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晨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傳媒與司法的關系及現實存在的問題
郭晨晨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縱觀歷年的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案例,傳媒和司法作為兩種不同的走向正義的路徑,其關系慢慢從沖突偏差走向理性互動。傳媒追求表達自由,司法堅持追求公正。客觀的傳媒有利于司法公正,監督司法權利,建設法治精神,然而傳媒不當會影響司法獨立、司法權威和法制建設。
傳媒;輿論;司法
傳媒是信息傳播的媒介,是言論自由的表現,而司法是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案件的專門性活動。就價值追求而言,傳媒與司法是自由與公正的交流。
從2015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來看,傳媒極大程度地影響著司法。傳媒將周某案帶到公眾眼前,不僅讓我們再次深思權力的來源,被告的權利和涉密的區分,也讓我們看到了司法公開,感受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學生掏鳥窩獲刑案反應了公眾對公正的質疑,隨著信息的詳細披露,輿論又出現了反轉和爭議。陳某訴公共客運管理服務中心是對管制的挑戰,是普通民眾法律思維的覺醒。“北雁云依”案引起民眾的超乎尋常的關注度,從個案推動著社會進步,從小事推著法治理清行政權的邊界。瓊瑤訴于某案正式通過廣泛的媒體傳播促發了更多人對于版權意識的覺醒。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世奢會”訴新京報侵犯名譽權案,不僅從司法層面承認了新聞媒體進行揭露式報道的權利,更確認新聞媒體監督批評的社會責任。闡明了輿論監督的正當性既來自于出版自由的憲法規定,也來自維護公共利益和滿足公眾知情權的出發點,也在反思媒體的品格和專業性,專業、獨立、中立、客觀的媒體才可以信賴,才符合其職業倫理和操守,才能發揮輿論的重要積極作用。新聞媒體也應切實履行真實性審核義務,這是對媒體的合理要求和約束,也是保護。
以上的案例無不給體現了一個共同的特征:在這些案件中都參入著傳媒的力量,傳媒對司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案件最終的審判結果。在一個信息化的社會,所有被報道過的案件的法官都會不可避免的受傳媒的影響,這是無法割斷的,客觀存在的。只有從判決結果去評價法官是否受傳媒影響,從過程去看待傳媒對司法的影響。

傳媒影響司法的過程示意
新興媒體的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對輿論的控制力弱化。傳媒施壓于司法,民憤因多數人持有而基于公序良俗的價值判斷以“正當性”施壓于法律,實質是一種非正式的社會規范與法律規范的博弈。暫先不論傳媒是否客觀中立,有兩種情況,法官渴望被人喜愛、獲得正確的認識、避免當事人上訴和過大的社會壓力,司法便可能順從輿論。或者法官對自身身份有清楚的認知和要求,更多的是不順從,更獨立的追求公正。再來談談傳媒如果中立客觀,影響更多的應該是積極作用,對司法活動起到監督促進作用,利于審判公正、遏制司法腐敗,增強司法公信力。如果傳媒不當則可能影響公眾正確認知,侵害司法公正,司法機關出于自我保護,阻礙傳媒行使正常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又會侵害言論和新聞自由。如何正確行使傳媒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又不干涉司法公正與獨立是問題的關鍵。傳媒和司法是監督與被監督關系,本質上最終都在追求社會的公正,在一方面是互補的。司法為傳媒提供新聞素材的同時,向社會普及法律知識,傳播法律理念,推動整個社會的法治進程;媒體對其司法活動進行合理的報道,亦能擴大司法的影響和法治宣傳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沖突的,社會對傳媒監督司法的迫切渴求使得傳媒監督所帶來的負功能是客觀存在的,傳媒與司法公正的沖突是一種常態。
[1]栗崢.傳媒與司法的偏差[J].政法論壇,2010.
[2]于浩.傳媒與司法關系的重構[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4,22(3):107-116.
[3]李磊.傳媒與司法關系思考[J].理論探索,2011(5):130-133.
[4]宋漢林.相對合理主義:傳媒與司法沖突衡平之向度[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4(1):168-172.
[5]吉濤.從輿論監督到新聞法治[D].中國政法大學,2002.
[6]姜文娟.論司法公正中的傳媒角色[D].山東大學,2013.
[7]劉壽堂.司法與傳媒:在沖突中尋求平衡[D].西南政法大學,2005.
[8]李明明.大眾傳媒對司法審判的影響探析[D].山東大學,2007.
[9]劉春梅,張天虹.論媒體監督對司法審判的影響及對策[J].新聞戰線,2015(2):4-5.
[10]范貞.傳媒監督司法審判的邊界[D].暨南大學,2013.
[11]梁平,馬勇.司法與傳媒的良性互動[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6(1):51-53.
D916
:A
:2095-4379-(2017)26-0120-01
郭晨晨(1999-),女,浙江人,甘肅政法學院,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