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海 ●柳玉鵬 ●本報記者 邢曉婧

“好萊塢演員通常會對國內政治表達他們的想法。而現在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加入了反俄羅斯的大合唱,指責莫斯科‘利用黑客、推特上的水軍以及假新聞干擾美國大選。”20日,“今日俄羅斯”網站不無諷刺意味地報道稱,“現在連摩根·弗里曼也跳出來了,他為美國所謂‘反俄調查委員會拍了一個兩分多鐘的宣傳片,指控莫斯科干涉美國大選”——摩根·弗里曼,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著名的好萊塢老戲骨,以《為黛西小姐開車》《肖申克的救贖》及諾蘭版《蝙蝠俠三部曲》等影片為中國觀眾所熟知。“弗里曼被人當槍使了”,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稱,他被利用了,就像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當年被利用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一樣。
弗里曼為“反俄調查”站臺
弗里曼為“反俄調查委員會”錄制的這一短片20日被發布在Youtube視頻網站上。在影片《天地大沖撞》中飾演過總統的弗里曼,在短片中同樣扮演美國總統,他在短片一開始就宣稱:“我們受到了攻擊,我們現在處于戰爭狀態。”他說這場對美國的攻擊是由俄羅斯總統普京策劃的陰謀,其動機是“作為一個前克格勃的間諜,對于蘇聯的解體十分憤怒,期望報復美國”。這時畫面里出現了普京以及后蘇聯時代的檔案鏡頭。弗里曼描述普京發跡的過程:“得益于混亂的時局,他在后蘇聯時代崛起,最終成為總統”“他建立了一個專制政權,然后把目光投向他的敵人——美國”。他還說普京“通過網絡數碼戰爭的方式對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進行攻擊,并通過社交媒體進行洗腦宣傳和傳播虛假信息,混淆視聽”。
接著,弗里曼在短片中敦促美國總統特朗普向美國民眾“公布真相”,還要向美國民眾保證“采取所有的手段和資源,對2016年美國大選中俄羅斯扮演的角色進行徹底調查”。他說:“我們要求坐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那人(指特朗普)向民眾承認‘我們在過去的大選中遭到了來自俄羅斯政府的攻擊。”在批評了特朗普之后,弗里曼卻又以特朗普式的“美國偉大”論調為短片收尾:“自由世界需要我們的領導。”
這則短片最先發布在非營利性組織——“反俄調查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該組織由好萊塢著名導演羅伯·萊納發起,其顧問團成員包括去年曾發表報告譴責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美國前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等。該組織在其官網上宣稱俄羅斯“利用黑客、推特上的水軍以及假新聞,企圖顛覆美國的民主進程”。
“美國霸權的政治夢想產品”
作為民主黨和希拉里的堅定支持者,弗里曼出演這則短片似乎并不值得驚奇。不過對俄羅斯人來說,弗里曼的政治變身讓他們無法接受。俄羅斯《觀點報》20日稱,弗里曼在此前拍攝的電影中大多是英雄人物,很少演反面角色。俄羅斯人對他印象較好,因此,他在短片中的反俄言論引起了人們的震驚。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他是情緒過載的犧牲品。他將弗里曼的涉俄言論解讀為創作人士特有的“情緒高漲”:“你們知道嗎,許多創作人士很容易成為情緒過載的受害者,但他們并不了解真實情況。這種事情時有發生。對此沒必要太認真。因為這種話沒有現實依據,僅僅是情緒化的表現。”
據俄塔社20日報道,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對弗里曼這一行為提出嚴厲批評。她在臉書上寫道,弗里曼被人當槍使了,就像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當年被利用一樣(2003年2月5日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鮑威爾展示了一個試管中的白色粉末作為在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最終這成為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理由)。她稱,所謂“俄羅斯威脅”并非首次被人用于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是美國安全部門編造了有外國勢力干涉本國大選的故事。
