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童康復科,河南 鄭州 450052)
康復護理對痙攣型腦癱患兒智力發育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王 麗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童康復科,河南 鄭州 450052)
目的 觀察康復護理對痙攣型腦癱患兒智力發育及運動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4年8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痙攣型腦癱患兒50例,根據就診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評價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對照組智能發展指數(MDI)及運動發展指數(PDI)評分均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痙攣型腦癱患兒進行康復護理可有效促進患兒智力發育及運動功能恢復。
痙攣型腦癱;康復護理;智力發育;運動功能
痙攣型腦癱主要是指在大腦未成熟的情況下因多種原因導致其發育不全,形成非進行性大腦損傷,并引起智力、語言、運動等多種功能障礙的腦部疾病[1-2]。臨床治療后預后效果較差,對患兒的生長發育及日常生活均造成較明顯的負性影響。故為進一步促進痙攣型腦癱患兒智力發育及運動功能恢復,本研究對痙攣型腦癱患兒進行康復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痙攣型腦癱患兒50例,根據就診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5例。所有患兒均經臨床檢查確診,伴有智力障礙、肌肉痙攣、運動功能障礙等癥狀,無其他功能障礙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痙攣型腦癱癥狀,且所有患兒父母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5.4±0.5)歲。實驗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5.6±0.5)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相同的臨床治療。對照組進行基礎健康教育、訓練疏導、環境管理、皮膚及鼻口腔護理、飲食干預等常規護理。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驗組進行康復護理,具體實施如下:(1)語言功能康復訓練。與家長協同針對患兒情況進行語功能訓練,加強日常交流,并通過漫畫圖冊、動畫片及兒歌學習等方式增強患兒發音興趣。(2)肌肉及肢體康復訓練。每隔6 h針對患兒四肢、背部,胸腹部、頭部等主要筋脈及穴位處進行按摩撫觸護理,20~30 min/次,初期由護理人員進行,后期在其指導下由家屬進行,家屬在按摩期間進行語言鼓勵及安慰。(3)日常功能活動康復訓練。針對日常走路、上下床、大小便、洗臉、進食等方面采用生活性玩具進行訓練指導,并及時調整錯誤姿勢。
1.3 評價標準
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兒智力發展及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智力及運動功能評估:采用貝利嬰幼兒發展量表(CDCC)進行測評,應用智能發展指數(MDI)評估患兒智力,應用運動發展指數(PDI)評估患兒運動功能[3],分數與智力及運動功能水平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2.1 智力發育情況
護理后,對照組MDI評分明顯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MDI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MDI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 P對照組 57.9±8.8 68.8±6.9 4.874 <0.05實驗組 57.5±9.2 80.5±9.3 8.791 <0.05 t 0.157 5.052 - -P >0.05 <0.05 - -
2.2 運動功能恢復效果
護理后,對照組PDI評分明顯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PDI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PDI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 P對照組 60.2±7.5 70.4±5.8 5.379 <0.05實驗組 59.7±7.7 82.7±8.6 9.962 <0.05 t 0.233 5.929 - -P >0.05 <0.05 - -
康復護理是針對在治療后具有一定功能障礙患者而衍生,以減輕或消除人的功能障礙為目的的一種重要護理模式[4]。臨床應用可有效促進腦癱患兒智力發育及運動功能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護理后MDI及PDI評分均低于實驗組。說明在腦癱患兒中經康復護理可有效促進腦癱患兒智力發育及運動功能恢復。其原因為康復護理通過多種娛樂性方式針對患兒語言交流功能進行訓練,有效增加患兒發音興趣,促使患兒積極進行語言訓練,并在反復練習中對大腦神經組織形成有效的生理刺激,利于患兒智力發育。定時針對患兒進行按摩撫觸,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利于功能訓練的進行,且皮膚為全身面積最大的感知接受器,經全身撫觸按摩后對患兒大腦神經產生有效刺激,期間進行的語言及眼神鼓勵有效調動患兒聽覺及視覺感知,利于腦神經元細胞互相形成突觸交流,促進智力發育。針對日常生活活動反復進行功能訓練可有效促進肌肉及骨骼發育,減少肌肉痙攣,同時及時進行姿勢調整,則避免骨骼等發育異常,并采用生活性玩具訓練促使大腦功能活動,并增加患兒練習興趣,利于功能訓練的長期進行,增強康復效果[5-6]。
綜上所述,在痙攣型腦癱患兒中進行康復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患兒智力發育,增強運動功能恢復效果。
[1] 高 晶,王麗娜,趙 斌,等.MOTOmed虛擬情景訓練對痙攣型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5):4293-4295.
[2] 張曉俠,王 英,王江華.康復護理措施對小兒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2):129-131.
[3] 盛 尉,仇愛珍.多元化護理干預對腦癱高危兒體格、智能發育水平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05):558-560.
[4] 張 莉,馬禮丹,茍 毅,等.康復護理對腦性癱瘓患兒膝反張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5):119-122.
[5] 龔海虹,吳 浩,陶立蓉.智能運動訓練系統聯合強化康復護理訓練改善腦癱患兒粗大運動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07):133-134.
[6] 金 偉.綜合性康復干預對腦癱患兒肢體功能及基本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01):89-90.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3.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