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鳳,黃志玉
(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重慶 400042)
臨床危急值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評價
張巧鳳,黃志玉
(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重慶 400042)
目的 探究臨床危急值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方法 通過分析我院神經內科100例患者的危急值報告,對患者出現危急值的原因進行探索并制定相對應的護理計劃。 結果 危急值報告總共100例次,在100例次中有55例次出現電解質紊亂,5例次出現尿酸異常,所出現的危急值均得到及時的處理。結論 患者在出現危急值時,研究危急值出現的原因,根據其原因采取相對應的護理手段尤為重要。護士與患者的積極交流,互相配合,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復,是臨床危急值處理必不可少的環節。
臨床危急值;神經內科;護理管理
臨床危急值是指經過某一臨床檢驗,發現結果與正常范圍相差較大,患者可能出現生命危急狀態,醫生需要對這一危急值出現的原因進行探究,并快速對患者進行治療,則患者生命可以被挽救,否則將出現不可預估的后果,失去最好的搶救機會,造成患者的死亡[1]。對危急值制度進行有效的管理[2-4],可以降低醫療安全事故的發生率,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進一步的保障,護患關系也會得到改善,所以臨床危急值應用于護理管理有極大的好處。針對我院神經內科100例患者的危急值報告進行分類,處理,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神經內科100例臨床危急值報告進行總結分析,認真登記患者的信息,所需信息: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住院號、ID號、住院日期、發病時間、危急值的結果、報告人、報告時間、記錄人、備注。值班護士在接到檢驗科的電話后,應對上述信息內容,如實登記,確認后簽字,隨后立刻向值班醫生報告,使值班醫生確認簽字后采取相對應的措施。
1.2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危急值的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電解質紊亂的危急值情況
危急值報告共有100份,其中電解質紊亂有55例,包括血鉀異常、血鈉異常、血氯異常、血鈣異常,見表1。

表1 電解質紊亂的危急值情況
2.2 其他危急值情況
其他危急值共有45例,包括血小板計數低12例,白細胞計數高10例,尿酸高8例,血培養細菌生長10例,腦脊液細菌生長5例,見表2。

表2 其他危急值情況
危急值是對醫生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指標,完善的危急值報告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還可以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率[5]。危急值結果必須準確無誤,否則將會失去它的作用。
根據上述結果可知,電解質紊亂在危急值報告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低鉀血癥患者有7例,主要原因是使用利尿劑導致患者出現低鉀癥狀。神經內科患者大多為腦梗死,腦出血,在其治療過程中需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脫水藥物,很容易造成患者電解質紊亂。所以,對于需要長時間服用利尿劑的患者,責任護士應準備記錄出入量,當出量過多時,及時告訴醫生關于電解質的問題,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白細胞計數和血小板計數屬于血液系統異常。主要原因是腦梗死、應激狀態。除此之外,患者由于長期臥床運動量的減少,都會帶來異常。責任護士要叮囑患者適當的床上鍛煉,積極與患者交流,告訴患者多運動有利于病情的恢復,這些對于責任護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血培養與腦脊液是患者的腦組織受到感染所引起,所以責任護士在護理患者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上述收集的100例臨床危急值報告,所有患者均被妥善處理。護士在接到危急值報告時要及時進行登記、簽名,然后與相關醫生進行溝通,制定一個最有利于患者恢復的護理方案。責任護士最重要的是對患者及時的巡視觀察,這樣危急值可以適時的起到它的作用。針對危急值患者,必須具有完善的護理知識。責任護士在護理危急值患者的時候除了加強各項護理工作,還應與相關醫生積極溝通,適時調整護理措施。此外護士還應該將每日患者情況如實匯報給醫生,從而方便醫生制定接下來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臨床危急值關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分析危急值出現的原因后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是最關鍵的。臨床危急值應用于神經內科護理管理能夠使患者生命得到保障,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此外在護理危急值患者時,需要護士具有足夠的專業素養,護士的溝通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護理能力等均得到考驗,臨床危急值的的應用可以更新更多的疾病知識,更有利于護士和醫生處理危急值患者。以上所述,均為神經內科護理危急值患者的重要方法。
[1] 馮海麗.ICU檢驗危急值護理安全管理的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1):888-889.
[2] 李 泉.檢驗科危急值的確立、報告流程及在醫療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2169-2170.
[3] 顧玲莉.危急值報告制度的全程管理[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20):2551-2553.
[4] 孫偉峰,蔡錫雅,張 健,吳國榮.危急值報告的護理管理.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743-744.
[5] 王春香.現代醫學檢驗必須具備的危急值報告和血細胞自動計數復檢制度[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6):760-761.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13.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