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定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美術鑒賞課得到了有效應用,能進一步拓展學生審美情感,使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目前來看,高校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忽略了學生情感因素,從而導致課堂教學質量難以提升,無法實現教學效果。本文將對美術鑒賞教學中情感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為美術教學質量提升奠定重要基礎。
關鍵詞:美術鑒賞教學;情感因素;對策分析
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育實施的重要途徑,在高校中得到了廣泛運用。隨著心理學的發展,情感因素受到了一定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行為造成直接影響,從課堂實踐中,教師對學生情感因素、認知規律充分忽視,導致學生學習效果差。筆者將分別從:情感理論分析、美術鑒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培養對策,兩個方面來闡述。
一、情感理論分析
關于情感理論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學者馬斯洛、埃里克森、羅杰斯提出了相關論點,人本主義對內心世界的重要性進行了強調,并將人的情感、情緒置于人身心發展的關鍵位置。學者羅杰斯在《學習的自由》一書中提出了相關理論:人類具有天然的學習潛能,但學習僅僅只會發生在學習者的參與中。此外羅杰斯還對教育的威脅性進行了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尊重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設備的變化。積極的情感因素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作用,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與此同時有利于和諧人際關系的有效構建。
二、美術鑒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培養對策
綜上,筆者對情感理論進行了分析探討,為促進情感因素的培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對策,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課堂氛圍更加生動活潑。詳情如下:
(一)圍繞素質教育根本任務來執行
我國政府部門提出:“培養出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在美育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審美觀加以培養,促進學生欣賞美、創造美能力的提升,對學生文明素養加以培養,而這一系列的落實均離不開健康的情感價值。為促進學生美術鑒賞能力水平的提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充分圍繞素質教育任務來開展,與人為善、誠實善良等情感均符合社會主義國家實際國情,從而促進學生豐富情感的形成,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生活,從而自主創造美好。在教學中,要設定一個情境,給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氛圍當中,讓學生不停的思考,激發學生的無限想象力,并從中產生創造性的藝術結構。
(二)確保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
為促進學生情感因素的形成,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美術教學中常用到感官系統,如:視覺、聽覺、學生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從而獲得相關信息,如:色彩、結構、造型等等,進一步提高學生通感能力。在美術教學中,學生應對繪畫對象仔細觀察,去聽、去摸、去聞,從而使自己的感覺升華到情感角度。
為了促進學生美術鑒賞能力提升,教師可組織學生多參與戶外寫生活動,多與大自然接觸,從而激發學生對原始自然的美好情感。通過學生與大自然的接觸,在美術作品創作中富有更生動的情感:一個農夫趕著幾頭牛,農耕回家;兩盤飛檐斗拱的古樸村舍,通過自然景象,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畫的意境,從而激發學生感知能力。
(三)加強教師、學生、家長間的溝通合作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并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只有拉近各方的距離才能使美術鑒賞課程得到有效落實。基于新形勢下,傳統課堂氛圍過于古板,不利于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心理狀態的了解,使其溝通能力得到強化,扮演好“朋友”、“老師”等角色,為學生提供一個情感傾訴對象。
為培養學生情感因素,教師還應對學生校內——校外生活予以重視,家長應加強對情感因素的培養力度,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溝通,促進美感的形成。
(四)科學實施分組教學
為了訓練學生本身的協作意識,教師應對所有學生科學加以分組。教師應使學生自行分組或是根據學生本身的能力加以分組。教師不應過度地干涉學生進行分組,僅需從旁稍加引導。比如,教師應將四至五位學生分到一個小組內,但是,單個小組內不可以全部是優秀學生或是學困生。小組內應將優秀、中等、較差加以構成這一規定當作準則,將幾張課桌加以拼湊以一同實施學習,如此,就能夠很好地促使學生開展協作,還能夠很好地增強所有小組組員的綜合層次。結束分組以后,教師的關鍵功能即指導學生科學實施協作學習,使學生可以輕松地交談、探討,發表自己的觀點,聆聽其余學生的觀點,彼此交換知識,表現自身,進而提升學生本身同旁人交談的相關能力、協作共事的相關能力。
(五)創建并健全相關的評測體制
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知曉怎樣借助學生的偏好以激起學生本身開展協作研究的激情同動力。為此,就規定了教師應創建并健全相關的評測體制以輔助學生找出自身的缺陷同問題,并立即加以改正。對評測規定實施設計期間,教師應注重自多個視角、多個方面把測試評測、作業評測同平時學習表現評測加以融合,不單應對學生的自身能力進行認定,還應對學生進行努力的結果加以鼓勵。評測的方法也應各式各樣,應把教師參與評測、小組評測、學生評測同自行評測加以融合,依據組員狀況分別設定部分獨具特色的獎勵以提升小組協作能力,同時推動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得到進步。比如,應給勇于發言的學生予以“勇敢之星”這一稱謂,應給具備獨特見解的小組予以“最具創新小組”這一稱謂。這一多個視角、多個方面的價值認定能夠極大程度地激起學生進行協作探究學習的欲望。
結束語
情感因素對于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就目前來看,許多教師在美術鑒賞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忽視了學生情感因素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師應加大對情感因素培養的重視程度,圍繞素質教育根本任務來執行、確保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加強教師、學生、家長間的溝通合作、科學實施分組教學、創建并健全相關的評測體制,促進美術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提高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田耀政. 論美術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培養[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1):99-100. [2017-08-24].
[2]張琳. 發揮情感因素在美術教學中的促進作用[J]. 美術教育研究,2013,(16):155. [2017-08-24].
[3]何舟. 關于水彩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思考[J]. 藝海,2012,(05):141-142. [2017-08-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