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潔瑩


在一次前往英國的家庭旅行中,8歲的邁克爾·圖雷克(Michael Turek)第一次接觸膠片攝影。他帶著舅舅給的一臺廉價傻瓜相機,邊走邊拍。穿過山谷、走過荒野、沿著河畔,圖雷克深深迷上了約克郡這個如同游樂園一般的地方。
后來,圖雷克進入羅切斯特理工學院學習攝影,大學前兩年,數碼攝影還未盛行,膠片攝影仍是主流。但之后的2003年和2004年,數碼技術發展迅速,勢頭迅猛,學校里的暗房逐漸減少,學生和老師都紛紛加入了數碼攝影的浪潮,圖雷克也不例外。畢業后,他成為一名常駐紐約的職業攝影師,在職業生涯的前8年,一直與數碼相機為伴。
2012年,在英國約克郡旅行的圖雷克“一時興起”,試驗性地用過期膠卷拍了一些照片,卻發現效果喜人。這次偶然的嘗試讓他重拾對膠片攝影的熱愛。此后,無論是個人項目還是商業任務,大多數隋況下圖雷克都會堅持使用膠片拍攝。
膠片攝影讓我更專注
使用數碼相機時,圖雷克感覺“一切皆有可能”,但回歸膠片之后,他才意識到數碼相機賦予了他“過多”的選擇機會,這就像面對一份復雜而炫目的菜單,人們難免目不暇接。選擇越多,意味著花在做選擇上的時間和精力也越多。
“回歸膠片可能源于我對數碼攝影的厭倦。膠片攝影讓我更專注。”圖雷克說。膠片的局限性很大,每卷只能拍攝有限的畫面,攝影師也無法立刻檢查照片效果。這種限制迫使圖雷克更加小心,在按下快門前,他必須深思熟慮,認真地判斷光線、思考構圖。因此,圖雷克能夠更專注攝影本身與拍攝對象,無論是拍攝肖像、風景還是等待某個決定性瞬間,他都比以往更專心地觀察眼前的場景,耐心等待,而不會像使用數碼相機時那樣,不停低頭檢查參數,檢查上一張照片的構圖。
“數碼相機讓我把注意力放在剛拍完的照片上,而膠片相機則讓我更加專注下一張照片。”
圖雷克堅持“先拍后編輯”的工作信條。拍照和圖片編輯是兩項完全不同的工作,思維狀態不同,但都必須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數碼攝影會造成兩者的部分重疊,容易分散攝影師的注意力,膠片攝影則把它們分割成獨立的兩個階段。這一點在圖雷克看來極為重要,他認為,拍攝和編輯的間隔時間越長,攝影師就越能客觀地評估自己的作品,冷靜地挑出最符合拍攝主題的照片。“膠片攝影讓我只關注當下那個時刻,這正是攝影的核心所在。”
選擇膠片攝影不是因為“浪漫情懷”
經常有人問圖雷克:“用膠片拍照,難道不會錯過一些拍攝時機嗎?”他的回答是:“當然有,但這種取舍是值得的。”用“取舍”這個詞來形容他的決定再準確不過。他十分清楚數碼攝影和膠片攝影各自的利弊,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圖雷克不是一個激進的“唯膠片主義者”,他仍然使用數碼相機,也并不否認它的優點。“在某些情況下,數碼相機擁有膠片無法抗衡的優勢。”比如,在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一個格外晴朗的夜晚,圖雷克想要拍攝星空,在這種亮度極低的環境中,數碼相機突顯優勢,幫助他通過短時間曝光捕捉到靜謐的繁星,而不是長時間曝光下的星軌。再比如,圖雷克的一個客戶——一家英國酒店要求他在5周時間里拍攝該品牌位于世界各地的連鎖店,并在每周五將照片發回倫敦總部。次日,這些照片就會和廣告語—起登上報紙。這一嚴重依賴數碼技術的即時眭拍攝任務,也無法用膠片完成。
圖雷克認為,數碼相機有其無可爭議的優勢,但它也并非沒有短板。例如,脆弱的存儲卡,一旦損壞,丟失的照片將遠不止幾十張;同時,數碼相機需要電源,但圖雷克的很多項目都在偏遠地區拍攝,經常幾天沒有電力供應,而他沒有助手幫帶電池或者發電機。這時,膠片的優點就充分顯現了。
此外,圖雷克認為數碼相機另一大“缺陷”是會“阻礙他的創作”,這和大多攝影師的想法不同。通常,拍攝人像照片時,被攝對象會要求在沒有完成時先看一看第一批照片的效果,可圖雷克覺得這樣反而會損害他們的自信,影響后面的拍攝狀態,對獲得滿意的人像照片也沒有好處。他表示,使用膠片拍攝,拍攝對象倒是經常在攝影師的鼓勵下變得更自信也更積極,最終的拍攝效果往往也會更好。
膠片價格并不便宜,沖印也有成本;膠片不易攜帶,容易遺失;安檢機器的x光可能會讓膠卷曝光失常……即便如此,圖雷克還是偏愛膠片攝影,因為這使他“更有創造力”。而隨著膠片作品越來越多,他本人也與柯達樂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柯達樂芮為他的一些拍攝項目提供膠片,他則幫助推廣柯達專業膠片。
時間越長,消耗越少
圖雷克不認為膠片攝影改變了他看世界的方式,但這確實讓他的照片看上去不一樣了。目前,他正在西伯利亞拍攝一個新項目。截至成文時,他已經在那兒待了97天。他喜歡這種長期的拍攝項目,并且相信如果想講好一個視覺故事,就必須花足夠的時間充分理解主題。時間夠長,攝影師才能完全沉浸在一個地方,才能拍出有意義的圖像。
有意思的是,圖雷克發現項目的拍攝時間越長,他單日耗用的膠片數量反而越少。因為他有了更多時間來思考視覺故事的重點,更有針對性地選取拍攝內容,拍攝便更有效率。他現在每天只拍攝大約20張照片,只消耗兩卷120膠片。但是,如果有一個為期三天的雜志拍攝工作,他每天要用掉的膠卷數量可能是它的五倍。
在數碼攝影強勢興起的時代,膠片似乎隨時面臨衰亡。但近幾年來,膠片攝影卻逐漸有了“復興”的跡象,圖雷克很高興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重拾對膠片的喜愛。至于其中緣由,他認為絕不僅僅是因為膠片制造出的照片效果——同樣的效果完全可以用后期制作或者手機軟件的濾鏡實現——更是因為膠片攝影能對攝影師產生積極影響。這種影響也是“時間越長,消耗越少”的原因,那就是:深思熟慮后更加專心、更有目的性地完成拍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