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清清
農民工是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農民工問題事關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5號)印發以來,先后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4年,國務院再次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國發〔2014〕40號),就新形勢下切實解決農民工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提出政策性意見。本文以廣西為例,對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狀況及發展形勢作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廣西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狀況
近年來,廣西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大、影響勞動關系穩定因素增多等發展環境,扎實推進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各項工作,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一)轉移就業和參加職業培訓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廣西調查總隊抽樣調查推算,2016年廣西農民工總量達到1231.8萬人,比上年增加6.6萬人,增長0.5%。其中,在區外務工639.7萬人,在區內務工592.1萬人。2016年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63.75萬人次。全年參加就業技能培訓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14.49萬人,參加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的在崗農民工0.6萬人,參加創業培訓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2.98萬人。
(二)參加社會保險情況
截至2016年底,全區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7.5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26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6.22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0.3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2.05萬人,新開工建筑項目參保率達98.64%。
(三)勞動合同簽訂情況
截至2016年底,全區企業勞動合同簽訂人數240.68萬人,其中,農民工72.21萬人。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95.27%,其中,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89.45%。
(四)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情況
2016年全區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主動檢查用人單位10.3萬戶次,比上年增加0.3萬戶次,涉及勞動者232.06萬人次。書面審查用人單位5.89萬戶次,涉及勞動者 150.78 萬人次。辦結勞動保障監察案件1.06萬件,案件辦結率達99%。追發勞動者工資等待遇16.78億元,同比增長15%,涉及勞動者人數12.24萬人,其中,為10.78萬名農民工追發工資等待遇14.82億元,同比增長5.5%。責令用人單位與7.75萬人補簽勞動合同,督促911戶用人單位辦理社保登記,督促 1886戶用人單位為4.52萬人補繳社會保險費10.7億元。
(五)勞動爭議仲裁情況
2016年全區共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63萬件,涉及人數3.18萬人,年度仲裁結案率96.43%。其中,立案受理農民工勞動爭議案件8173件,占立案總數的45.73%,同比增長20%;涉及農民工9231人,占立案涉及人數的48.03%,同比增長21.49%。
(六)勞動報酬情況
2015年全區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920元,比上年增長7.6%。2016年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平均收入為3087元,比上年增加167元,增長5.7%。2017年第一季度,廣西外出(本鄉鎮以外)農民工總量達到917萬人,人均月收入3167元,同比增加153元。
二、廣西推進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工作主要做法
(一)強化政策宣傳,大力營造依法維權工作氛圍
多渠道、多形式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提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勞動保障政策知曉率,增強用人單位勞動保障政策執行力和勞動者依法維權意識,在社會營造尊重農民工、保護農民工的良好工作氛圍。
(二)扎實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大力扶持農民工創業
按照統籌城鄉就業的要求,建立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就業服務體系和就業組織體系,不斷改善農民工進城就業環境和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將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納入享受職業培訓補貼范圍,大力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實施技工院校結對幫扶貧困家庭“兩后生”職業培訓專項計劃,2016年秋季共有6350名貧困家庭“兩后生”到技工院校參加為期1學年的職業培訓,享受1.2萬元的財政補貼。從2015年起,自治區本級財政連續3年每年安排3億元農民工創業專項扶持資金,共支持38個縣(市、區)建設農民工創業園,給予每個園區500萬元資金補助和協調解決10-20公頃用地指標。已驗收的農民工創業園有262家企業入駐,提供就業崗位1.09萬個,累計吸納農民工就業0.87萬人。2015年設立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截至2017年6月底,全區發放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12.11億元,支持1.87萬名農民工創業。
(三)全面推進全民參保登記計劃,保障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待遇權益
推進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擴大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覆蓋面。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制度上實現全覆蓋。全面保障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待遇權益,實現政策無障礙。2016年末,共有26.54萬名農民工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享受相應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積極推進建筑業工傷保險工作,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
(四)制定出臺相關文件,建立勞動維權長效機制
制定出臺《廣西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實施意見》《自治區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聯席會議制度》《廣西工程建設領域工人工資支付專用賬戶管理辦法》《廣西關于明確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等配套政策文件,建立勞動維權長效機制,為廣西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維護廣大勞動者合法權益提供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
