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帆 鄧蘭

摘要:結合湖北某生活垃圾填埋場自身運營背景和現狀,對其存在的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整改。通過采取雨污分流、租賃設備處理滲濾液、滲濾液處理站改擴建、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等措施,優化了填埋場環境。但仍需進一步努力規范該場管理,以加快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實現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關鍵詞:生活垃圾;環境;循環經濟產業園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6006803
1引言
為妥善解決生活垃圾圍城問題,目前生活垃圾處理主要采用焚燒、堆肥、填埋和綜合利用等方法[1]。衛生填埋因具有技術成熟、處理費用低、管理和運輸方便等優點,因而被廣泛采用[2],但同樣存在選址困難,土地資源浪費等問題,特別是在江漢平原地區,良田被大量浪費用于填埋處理;同時垃圾填埋降解時間長、滲濾液成分復雜,如若不能科學、規范的進行管理,將會對周邊的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對未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要求運行的填埋場需要進行整改,減少衛生填埋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2填埋場基本情況
該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為I級填埋場,占地面積259畝,庫容135萬m3,設計使用年限8年,日處理500 t,主要服務城區和周邊鄉鎮。配套滲濾液處理站一座,處理量為200 m3/d,采用MBR+NF+RO工藝,出水達到《生活垃圾污染物控制標準》(GB16889-2008)中標準要求。
該填埋場于2013年5月投入使用,由市城管局負責運營,場區內工作人員均為行政單位工作人員,未進行過專業培訓,主要管理經驗來自于外出實地考察;同時管理人員年紀偏大,對于環衛標準與信息學習難度大。
3填埋場運營現狀
3.1衛生填埋場現狀
2014年為響應湖北省城鄉環衛一體化工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該市率先現實農村垃圾清運工程全覆蓋,截至2017年4月共托管10個鎮(場、區)和114個村的保潔工作,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日進場量達到800 t,節假日突破1000 t/d,超負荷的運行,給該市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帶來了很大困難。
3.2滲濾液處理站運營現狀
處理站于2013年9月投入使用,目前該站機械進入故障高發期,膜設備進入更換期,實際處理量約130 t/d。進場垃圾量的突增,導致滲濾液量的增加;同時該實際進水中由于前期雨污分流的不完善,導致濃度變化大,水質COD∶NH3-N比值近1,需投入大量碳源作為營養物質,導致處理費用升高。
4環境突出問題
4.1雨污分流不完善
雨污分流是填埋場管理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到滲濾液的總量[3]。該填埋場庫區面積8萬m2,前期雨污分流工程不完善,作業面區域偏大。 2016年特大暴雨,6月30日至7月6日全市平均雨量達421.4 mm,該場已覆蓋區域加快導排,滲濾液處理站24 h滿負荷運行,調節池抽滿,還有約3萬m3滲濾液庫存。
4.2老填埋場環境干擾
全市老生活垃圾填埋場緊挨新場,原為20世紀90年代自然形成的簡易填埋場,未采取任何防滲和封場措施。老場垃圾裸露,臭味擾民,蚊蠅四散,雀鳥干擾農作物生長,污水未得到有效處理等,對周邊環境造成很大影響。
4.3管理不規范
一是該場未實施封閉式管理,部分非生活圾填埋場進入場區或者該地區未有其他垃圾處理設施,導致固體垃圾全部進入該場區,給庫區造成很大壓力;二是作業管理不規范,推平、覆蓋、控制作業面、消殺、機械保養等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該場內未全面責任到人;三是安全隱患大,導氣石籠未按照堆填高度進行逐級加高,造成甲烷收集導排系統堵塞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5已采取的整改措施
為改善填埋場周邊環境,該場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手段開展填埋場環境整治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5.1完善雨污分流
雨污分流工程的完善,使得滲濾液量明顯減少,處理量生化穩定性提高。該填埋場對庫區進行全面的整形工作,堆體坡度控制在1∶3以內,采用0.75 mm厚HDPE膜對8萬m2的庫區進行全面覆蓋,疏挖截洪溝,實現清污分流。
5.2租賃設備處理滲濾液
一體化膜設備費用約為100~140元/t,處理站目前采用的工藝處理費用為30~40元/t[4],兩者處理費用相差距大,因此一體化設備主要應用于應急處理。該填埋場為解決庫存滲濾液問題,為保障填埋庫區堤壩的安全,經過有關專家論證,采取租賃設備處理場區內庫存滲濾液。目前已租賃一臺處理量200 m3/d的設備進行處理,處理后出水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物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二標準要求。具體工藝流程見圖1。
5.3改擴建滲濾液處理站
