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敏
摘 要:工程規劃設計階段,結合水庫工程特性和庫區水文地質等條件,對施工導流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論證,并結合導流流量計算成果,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導流方式和導流建筑物設計方案,為工程順利優質施工建設提供重要的技術指導。
關鍵詞:施工導流;導流時段;導流流量;堵頭
中圖分類號:TV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8-0099-02
1 工程概況
貴州某水庫工程,其規模屬于IV等?。?)型,相應的主要建筑物為IV等4級建筑物,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04)》及導流建筑物級別劃分,相應的導流臨時建筑物為5級建筑物,導流擋水及泄水建筑物的設計洪水標準按P=20%的頻率流量進行設計。
2 導流時段導流流量
水庫屬雨源型山區河流,參照當地氣象站1959~2013年55年的觀測資料:最大一日降水量超過100mm的有12年。歷年一日最大降雨量為147.6mm(1960年5月18日),最小日暴雨31.5mm(1981年5月19日)。年最大一日降水量多發生在5~8月,占全年的80.37%,尤以6、7月份發生暴雨的機率較多,分別是31.37%、19.61%,個別年份出現在4月,占3.92%。
因此導流時段宜在枯季選擇,若采用全年導流,勢必增加導流建筑物的投資[1]。結合施工洪水成果,考慮施工總進度安排、導流工程量、度汛方式等,施工時段選擇在11月-3月,相應的5年一遇導流設計流量Q=4.72m3/s。
3 導流方式
由于受地形條件限制,結合水文資料,將采用河床一次攔斷、導流明渠+隧洞導流方案將枯期洪水引至地下溶洞下游,從而為溶洞上游段施工創造良好的施工場地。具體導流程序如下:
(1)第一年9月1日至9月底完成明渠段施工。9月20日至10月中旬完成導流隧洞的施工,期間洪水沿原河道通過溶洞下泄。
(2)待導流明渠及隧洞完工后隨即進行擋水圍堰堰體填筑,
于10月底完成圍堰施工。河流改變流向,洪水由導流明渠和隧洞下泄。第一年11月初進行溶洞封堵體施工。
(3)第二年3月中旬完成溶洞封堵工程以及生態放水管的施工,隨即對導流隧洞進行灌漿封堵,第二年5月底完成庫區帷幕灌漿工程施工,于第二年6月初開始正常蓄水。
4 導流建筑物設計
4.1 導流建筑物設計計算
(1)導流建筑物擬定及水力學計算
導流建筑物為明渠+隧洞,布置于右岸,明渠長120.9m,進口底板高程1136.50m,末端高程為1136.27m,底坡2‰,經圓弧段后接隧洞進口,隧洞進口底板高程為1134.96m,出口接地下溶洞0+128樁號下游17.25m處,底板高程為1110.46m,底坡24.8%。根據壩址11月-3月、5年一遇洪水為Q=4.72m3/s,在無壓流條件下,進行水力學計算。
明渠段過流能力計算:Q=AC■。式中:Q-設計規定的最大流量(m3/s);A-水流的斷面面積(m2);C-謝才系數;R-水力半徑,m,等于A與濕周的比值;i-底坡,i=0.2%。經計算得導流明渠過水斷面為矩形,斷面尺寸為1.8×2.0m(底×高),過水高1.5m。
隧洞段泄流能力計算:由于該隧洞底坡較陡,需采用能量方程,用求和法計算。根據計算隧洞的下泄洪水最大水深為0.86m,斷面型式為城門洞型,斷面尺寸選擇隧洞最小斷面尺寸1.5×1.8m(寬×高)。
(2)結構設計
導流明渠:KS0+000.0~KS0+086.8樁號段導流明渠為矩形斷面,斷面尺寸為1.8×2.0m(寬×高),明渠側墻為M7.5漿砌石,內邊坡坡度0,外邊坡為1:0.3,頂寬0.3m,底寬0.9m,底板澆筑0.2m厚C20混凝土;KS0+086.8~KS0+120.9樁號段明渠開挖基礎較深,基巖出露,為減少漿砌石工程量,節省投資,加快工期,該段明渠利用開挖斷面,不再砌筑漿砌石擋墻,覆蓋層開挖邊坡1:1,基巖開挖邊坡1:0.3。
導流隧洞:隧洞為城門洞型,斷面尺寸為1.5×1.8m(寬×高),過流斷面面積2.52m2,頂拱中心角112.89°,頂拱半徑0.9m。根據隧洞地質條件,導流洞段圍巖為III~IV類,由于該隧洞為臨時導流隧洞,故本階段只考慮對IV類圍巖進行噴錨支護,噴混凝土10cm。
4.2 圍堰設計
(1)圍堰結構形式的選擇
考慮該工程圍堰高度小,填筑量少,且土石圍堰堰體可利用明渠開挖的土石渣來填筑,具有施工方法簡單、就地取材、施工工期短等優點,并要求圍堰具有一定的抗沖能力,故選擇粘土心墻土石圍堰為該工程圍堰結構形式。