(五)健全三方委員會制度,規范企業用工管理endprint
成立自治區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開展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要約行動月”活動。開展勞務派遣超比例用工情況檢查整治行動、防暑降溫專項行動、勞動合同簽訂情況專項檢查,進一步規范企業用工管理,維護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六)加強源頭治理,強化勞動監察執法
加強欠薪綜合治理,強化日常勞動監察執法,提前排查欠薪隱患,全力以赴做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用人單位遵守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三項專項檢查活動。充分發揮自治區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聯席會議作用,共同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暢通監察投訴舉報綠色通道,千方百計幫助農民工落實被拖欠的勞動報酬。加大對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行政執法方式的督查指導,避免集體上訪和突發性群體事件向惡性案件發展,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通過發布失信黑名單、拘留、罰款等方式嚴厲打擊拒付勞動報酬犯罪行為。
(七)完善調解仲裁工作機制,提高勞動爭議仲裁效率
建立農民工等弱勢群體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綠色通道”工作制度,各級勞動人事調解仲裁機構對涉及農民工等弱勢群體仲裁案件努力做到“快調、快立、快結、辦好”,提高辦案效率。對農民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實行“優先受理、快速審理”等快審快結機制。在法律框架內最大限度地保障仲裁程序快捷和無障礙,幫助農民工實現仲裁救濟權利,依法有效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八)發揮駐外機構作用,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發揮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駐浙江辦事處、廣西駐粵勞務辦事處及下設的7個工作站作用,為全區592萬多在粵及各地務工人員提供全方位服務。2016年,駐外勞務機構為全區各地發回招聘用工信息1396條,提供就業崗位11.35萬個,與當地勞動保障部門聯系業務協調關系共計555次,接待來人來電咨詢勞動就業政策法規3628人次,收集、核實用工信息297次,深入企業看望廣西籍務工人員2632人,探望工傷、住院人數46人次,處理勞資糾紛42起,處理工傷亡事故30起,處理勞務突發事件13起,涉及312人。
三、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工作形勢分析
(一)近年來我國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工作成績顯著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6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6 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171 萬人,比上年增加424 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6934 萬人。2016 年末,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為3275元,比上年提高203 元,增長6.6%。2016年,我國在社會保險擴大覆蓋面方面取得的成績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2016 年11 月國際社會保障協會第32 屆全球大會授予中國政府“社會保障杰出成就獎”。2016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594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5 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4825 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40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4659 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40 萬人。全年共為76萬名勞動合同期滿未續訂或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農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補助;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7510 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 萬人。2016 年全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0%以上。全國各地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共處理爭議177.1 萬件,涉及勞動者226.8 萬人,涉案金額471.8 億元,仲裁結案率為95.5%。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查處各類勞動保障違法案件32.3 萬件,為372.2 萬名勞動者追討工資等待遇350.6 億元,其中為290.1 萬名農民工追討工資等待遇278.3 億元。共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補簽勞動合同202.7 萬份,督促3萬戶用人單位辦理社保登記,督促3.8 萬戶用人單位為63.3 萬名勞動者補繳社會保險費17.3 億元。
(二)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大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工作難度
當前,隨著經濟下行,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帶來的降低工資、欠薪欠保、規模裁員等問題,引發的各類矛盾糾紛明顯增多,新的就業形態、就業方式產生的勞動關系逐步呈現,局部地區勞動爭議和群體性事件上升的風險增大。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動能轉換困難相互交織,各地勞動關系矛盾進入凸顯期和多發期,案件主體多樣化,訴求多元化等特點將更突出,調處難度增大,預防化解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任務艱巨。勞動合同簽訂率和社會保險參保率較低、合同履行不規范、技能培訓欠缺等共性問題依然存在。不按時足額支付農民工工資,拖欠工資等損害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農民工維權救濟程序和法律援助距離勞動者期盼還有距離。同時,隨著廣大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益意識不斷增強,對公平享受社會保障、不斷提高保障水平、方便快捷獲得服務有了更高更多的期盼,對勞動維權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各級勞動監察機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力量明顯不足??傮w上看,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工作任務依然艱巨。
