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盛
(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西南醫院血液病中心,重慶 400038)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中的心理護理應用
姜 盛
(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西南醫院血液病中心,重慶 400038)
目的 調查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心理護理應用情況,以期降低由心理產生的幾類因素,對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借此對患者生活質量有所提升。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60例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各30例,A組基礎治療護理,B組采用心理配合基礎護理的治療型護理。結果 B組(有效率為60%)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后,生活質量相較于A組(有效率為93%)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本文有針對性的對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護理情況,進行探討與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心理護理,其存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中的重要地位,讓患者樹立堅韌的信念,從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心理護理;應用;治療
現代化的生活,高品味的家居,往往會帶來各種化學物質的攝入(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來源之一),使血液系統發生惡性腫瘤的疾病趨于上升階段,此類疾病已經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西方國家數據調查顯示,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男性發病率較高,該類疾病已經成為造成男性死亡類疾病的重要殺手之一[1],眾醫學科研者發現,這類疾病因其自身的特點,給人身體各功能造成損傷后,形成患者的死亡外,還存在各類心理因素,大概有35%-43%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疾病人群[2],有心理負擔,日漸加具的心理荷載,使患者不堪重負,從而加快了患者的死亡。那么讓患者以良好積極的心態,去配合及面對治療,就尤為重要,通過持續的心理溝通,近而成就心理護理的功能應用,達到一定的療效,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愉悅。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血液系統性惡性腫瘤患者60例的治療數據,隨機分為A、B兩組,各30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43~65歲,平均年齡50歲,白血病15例,淋巴瘤6例,多發性骨髓瘤6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血液系統性惡性腫瘤患者A組,采用基礎護理; 血液系統性惡性腫瘤患者B組,采用心理護理進行治療。
1.2.1 A組基礎護理
(1)基礎護理患者的心理情況
通過基礎護理方法,患者心理的變化為:①依賴: 患者因病的恐懼心理增強,不愿看護的親人或朋友離開,日常自理機能喪失,少言寡語,愁眉緊鎖。②出現幻覺。
(2)基礎護理內容
基礎護理往往只在評估患者生命體征、飲食、排便、用藥情況等方面進行常規性護理,難以全面的向患者闡述治療情況,例如用藥療程,不良應激效果等事宜。
1.2.2 B組心理護理
基礎護理內容同上。對于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術前心理進行心理干預,采取組織團隊的形式,將該類病人進行整編,進行心理測試,針對患者出現的不良應激反應,一一擊破,例如一些患病者,家庭條件不好,經濟上產生擔心,怕造成家里窮途四壁,而不想繼續治療,對于這樣的患者,應協其家屬,給以開導,實在貧困的家庭,醫護人員應向上一級領導匯報,院方可采取減免醫藥費,或者是尋求一些社會群體的幫助,近而打消病人的擔心,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除心理層面外,心理護理也考慮到藥物給身體帶來的不良反應,消除患者心理的的恐慌,我們通過心理護理,對藥理性的講解,讓病人知道該類藥物的反應是正常現象,會在多久就會消失,從而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通過心理治療的各樣手段,讓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不再無助,心理負擔不再加重。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組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后,生活質量相較于A組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情況比較
經研究顯示,心理護理在對疾病的治療應用上,早已被許多醫學工作者,列為核心疾病抗衡的重要組成體系,人類健康的發展,也勢必需要健康的心理,心理的舒暢愉悅,可以轉化成一種未知體系,將堅韌的心念化成攻克病魔的能量,自然形成一體,對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類疾病來說,帶來福音,它的推廣與應用,可以追訴到上世紀,那時候就有學者提出心理治療模式,現在人們將心理治療,形成一門獨特的學科,讓每一位醫護人員都能具有心理治療的能力,以及責任,使其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得以完善與提高[4]。因此,對于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很重要[5]。經上述調查資料可得,B組(有效率為60%)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后,生活質量相較于A組(有效率為93%)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運用心理護理,可以對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帶來放松與解放,使其放棄心理的各類負荷,全身心的投入治療當中,以一個優益的心態,去面對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疾病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的不僅局限于藥物,它需要社會各個層面的關注與幫助,讓疾病不再可怕,醫學工作者還因深度思考,長遠規劃,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心理護更更上一層樓。通過探討與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心理護理,其存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中的重要地位,讓患者樹立堅韌的信念,從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邱亞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中的心理護理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21):130-132.
[2] 李夢華.情感支持與心理護理在惡性腫瘤患者內科治療階段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90):256.
[3] 王靖雯.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57):275.
[4] 尹曉娟,王 雁.老年惡性腫瘤患者心理護理路徑應用效果分析[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6,26(4):69-70.
[5] 鄭雅珍,劉東芳,趙曉亮,等.心理咨詢模式在天晴甘平治療血液科惡性腫瘤化學治療后肝損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6):781-782.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
B
ISSN.2096-2479.2017.13.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