(2)圍堰設計
根據導流建筑工程的級別及導流建筑物結構型式,圍堰設計洪水標準為P=20%,相應擋水流量 Q=4.72m3/s,通過導流洞下泄時,對應上游水位1138.0m,考慮波浪在堰坡上的爬高、波浪以上安全超高和風力作用水位雍高后,確定圍堰設計頂部高程為1139.0m,頂寬3.0m,底寬11.7m,堰頂長度50.5m,最大堰高2.9m,上、下游邊坡均為1:1.5,圍堰采用粘土心墻防滲,心墻頂寬1.6m,底寬3.76m。
4.3 導流洞堵頭設計
由于本工程生態放水設施方案為在導流洞內埋管方案,在導流隧洞內埋一根DN200PE管,將水引到K1溶洞堵洞體下游,通過K1溶洞下放生態水。導流隧洞將采用C15砼全斷面封堵,洞頂采用充填灌漿。因此不再作導流洞堵頭設計。
5 導流工程施工
5.1 導流明渠施工
(1)導流明渠開挖
導流明渠開挖首先進行測量放線,然后采用挖掘機清除覆蓋層,遇到巖石部分采用YT-25型手風鉆鉆孔,人工裝藥,周邊光面爆破施工。出渣采用pc200挖機裝渣,5t自卸汽車運輸出渣,棄石渣運至上下游圍堰左岸河床,集中堆放,作上下堆石圍堰回填用料。endprint
(2)M7.5漿砌石施工
在明渠開挖完成后,及時進行工作面的清理,砌筑前,應在砌體外將石料上的泥垢沖洗干凈,砌筑時保持砌石表面濕潤。然后開始砌筑,塊石在料場采用人工爆破,人工篩選,由PC200挖掘機裝5t自卸汽車運至施工點,水泥由石阡縣供應。M7.5漿砌石砌筑由人工砌筑,水泥砂漿拌和采用0.25m3磨盤式拌和機拌和。
(3)C20砼施工
在明渠開挖完成后,及時進行工作面的清理,砌筑前,先鋪設0.1m厚碎石墊層,再進行C20砼施工,由JCZ200型拌合機進行混凝土拌制,人工配合膠輪車入倉。
5.2 導流隧洞施工
(1)施工道路布置
擬建1#施工公路至導流洞,公路寬4.5m,長0.44km。
(2)導流隧洞洞身開挖
由于隧洞斷面尺寸較小,洞身開挖將采用全斷面光面爆破施工,鉆孔機械選用YT-25型手風鉆,單鉆鑿孔,人工裝藥,電動氣爆,徑向超挖值和開挖巖面的起伏差按不超過15cm控制。
由于隧洞坡度達到24.8%,坡度較陡,農用三輪車無法出渣,出渣方法為在洞子內鋪設0.6m寬礦車軌道,0.75m3曲軌側卸式礦車由JM5T型卷揚機拉升至洞口集渣,5t自卸汽車運至棄渣場,運距1.1km。
(3)噴錨支護
導流隧洞IV類圍巖段需要進行噴錨支護,以加強圍巖穩定。噴混凝土采用BW200/400型混凝土噴射機施工,原材料由農用車運至工作面,每次噴3~5cm。錨桿采用YT-25型手持式風鉆鉆孔,錨桿的孔軸方向應垂直于開挖面。
(4)施工除塵及通風換氣
導流隧洞長117.7m,為保證施工質量及工作環境,考慮在洞口布置通風設備進行壓入式強制通風。
(5)導流洞封堵
導流隧洞封堵時,在導流洞進口設置簡易圍堰,混凝土在洞外拌合,小型拖拉機運至工作面。
5.3 圍堰施工
(1)土石開挖
用挖掘機挖掘心墻部位的覆蓋土,5t自卸汽車運至渣場,用人工清除殘余部分,直至挖到基巖。
(2)圍堰填筑
土石圍堰體填筑時,考慮利用明渠開挖料,粘土芯墻料就近挖取。堰體填筑采用10t自卸汽車運料,倒退法卸料,推土機平倉,灑水后,16t碾壓機碾壓。
(3)基坑排水
圍堰形成后,須將基坑內的積水排除,以形成干地施工。根據壩址處河床地形特點,初期排水設備選用2臺IS65-40-250型離心泵(1備1用)便可滿足抽排要求,水泵安放在下游圍堰上,直接將基坑內的水排至導流明渠沿隧洞排至下游河床。
(4)圍堰拆除
圍堰拆除時直接使用PC200挖掘機裝10t自卸汽車運至棄碴場堆放。
6 結束語
施工導流是水庫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控制整個施工工期進度的核心路線,貫穿于整個工程施工全過程。本文緊密結合水庫工程特性、水文氣象條件等,對工程施工導流標準、導流時段、導流流量和導流建筑物優化設計方案進行了詳細分析研究,確保施工導流具有較高安全可靠性和節能經濟性。
參考文獻:
[1]鄭守仁,王世華.導流截流及圍堰工程[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2]鮑海霞.水庫壩型優化比選及施工導流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7):246.
[3]董澤剛.登盆水庫工程施工導流及大壩主體工程施工設計[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33):2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