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宇,黃志玉
(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重慶 400042)
持續護理對帕金森病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
劉曉宇,黃志玉
(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重慶 400042)
目的 對帕金森患者患者進行持續性護理,為臨床上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4例帕金森患者,對其相關信息進行收集,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持續性護理。對患者護理后的相關情況進行對比,評估護理效果。結果 采用持續性護理干預后,患者生存質量各項評估結果均優于常規護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對于持續性護理的滿意度高達93.8%,顯著高于對常規護理的7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帕金森患者進行持續性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有臨床推廣價值。
帕金森氏病;持續性護理;臨床分析
帕金森氏病屬于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疾病[1]。帕金森氏病會影響患者的正常活動,進而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患者多伴發有焦慮、抑郁的癥狀[2],對于整個家庭乃至社會,都產生了嚴重的負擔。因此,提高對此類患者的護理質量,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筆者在本次研究中對持續性護理應用于帕金森患者的干預效果進行探討,從而為今后帕金森氏患者的護理提供臨床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4例帕金森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56~78歲,平均年齡(62.8±5.2)歲,男36例,女28例。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帕金森患者均經過臨床確診,有相關臨床表現,且患者不存在有顱腦損傷、神經系統疾病和精神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操作。
實驗組給予持續性護理:①入院初期,首先對患者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并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根據患者自身特點及護理人員的相關經驗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并預見性的制定應對方案。對患者的住院環境,包括病房環境和院內環境進行改善,提高患者舒適度,降低患者抵觸心理。②入院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治療情況調整護理方案。通過采取適合患者的方式來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對患者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有效解答。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情緒,并采用適合的方式,如音樂、運動、繪畫、游戲等方式來釋放患者的負面情緒。③出院后,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隨訪。要對患者的出院后的用藥情況、自身狀態的調節情況、家庭支持情況、患者社會活動能力等進行統計。發現問題時,盡快提出解決方案,防止患者病情的復發和惡化。
1.3 評估指標
將患者采用護理干預后的生存質量進行對比,評估包括5項,每項100分,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生存質量越高;同時統計對比患者對于護理方式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對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采用持續性護理干預后,患者生存質量各項評估結果均優于常規護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對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s,分)

表1 護理對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身體狀態 生理機能 精神狀態 情感職能 社會溝通對照組 79.2±1.2 73.4±1.5 72.3±1.5 72.5±1.4 71.4±1.7實驗組 89.5±2.1* 93.0±2.9* 90.5±2.4* 91.4±2.3* 92.3±2.8*
2.2 不同護理方式取得的患者滿意度調查
患者對于持續護理的認可度高達93.8%,而對于常規護理的認可度僅為78.2%。即患者對于持續護理更加滿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對于不同護理方式的滿意度調查結果[n(%)]
帕金森氏病是好發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屬于退行性中樞神經疾病[3]。患者可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反射障礙等[4],患者的運動功能受損較為嚴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都受到影響。患者不能接受自己的病情,會引起一系列心理上的變化,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本身及整個家庭都帶來了較為沉重的負擔。因而,在本次研究旨在探討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效果。
在本研究中,筆者對采用不同護理方式護理的64例帕金森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統計對比。結果發現:采用持續性護理干預的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在身體狀態、生理狀態上都有較為顯著的改善,且患者與外界進行溝通的能力、適應自身社會角色的能力有顯著提高。持續性護理不僅僅局限于患者在院內期間的護理,對于出院的患者還定期進行隨訪觀察[5],對患者的用藥情況、與家屬之間的溝通情感交流情況進行監督,為患者提供了更為全面的、持續性的護理服務,有助于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也更能取得患者的滿意。
綜上所述,對于帕金森患者,給予持續性護理,不單單局限于院內護理,還要重視患者出院后的家庭護理,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顯著效果。
[1] 羅玉玲,陳少梅,謝惠娟,等.家庭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1):156-157.
[2] 吳 玉,潘小平,楊淞然,等.帕金森病抑郁的發生率及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6):2717-2720.
[3] 邵 艷,張兆萍,王 慧,等.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和運動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5):1686-1688.
[4] 宋月平,代京濤,王杏微,等.134例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狀況及生活質量的調查研究[J].四川醫學,2013,34(6):852-853.
[5] 盧愛珍,歐陽鴻枚.持續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2):3399-3400.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3.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