(三)黨中央、國務院對保障民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明確提出了“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工作思路。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就新形勢下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提出新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從切實保障職工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四個方面提出依法保障職工基本權益?!?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對解決好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秶鴦赵宏P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指出“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鍥而不舍解決好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決不允許他們的辛勤付出得不到應有回報”。 2017年7月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以解決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問題為重點,提出具體行動措施,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endprint
四、新形勢下提升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水平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全面營造勞動保障法制環境
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會等部門的宣傳平臺以及各級各類傳統媒體、新媒體作用,掌握宣傳方向,加大對勞動保障和社會保險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積極組織送法進企業、進社區活動,主動上門宣傳,提高政策知曉率,增強用人單位守法意識和農民工的依法維權意識,全面營造勞動保障法制環境。加強用人單位勞動保障誠信制度建設,適時向社會公布重大勞動保障違法案件。注重農民工討薪案件的客觀報道,引導農民工依法理性維權。
(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創業
繼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進一步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千方百計創造就業機會。就廣西而言,要落實兩廣勞務合作框架協議,加大勞動力轉移就業;完善和落實扶持農民工創業各項政策措施,運用財政支持、創業指導和創業培訓、貸款貼息等扶持方式方法,進一步加大農民工創業扶持力度,促進農民工就業規模擴大和收入水平提高;進一步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支持結對幫扶貧困家庭“兩后生”培訓的技工院校培訓實訓建設。
(三)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擴大農民工參保范圍
扎實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結合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完善農民工等群體參保政策,鼓勵農民工積極參保、連續參保、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做好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結算工作。繼續推進建筑企業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強化措施推動提高農民工失業保險參保率和建筑業新開工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
(四)依法規范用工,加強勞動合同簽訂、履約管理
全面落實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制度,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做好國企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勞動關系處理的指導工作。督促各類企業依法與招用的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提高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和履行質量。以落實同工同酬為重點,繼續規范勞務派遣用工。加強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推進三方機制向工業園區、開發區和鄉鎮(街道)及產業系統延伸。
(五)規范勞動保障監察執法, 提升勞動爭議處理效能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布辦法》《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等政策文件,加強勞動監察辦案督查指導和部門聯動,推動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規范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維權工作,深入推進勞動監察“兩網化”工作和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省級聯動處理機制,切實打造勞動者維權綠色通道。加大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力度,關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強動態監測,及時發現、有效化解勞動關系矛盾風險。建立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強化屬地監管責任,注重源頭治理,加強調解仲裁和監察執法,確保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資、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推行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登記評價,依法公布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加大違法失信行為懲戒力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聯動機制,推進專業性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繼續開通農民工等弱勢群體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綠色通道”,對涉及農民工的仲裁案件做到“快調”“快立”“快結”“辦好”。加強與司法部門溝通聯系,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六)加強駐外工作機構建設,做好農民工維權工作
加強駐外勞務工作機構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完善法律援助機制,認真開展用工信息收集反饋、跟蹤服務、協調勞資糾紛、處理各類突發事件等工作,全力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白阿瑩.關于農民工基本權益問題的研究 [J].中國領導科學,2016,(12):9-12
[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30/content_9105.htm,2014-09-30
[3]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4/08/content_2843938.htm,2015-04-08
[4]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6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tjgb/201705/t20170531_271671.html,2017-05-31
[5]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2016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 https://www.gxhrss.gov.cn/xxgk/zwgk/tjxx/201707/t20170714_71606.html,2017-07-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