據俄新社21日報道,俄國家杜馬副議長亞羅瓦婭稱,這是一部“肥皂驚悚片”。“顯然,片酬應該是不錯的。雖然腳本和文本非常原始,但絕對是美國霸權的政治夢想工廠的產品類型。也有說他是受到了某人的威脅。”她呼吁美國人不要成為“幻想電影”的受害者。
好萊塢掀起反俄浪潮
據俄“獨立電視臺”21日報道,俄電影導演戈瓦盧欣稱,弗里曼是個“白癡”。弗里曼不應介入這樣的政治事件,這會對他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弗里曼為什么要參與這一外交戰?”俄演員戈列沃伊也呼吁弗里曼和好萊塢同行們遠離政治:“請求你們唾棄政治,
專心從事我們的事業。讓我們兩個國家更加接近,而不是破壞兩國關系。”
俄衛星通訊社20日引用俄學者的話說,“我會提醒弗里曼關于美國第一任國防部長詹姆斯·福雷斯特爾的故事。他在精神病院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有妄想癥的他當時還喊著‘俄國人來了,我看到周圍到處都是俄國士兵。”
據俄《共青團真理報》21日報道,圣彼得堡市議員崔維列夫呼吁文化部長梅津斯基不給弗里曼入境簽證。俄國家杜馬議員熱列茲尼科則邀請弗里曼來俄羅斯:“我希望弗里曼關于俄羅斯的聲明是他真正的誤解,而不是下一部付費電影。希望他來到俄羅斯,并親身體驗到他對我們所說的話是荒謬的。”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朱鋒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好萊塢明星加入反俄陣線反映了現在俄美關系的緊張已經變成大眾心態和大眾熱衷的話題,尤其是普京被美國人視為非常有挑戰性的人物。影片中對俄羅斯的美式解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美國公眾輿論中,俄羅斯形象變得很糟糕。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20日報道說,萊納和弗里曼只是加入了好萊塢持續的反俄情緒大潮中。據《時代》周刊報道,自從莫斯科2014年趁烏克蘭國內動蕩“吞并”克里米亞后,好萊塢的反俄情緒就開始了,等到奧巴馬和普京開始在歐洲和敘利亞進行新一輪軍備競賽之時,反俄情緒就更強烈。也正因為民眾如此關注,好萊塢也爭相拍攝一些跟俄羅斯相關的影片,但沒有像之前“冷戰”時期那樣抹黑蘇聯政府,普京這個爭議人物也在很多電影中被制片方直接刪掉了。比如明年3月要上映的由詹妮弗·勞倫斯主演的諜戰片《紅雀》,其原著中有普京的戲份,但最終制片方將這些情節略過不提。另外一部正在攝制中的災難片《庫爾斯克號》講述2000年俄羅斯核潛艇庫爾斯克號爆炸沉沒、118名官兵全部遇難的故事,也把關于普京的一些情節直接刪減了。一些工作室擔心會因為拍攝普京題材遭到黑客攻擊,就像包含朝鮮領導人內容的片子《采訪》遭到黑客攻擊一樣。
不過在一片反俄聲浪中,也有少數好萊塢明星和導演力挺普京,比如動作明星斯蒂芬·西格爾、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都是普京的忠實粉絲。
反特朗普陣營的陰謀?
俄新網21日稱,弗里曼的短片是在特朗普在聯合國大會發言后發布出來的。俄政治學家勃羅欣稱,特朗普在發言中并沒有批評俄羅斯,他還稱贊了俄羅斯制裁朝鮮。這表明,特朗普擔心兩國關系繼續惡化。同時,俄美外長在聯大期間舉行了會面,希望修復兩國關系。這一短片正是在俄美兩國政府希望改善關系的背景下出現的,是美國反特朗普者希望利用這一短片抹黑俄羅斯,并阻止兩國關系的改善。
有關“通俄門”的調查顯然還遠未了結。據美媒報道,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已經要求白宮提供特朗普就任總統后所采取一些行動的記錄和電子郵件。據《紐約時報》20日報道,要求提供的材料中包括特朗普與俄外長拉夫羅夫在橢圓形辦公室的一次會晤,特朗普在那次會晤中表示,解職前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為他消除了“很大的壓力”。
朱鋒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盡管以往美國影片中也時常出現反俄題材,但此次弗里曼在“反俄調查委員會”項目框架下拍攝的短片中現身“并非偶然”,也不僅是“一種情緒的積累”,很大程度上是對當前美國政治議題的反映。關于“特朗普是否和俄羅斯共謀”的調查實際上很難有實質性進展,在這種大背景下,短片的出現反映了目前美國政治生態上的惡斗。“目前俄美關系確實處于低潮”,朱鋒說,本月初,美國情報部門搜查俄駐舊金山總領館以及館內外交人員住所,又關閉該總領館等都是俄美關系中非同尋常的事件。美國究竟該如何對待俄羅斯這個傳統的對手?美國國內對此爭議很大,對俄羅斯的反感和抵觸情緒也達到新的高潮。▲
環球時報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