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平,劉明香,吳秋萍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0三醫院神經外科,廣西 南寧 530000)
顱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康復的護理
鄧愛平,劉明香,吳秋萍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0三醫院神經外科,廣西 南寧 530000)
目的 分析使用綜合護理方式對于顱腦損傷所導致的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因顱腦損傷引起的精神障礙患者142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71例。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應用效果和患者滿意情況。結果 對照組護理干預有效率為78.87%,實驗組為95.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滿意度為74.65%,實驗組滿意度90.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由顱腦損傷誘發精神障礙患者,在給予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及時有效的康復護理,利于其感知能力恢復,能夠提高其預后水平。
顱腦損傷;精神障礙;康復護理
顱腦損傷是較為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臨床上發生顱腦損傷患者,多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性格改變等,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對于顱腦損傷患者,在其發生精神障礙后,實施及時有效的康復護理至關重要,能夠提高患者預后水平[1-3]。本文分析我院收入并治療的因顱腦損傷引起的精神障礙的患者,旨在研究分析使用綜合護理方式對于顱腦損傷所導致的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因顱腦損傷引起的精神障礙患者142例,其中男88例,女54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42.1±6.3)歲。通過病史、臨床表現以及影像學等相關檢查,本組患者缺確診為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將所有患者按隨機數字排列,奇數號患者實施傳統護理為對照組,偶數號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為實驗組,各7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即密切監測患者病情情況,同時配合醫生治療給予用藥監督和指導。實驗組實施綜合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安全護理。由于患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隨時伴有墜床、碰傷、跌倒、自殘等損傷的發生,故應加大預防力度,實時監督,積極做好防護工作。必要時可強制性限制患者的日常運動,但也護理時也應注意醫源性損傷的發生,如骨折、血液循環障礙等。
1.2.2 認知、行為護理。注重對患者的記憶力、思維等認知能力的訓練,可采用刺激療法進行認知能力的訓練工作,從而提高患者對周圍事物、任務的感知能力,盡早康復。同時,在患者發病早期,給予其四肢及軀干的被動運動,訓練其肢體的主動運動能力,訓練時間及強度應以患者病情接受的范圍為標準,不可急功求成,應循循漸進。發病后期,根據患者的認知、行為恢復情況,給予其一定的社會鍛煉,讓患者多于周圍的新鮮事物接觸,進一步刺激患者感知能力的恢復。
1.2.3 心理護理。顱腦損傷誘發的精神障礙使得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消失,增加了家庭負擔,使得家屬多伴有不良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向家屬耐心講解本病的特點、預后、轉歸等,消除其恐懼和不安,同時從家屬的敘述中了解患者的經歷,更加利于對患者認知、行為的康復護理的有序進行[4-5]。
1.2.4 用藥護理。對患者進行合理的藥物干預,依據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進而促進合理用藥。向患者家屬講解每種藥物的作用、藥效等情況,以增加其對藥物的理解程度,從而增加用藥的依從性,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療[6]。
1.3 療效評價指標
治療4周后,采用MoCA量表評估患者的認知能力,若得分為25~30分為顯效;若得分為16~24分為有效;若得分≤15分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據結果均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有效性
對照組護理干預有效率為78.87%,實驗組為95.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有效率比較(n,%)
2.2 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滿意度為74.65%,實驗組滿意度90.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顱腦損傷后,腦組織將發生一系列病變,包括水腫、出血、壞死等,使得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繼而誘發精神障礙。對于顱腦損傷上患者,在臨床上應實施早期治療,能夠降低腦組織損傷惡化,而配合臨床治療給予一定的康復護理能夠提高患者身心健康,訓練其認知恢復,更加利于治療。研究給予患者綜合護理,精神障礙多表現為激惹狀態,大大增加了其發生傷人和自傷的幾率,給予安全護理能夠較大程度避免這些意外的發生;一旦發生精神障礙,患者的記憶能夠顯著下降,認知水平也隨之降低,通過給予認知、行為護理,從聽覺、視覺等方面循序漸進的刺激和訓練其感知能力的恢復,同時注意對患者進行肢體刺激,鍛煉其活動能力,樹立患者自信[7-10]。治療護理4周后,實驗組護理有效率高達95.77%,患者及家屬滿意度達90.14%,均明顯提高。由此表明,綜合護理在顱腦損傷誘發的精神障礙患者中應用效果極好。
綜上所述,對于由顱腦損傷誘發精神障礙患者,在給予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及時有效的綜合護理,利于其感知能力恢復,能夠提高其預后水平。
[1] 陳懷祥,周素明.急性肺損傷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2,01(21):55-57.
[2] 何 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醫院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分析與預防對策[J].內科,2012,01(33):25-26.
[3] 劉 怡.18例重型顱腦損傷致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護理[J].全科護理,2012,31(16):2939-2940.
[4] 王志廣,王曉楓,沈秀梅.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多因素分析及早期干預研究[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1(09):66-69.
[5] 黃東振.基層醫院顱腦損傷的救治[J].右江醫學,2014,01(04):75-77.
[6] 雷曉霞,陳勁團.護理干預在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患者中應用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17(22):88-90.
[7] 黎 艷,黃麗燕.重型顱腦損傷急性期患者護理進展[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4,11(18):1088-1092.
[8] 盤麗華,覃 秋.小兒重型顱腦損傷的急救與護理[J].華夏醫學,2014,05(34):114-116.
[9] 李亞玲,李國榮,李 婷.5年間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的司法精神病鑒定案例比較分析[A].浙江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浙江省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2013:5.
[10] 杜春秀.顱腦損傷后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3(21):2853-2854.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13.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