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娜
摘 要:《北京吆喝》主題描繪的是新老北京的變遷的一首兒童歌曲,這首歌是由同一曲調反復多段歌詞的分節歌組成,在調式上采用的是G宮6聲加清角的調式,旋律優美動聽。通過對歌曲的賞析,可以更好地感受北京特色的民風民俗;體驗中國古都魅力;弘揚北京傳統文化。
關鍵詞:北京吆喝;兒歌;變遷;霓虹;回憶
中圖分類號:J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124-01
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傳的老字號,這就是北京。昔日的滄桑一去不復返,而懷舊的滋味總是給人帶來一絲溫暖和慰藉。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從《北京吆喝》回到老北京的胡同里,聆聽這座古老城池的心跳,品味老北京最有特色的聲音——吆喝聲。
一、從《北京吆喝》回憶北京的民俗風情
《北京吆喝》是由蔡海波作曲,李幼容作詞?!侗本┻汉取非芯涫浇Y構短小多樣,韻律感不強,具有唱似說、說似唱的特點。歷史回轉,老北京的街頭巷尾,總能聽到各種傳神的叫賣聲,那調婉轉,嗓音悠長,令人感懷。這叫賣聲可是有說頭兒的,北京叫賣俗稱“吆喝”,應該算得上廣告的雛形。北京城的聲音仿佛比四合院的建筑消失得更快,吆喝聲所代表的市井風情,也隨著聲音的遠去而漸漸消逝。老北京的吆喝聲其功利性是非常的明確,不論是賣東西還是收購,目的性當然非常明顯都是為了吸引顧客進行交易,賺錢謀生。如在開頭的前奏中的吆喝聲:“磨剪子來鏘菜刀喂—”以具有濃郁的京味吆喝聲來招攬顧客,希望把自己的東西早點兒賣出去。演唱需要配器樂,京味兒吆喝也需要獨特的響器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吆喝聲。
雖然“賣什么吆喝什么”,但叫賣聲中也透著細膩體貼。這也與北京當地的風土人情有著密切關系。從北京吆喝中也能體現出北京人的自信從容,表現為不但唱詞優美抒情,而且還精致細膩。比如唱詞中:“北京吆喝讓我品味悠久的民俗民聲……以及五行八作演繹著苦樂年華百味人生”幾句小詞兒中卻透漏出老北京的風土民情。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要活得精致講究,活得有味道。吆喝是一種民間藝術,具有其獨特的風情和別樣的魅力。對于老北京來說,吆喝不僅是生意人的廣告,更是一種市井生活的百態,是過去溫暖難忘的記憶。
二、從《北京吆喝》體現出新老北京的變遷
《北京吆喝》這首歌引子的風格與作品主題風格一致,節奏舒展,明了,奠定了整個作品的基調。短短的幾句歌詞中,通過重復、變調等變化手段,使這首歌產生了特別好的效果。《北京吆喝》首長共五分鐘,開頭中使用自然音響,“磨剪子來鏘菜刀喂”這一聲司空見慣的吆喝聲喚醒了珍藏在老北京人多年的記憶,把聽者深深拉進老北京的胡同中,就如同歌詞所說“響器一動喚醒了沉沉入夢的大小胡同,一聲吆喝喊出了韻味悠長的市井風情”。在歌詞的第一句“天下的鄉音哪里最動聽?我最愛聽老北京吆喝聲!”開頭第一句運用比興的手法,同時最后把音落在了屬音上,更加突出強調了老北京的吆喝聲那種特有的特點。
由曲中“一聲聲飄進孩子的夢”從而為《北京吆喝》這首歌貼上了兒童歌曲的標簽。歌詞的結構上采用“起承轉合”的一種邏輯化的結構形式。對《北京吆喝》進行了背景的描寫,曲峰一轉,速度漸慢,引入5小節前奏,前奏中加京韻大鼓的元素,從而體現出當時人們心中的那種喜悅之情?!坝幸环N天籟之音來自北京,來自北京,那就是走街串巷的京味吆喝聲”。在這句中有機地運用獨唱和伴唱的形式,曲中的6的倚音也是為了強調老北京的字正腔圓。曲中的“啊”字起到了襯腔的作用。而在第二段的“酸甜苦辣都在那吆喝聲中隨風飄動”前加入了一小節的間奏直到更好地引出高潮“北京吆喝讓我品味悠久的民俗民聲……”。最后一句落在“霓虹北京”上體現出了贊美北京,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吆喝的內容也在發生變化,體現了現代化的北京。歌曲最后即有人聲演唱也有部分尾聲。這首《北京吆喝》是一首帶再現的帶前奏、間奏、尾聲、尾奏、領唱、伴唱的單二部曲式。老北京叫賣是小商販們自發創造的一種“說唱表演”,在長期的積累與交流中,這種說唱都被賦予了鮮明的韻律和曲調,并得以在市井間傳唱和傳承,因此,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北京一種獨特的民間音樂形式。
歷史悠久的北京城,如今已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國際大都市。人們居住的胡同也隨著朝代的演進、居民的繁衍,胡同街巷生活的興旺而多姿多彩起來。但仍有一種聲音令人懷念,這就是京味的老北京吆喝聲,走街竄巷的吆喝聲給寂靜的胡同增添了些許生氣。
三、北京吆喝的成功之處
一部優秀的歌曲創作,它的成功因素往往有很多,如作曲者的創作水平要高、創作責任感要強等等?!侗本┻汉取返某晒χ?,始終在于作品本身的優秀以及優秀的創作團隊。當然這也和作者不俗的創作能力和創作思路是分不開的。作曲家一向堅持創造屬于自己的故事情節和音律特色,而不是照搬老舊的兒童歌曲,富有情緒感染力的音樂不僅能喚起兒童的內心感受,還能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作品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藝術性,作曲家通過《北京吆喝》所表達的內容更容易被兒童喜愛、理解和接受,并能喚起他們的興趣。在歌曲中不僅表現了作曲家對北京吆喝的喜愛與對生活的熱愛,還表現了老北京對過去溫暖的回憶。小商販的這種叫吆喝聲,這種普通的市井生活,是滋養我們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礎。老北京人就是在這樣的吆喝聲中慢慢長大,歲月也是在這樣的吆喝聲中不斷變遷,它是我們北京特有的民俗文化。吆喝在當時不僅僅是廣告,也不僅僅是一種民間藝術,我們從中感受到的是一種生活境界,一種人生的哲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