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艷葵
摘 要:民俗文化在包裝設計中有機結合, 更能體現出包裝的獨特性, 民俗文化在包裝中的應用更能提高包裝設計主體的創造力, 增強包裝設計作品的獨創性和生命力, 因為只有民族的東西才是世界的。所謂民俗文化的應用, 更能了解消費者的心靈。所以作為一個包裝設計人員必須對民俗文化非常的了解,要以吸取精華的態度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
關鍵詞:民俗文化;包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160-01
一、前言
我們正處在一個設計觀念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為包裝設計人員來說,應該具有求新、求變的態度, 不斷創新, 要用清新而富有洞察力的眼光去觀察市場,了解人的內在情感活動,為以后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這過程里, 設計人員必須對民俗或民族文化的深度了解, 設計出的作品深得人心。既有民俗或民族文化特色, 也有時代感,這是包裝設計的核心。包裝設計必須充分發揮民俗文化的優點。
二、包裝設計中民俗文化的作用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包裝與招貼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既有它的實用功能, 同時還有它的文化藝術性。既然有了文化藝術性,它就離不開民俗或民族性。有了民俗性的特色、既體現了該包裝的獨特性和與眾不同性,同時也有明顯的地域特色,民俗特色和文化特色也都體現出來了。如法國的“白蘭地”酒和中國的“茅臺”酒,也同時具有這種特色。三原色中的紅色在中國人眼中是吉祥的顏色,讓人們聯想到太陽,萬物生命之源,從而感到崇敬、偉大、也可以聯 想到血、紅旗。紅旗代表希望, 紅衣代表吉祥、 紅色給人一種精神飽滿的形象, 紅又叫赤, 在古代就有赤著見紅的說法, 就是說赤字吉祥神圣的。色彩的聯覺是指色彩與感覺相互作用的一種心理現象。如粉紅色,奶油色——糕點——甜, 大紅——辣椒——辣。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每次去外婆家的時候, 總是給我們做很多好吃的,如粽子、米花、豬血丸子、陶罐里的醬菜等。回家的時候還給我們帶很多好吃的回去。包裝的非常精致, 整過制作是非常簡單的,就是用一張黃色A3的紙包裝而成的, 用紅色的線扎好,上面還貼一張方形的小紅紙。用一個漆有紅色漆的籃子裝好。在籃子里放一張紅紙。當時的我就問媽媽為什么糠包上面貼一張小紅紙、籃子里也要放一張了。媽媽說,這樣很好看、同時也途一個吉利,也是一種風俗、一種禮節,那時候的我不是很明白,但在我內心里還是覺得很好看。這是我對民俗文化的親身感受。
在運用中要注意與表達的主題有意內在的關聯。也就是說要注意內在的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沒這種聯系,硬要不顧青紅皂白地拉朗搭配,那就會出笑話, 怎樣考慮這種內在的聯系?比如中華香煙是以北京天安門為背景而設計的,“茅臺”酒是根據茅臺鎮得名的,如此這些,不難看出地域文化影響,以及所代表的民俗性。從世界上的眼光看,這也叫民族特色吧!
包裝設計是一種審美創造活動。馬克思指出,人類區別于其他一切動物的重要特征在于“人是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事物的”。設計主體是否具有創造力及實用性,關系到包裝設計的成敗。要提高包裝設計的效果,關鍵在于我們對民俗文化的了解,對消費者心靈的了解。做包裝設計這一行,學習前人的東西是對的,借鑒前人成功的東西更是對的,但是有一條,一旦陷入別人的一種模式框架中,事情就不好了。正如齊白石曾說過的話:學我者活,像我者死。如前所說,包裝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既然是企業文化,其中的文化味一定要體現出來。倘若沒有文化味,這種包裝就是一個沒有精神的靈魂的軀壺,一個有形無神的僵尸,這樣的作品是任何意義都沒有的敗筆,自然起不到應該表達的文化內涵。可以這樣說,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歷史的還是現代的,凡是被人們推崇的包裝,都是以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豐富文化內涵而取得成功的。如果我們再觀察一下很多酒的包裝,食品的包裝,特別是一些禮品的包裝,都是以濃厚的文化色彩而贏得人們的喜愛。所以說包裝設計必須具有這種文化意識。
三、結語
總之, 現代商業包裝中, 如果失去了對傳統民俗文化的融入與創新,整個商業包裝的藝術審美價值的永恒性和商品的市場效應都將無從談起, 中國商業包裝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地位的樹立也就遙遙無期。
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商業包裝中的民俗文化和市場共性的關系, 讓現代商業包裝深深扎根于民俗文化的肥沃土壤,深入探詢現代意義上新的包裝視覺語言和個性風格,以成為當下迫切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夏征農.辭海[M].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2]朱存明.靈感思維與原始文化[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
[3]章利國.現代設計美學[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