根據現有垃圾處理量以及處理站實際運行情況,處理站需要進行升級改造。現規劃新建一條生產線,將200 m3/d的處理量擴容至400 m3/d,滿足全市生活垃圾處理產生的滲濾液需求。同時對原生產線膜系統進行更換,優化工藝,將原MBR+NF+RO工藝,優化為UASB厭氧反應器 +二級A/O+UF+NF+DTRO。出水指標由原《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物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二標準要求提高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水水質標準》(GB/T 19923-2005),出水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回用。
5.4開展老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
“十二五”期間,國家鼓勵和支持對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并提供資金支持。該市為優化衛生填埋場周邊環境,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綜合場地、經濟等條件,采用厭氧技術,通過土方回填、整體覆蓋、堆體整形、防滲處理、植被綠化、廢水廢氣導排處理等工程措施,做好封場處理和生態修復。老填埋場終場設置為綠化區,供市民休閑、娛樂。endprint
5.5加快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
“十三五”規劃,至2020年,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的比例達到50%,東部地區達到60%[5]。國家鼓勵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該地政府結合結地區發展、地域環境等實際情況,開展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中心,配套餐廚、建筑、市政污泥、污水處理廠,對全市固廢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為本地區綠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撐。
6繼續努力的方向
填埋場的運營不僅僅有庫區的管理,滲濾液處理地位不可動搖,雙下齊管才能保證填埋場的正常運行。經過一系列的整改工作,周邊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但還需進一步努力,主要
方向如下。
6.1保障資金,引進人才
一是向政府申請專項資金,保障填埋場的正常運營;二是聘請管理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為填埋場運營作指導,同時招聘專業人才對庫區和滲濾液處理進行管理,提高作業人數。
6.2規范管理,提升質量
一是做好垃圾進場管理,與環衛清運部門做好銜接,統一管理,做到非環衛清運車輛,一律不準入內;二是做好日單元和分層劃分,當日垃圾當日記錄,做好規劃;三是做好定員定崗安排,確保責任到人,各負其責;四是堅持每日消殺,控制異味和蚊蠅,對場區內覆蓋HDPE膜,堅持日揭夜蓋,嚴控作業面2000 m2,做好雨污分流;五是對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工作服、防塵口罩等設施, 改善工作環境。
6.3購買服務,委托運營
政府在管理生活垃圾填埋場時由于各種原因的欠缺可引進第三方服務,按照運營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將現有的垃圾填埋場運營成為符合國家關于填埋場的各項運行規范、環境標準的衛生型填埋場。
6.4強化責任,加快建設
解決本地區固體廢棄物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加快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以要高標準、高質量的建設,確保產業園建設的先進性。企業和政府都需強化責任,保障建設質量,加強監管,將國家的各項規定都落至實處。
6.5普及教育,提高意識
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建設需要全體市民的支持。要加強市民教育,普及環保知識,改掉垃圾亂扔、不分類等陋習,減少一次性制品使用;要做到危廢堅持不入場,干、濕垃圾分離,規范化處置。讓每一名市民對自己的居住環境以及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負責。
7結語
仙桃市位于江漢平原地區,地下水位高,雨水量充沛,不規范的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對周邊的環境造成了影響。該填埋場經過一系列整改工作,周邊環境得到改善,但要解決本地區垃圾處理的根本問題,需要加快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利用生活垃圾焚燒技術,真正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參考文獻:
[1]
陳曉艷, 杜波.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 內蒙古環境科學, 2009, 21(1): 64~67.
[2]張英民,尚曉博,李開明,等.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現狀管理對 [J]. 生態環境學報,2011,20(2):389~396.
[3]金晶,劉力奇,劉勇,等. 蘇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場擴建工程雨污分流系統改造的研究[J].綠色科技,2014 (12):174~177.
[4]郭玉江. 垃圾滲濾液處理方法比較[D]. 濟南:山東大學, 2015.
[5]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EB/OL].[2017-01-22].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701/t20170122_836016
.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