀態的申請單。通過這些步驟進一步明確用血申請人、發血人員雙方的職責,利于發血追蹤和溯源。
2.4 發血核對:每張發血單均可通過該系統自動核對血液實發數、醫院申請量、血站批復量的一致性,如不一致則有紅色“不符合”報警,確保發血品種、血型、規格、數量正確。
2.5 醫療用血機構血液存量查詢:該系統可詳細了解各醫療用血機構所有血液品種的實時庫存量,方便血站供血部門科學合理調配血液供應。通過血站和醫院預先達成的血液基礎存量與實時存量的數量關系來調控血液發放,從而限制臨床不必要的用血,促進科學合理用血。
2.6 發布供血預警信息,查詢醫院月、年用血計劃:在血站血液庫存充足或相對緊張期間發布血液預警信息,在血液足量供應或限制供應期起到與臨床用血機構積極溝通的橋梁作用。尤其是對保存期只有5天的血小板作用更為重要。醫療用血機構可通過該系統向供血部門上報月、年用血計劃,血站可隨時快捷查詢,為獻血招募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2.7 查看受血者信息及追蹤血液去向:可以追蹤血站發出的所有血液或單袋血液成分在臨床的使用情況,主要包括病人性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疾病名稱、輸注日期、有無輸血反應及反應類型。這些信息也許對調查分析疾病品種是否與用血量存在關聯性提供數據指導作用。
2.8 醫院用血量分析:通過圖表可直觀地了解各醫療用血機構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的使用情況,進行用血量排序。可以統計供血范圍內所有醫院用血總量,也可以按血液品種或每個用血醫院進行用血數據統計。有利于血站決策者了解醫療機構總體用血情況,幫助制定科學合理的獻血招募策略及供血計劃。
3 計算機血液輔助管理系統應用的一些體會
3.1 采供血機構與臨床醫療用血機構溝通聯系更方便、快捷。血站和醫院可以就用血合同、用血前審核批準進行溝通,避免用血糾紛。尤其在進行血液配送時更加便捷。
3.2 及時發現并糾正發血過程中的錯誤任何人都不是萬能的,總有犯錯誤的經過,發血工作人員難免會有發錯血的時候。如應用此系統在發血完畢后立即進行發血核對,系統會自動按照發血品種、數量、血型、規格等信息對實發數與申請數進行發血正確性核對,避免發血人為差錯的發生。
3.3 調劑供血范圍內的血液資源,充分發揮血液資源在搶救寶貴生命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血站血液庫存量有相對寬裕期及緊張期,這較大程度上取決于天氣因素。更讓血站供血部門煩心的是偏型,這取決于臨床用血和無償獻血人群血型的不確定性。使用本系統后可以在供血范圍內進行宏觀調節,極大地緩解供血緊張及偏型問題。
3.4 統計臨床時間段內的用血總量及各血液成分品種的使用情況,指導科學合理招募血源臨床用血雖向血站定期上報周、月、年用血計劃,但與實際用血吻合度相去甚遠,不能作為獻血招募的唯一指南。如結合本系統各用血醫院周、月、年用血/血液品種總體情況分析匯總,找出趨勢規律,就可為獻血招募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4 討論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發展,目前國內血站信息化已經邁向區域集成的階段[1],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紛紛建設區域采供血信息聯網系統[2],江蘇全省采供血機構也于2009年就啟動采用統一的電腦信息化管理系統(PassSpring標準化血液信息管理系統)進行采供血業務管理,目的就是為了便于全省采供血業務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統一采供血業務管理,方便站際血液調劑,提高輸血安全。雖然全省采供血機構的血液信息化管理已基本完成,但是采供血機構和醫療用血機構的聯網信息化建設在江蘇卻是空白,為此無錫市中心血站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試用半年來針對在實際應用中血站和醫院雙方需求經多次升級完善,基本達到初步試想目標。目前該系統在無錫市的應用困難是還沒有全面推廣。此外國內尚無有關臨床輸血信息技術標準、規范,隨著臨床輸血信息化的發展,不同信息系統勢必需要數據共享,因此加快制定有關標準、規范,如臨床輸血信息系統基本功能,臨床輸血信息基本數據采集,臨床輸血電子信息交換接口規范、臨床輸血信息安全規范等[3]。這需要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用血機構的高度重視,相互協調,促進供血部門與臨床用血醫療機構聯網,醫院要在自己的HIS系統中提供與該系統的接口進行聯網。信息資源共享使血站能及時了解醫院用血的情況,用血動態,用血追蹤;醫院也能及時了解血站的血液庫存數量、品種,有利于醫院的用血指導。
參考文獻:
孔長虹,孟忠華.血站信息化與成熟度模型的探討.中國輸血雜志,2008,21(12):989~991
嚴力行,徐雁,孟忠華,等.浙江省血液信息網與血液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7,15(1):184~187
孔長虹,孟忠華.臨床輸血信息化的探討.中國輸血雜志,2009,22(8):680~6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