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水英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中醫醫院,江蘇 蘇州 215221)
臨床護理工作中人性化護理管理的效果研究
沈水英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中醫醫院,江蘇 蘇州 215221)
目的 研究并分析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使用人性化護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住院患者11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6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人性化護理管理,將兩組焦慮和抑郁狀態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焦慮和抑郁狀態評分均更優;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住院患者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管理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有助于治療措施的順利實施,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臨床護理;人性化護理管理;護理效果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也隨之增加,同時也給醫療工作和護理工作的廣度及深度提出了更多、更加細致的要求[1]。相關研究認為,高質量的醫療和護理服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也成為了衡量醫院服務質量的主要標準[2]。在本次研究中,對住院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管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住院患者11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6例。對照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1.5±4.4)歲。觀察組男35例,女21例;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31.7±4.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在護理前,護理人員應首先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家庭情況、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進行大致了解,并進行科學評估,從而保證護理措施的針對性。對患者進行衛生及健康知識的宣講,消除其負性情緒,并助其形成健康行為和良好習慣。在與患者進行交談時,應注意態度溫和、語氣緩和,使患者產生親切和依賴感,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1.2.2 環境護理。醫院環境的舒適、衛生、溫馨、方便能夠使患者有更良好的體驗。因此護理人員應保證病區的通風采光良好,并注意對地面進行防滑處理,放置防跌倒、防墜床、服藥時間等友情提醒標識,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一次性紙杯、筷子、針線、剪刀、牙線及愛心雨傘等服務。做到態度和藹、衣帽整潔、熱情周到,注重首問負責制,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進行細致、耐心的解答,盡量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
1.2.3 細節護理。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讓其了解各種治療措施實施的目的和意義,從而獲得家屬的配合。為口腔手術不能言語的患者準備寫字板。在對患者用藥前,應向其說明藥物的治療作用、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等,并囑咐相關的注意事項。對特殊用藥掛上“控制滴速、請勿調節”提醒牌,在患者輸液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其肢體是否出現了腫脹等異常現象,從而保證治療的順利和有效,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1.3 評價指標
將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作為本次研究評價指標。
患者焦慮狀態通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進行評估,標準為:嚴重焦慮為≥29分;明顯焦慮為21~28分;焦慮存在為14~20分;焦慮可能存在為7~13分;沒有焦慮癥狀為7分以下[3]。
患者抑郁狀態通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進行評估,標準為:嚴重抑郁為>24分;抑郁癥肯定存在為17~24分;抑郁癥可能存在為7~16分;沒有抑郁癥狀為7分以下[4]。
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中包含護士形象、服務語言、服務態度、溝通效率等多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均為20分,分數與滿意度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焦慮和抑郁狀態評分均更優;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狀態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狀態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焦慮狀態評分 抑郁狀態評分對照組 56 17.16±3.57 18.93±3.35觀察組 56 10.05±3.69 12.07±3.64 t 11.167 9.470 P 0.001 0.001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護士形象 服務語言 服務態度 溝通效率對照組 56 13.22±1.68 13.97±1.41 14.05±1.84 13.02±1.15觀察組 56 17.31±2.36 18.57±1.26 18.89±1.03 18.26±1.58 t 10.565 18.204 17.176 20.066 P 0.001 0.000 0.000 0.000
護理模式在近幾年發生了較大改變,因為現代化的醫學模式要求必須重視心理關懷、精神關懷等在康復過程中發揮的作用[5]。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管理,經對比可知,觀察組的焦慮和抑郁狀態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人性化護理管理將“以患者為本”作為基本的護理原則,使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都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因此在護理服務過程中,護理人員能夠主動的關心患者,并表示出絕對的尊重,給予患者個性化的、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此外,在護理過程中還加強了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為其營造出良好的生理及心理康復氛圍,并對其心理變化和體征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從而有效保證了護理服務的效率及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住院患者護理過程中,人性化護理管理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有助于治療措施的順利實施,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1] 程美清,張蕙茹.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8(29):226-227.
[2] 程愛梅.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20(31):250-251.
[3] 阿依先木古麗?熱西提,依巴代提?阿不都古力.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07):4226-4227.
[4] 王迎春,胡惠榮.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06):115-116,132.
[5] 劉 穎,王 修,徐金香,等.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在提高護士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9(21):2994-2996.
本文編輯:張 鈺
R47
B
ISSN.2096-2479.2017.13.41.02
沈水英(1976-),女,江蘇蘇州人,副主任護師,本科,研究方向:護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