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寶
稍有歷史常識的中國人都會知道,“7·7”“9·18”“旭日旗”和二戰日軍軍服意味著什么。然而,國內仍有一些機構和個人,禁忌心不足,在不合適的日子做出不合適的事,結果引發網友的口誅筆伐。
個人會有不愿被冒犯的禁忌,國家、民族同樣如此。對我們國家來說,日本從近代到二戰結束對中國造成的巨大傷痛,就屬于一種禁忌。這種禁忌是在歷史中形成的一種傷口,一旦觸碰便會流血,扯起傷痛。對這樣的禁忌,要有起碼的敬畏心,這不是避諱,不是在歷史面前裝鴕鳥,而恰恰體現的是對歷史的負責,是對民族情感的尊重,是一種文化自覺。遺憾的是,在當下的中國社會,這樣的禁忌屢屢被有意無意地冒犯。
有意者,故意輕慢歷史,忤逆民意,從而以激起民意反彈來吸引眼球。像上海幾名年輕的“精日”分子,在四行倉庫前秀拍日本軍裝照,就是這個德性。無意者,前不久發生的某文化公司拿電影《二十二》中的人物做表情包事件,算是一例。但無論有意無意,這里面有一個共性,即缺少必要的文化自覺,對歷史少了敬畏。這種集體無意識,更凸顯了一種危險的傾向,那就是對一些特殊的歷史創口缺乏應有的敬畏心和敏感性,呈現出一種精神上的麻木和混沌。
每每這樣的事件,總會引發輿論風波。與其說這是文化沖突,還不如說是意識形態的震蕩。日本為什么要不斷修改教科書?就是想以否認歷史來影響現實,讓日本人的后代從那段歷史中“走出來”。對這樣的行為,我們必須要警惕和批評,但如果只是單向的批評,并不能強化我們的意識形態堤壩。如果國內的這種意識形態自覺缺失,則會形成溫水煮蛙的效應。長此以往,堤壩從內部開縫潰塌,那才是最可悲的事情。好在絕大多數網友保持著這份警惕和敏銳。上述案例,基本上都是有心網友發現、曝光并率先批判的。
中國由大向強,光有物質上的進步遠遠不夠,沒有文化支撐和軟實力的匹配,也只能是個空心大國,絕不是真正的強國。文化是凝聚共識的重要載體,文化自覺是意識形態自覺的基礎。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對上述“脫軌”行為格外敏感,從社會層面明確歷史的禁忌,不能任由對歷史的戲說和無知蔓延,讓歷史結痂的傷疤再一次汩汩流血。
對這個問題,光靠自覺的抵制還不夠。首先需要厘清利害,辨別是非;其次要加強主流輿論的引導,強化對這種文化逆流的警惕;最重要的,是需要從法律層面進行規范,就像德國通過立法打擊納粹回潮一樣。上海市對四行倉庫事件的處罰、對表情包事件的懲戒就是運用了法律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更加有效的震懾?!?/p>
(作者是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教授)
環球時報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