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甫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要改變教學方式。設置疑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充分地維護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究能力,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完全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課堂疑問探究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將主要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小學數學課堂疑問探究有效性教學的策略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為提升數學課堂的效果提供合理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分析
設置疑問,并對問題進行探究式數學教學的藝術所在,這種教學方式完全符合現代的教學理念。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疑問探究結合的有效性,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對其有效性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相對單一。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不斷深化,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1]。學生更多地處于被動聽講的位置,教師講什么,學生便聽什么,教師沒有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譯文以及進行疑問探究的時間。教師課堂教學的手段相對落后,學生之間缺少對話與交流的機會,這極大程度地打擊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對于數學的概念學生也只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
2、數學課堂氣氛沉悶。就目前而已,因為教師大多按照教材內容對數學知識進行相應的講解,因此,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也不高。數學課堂整體的氣氛都處于相對沉悶的狀態,學生缺少數學學習的勁頭。很多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時,也沒有結合學生的特點,沒有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教師給予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很少,更別談讓學生自主性地對問題進行探究,所以,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發展。
3、數學學科教學未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處于小學幾段的學生,其思維能力仍以形象思維方式為主,而數學課程屬于相對抽象的課程。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師需要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理解知識。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師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沒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聯系,在數學課堂,教師沒有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使得學生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的實際用處。
二、小學數學課堂疑問探究有效性教學的策略
1、設置疑問,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針對數學教學課堂所存在的問題,教師想要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則需要巧妙地設計疑問,并讓學生進行探究。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地挖掘,創設相應的數學教學情景,在情境講解會展現的過程中,教師要提出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教學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對疑問進行深入探究。在教學時,教師在提出疑問后,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地解決問題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以及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設置疑問是前提,在提出疑問的情況下,給予學生機會與時間,讓學生自主地解決數學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
例如:在講解“四則運算”等相關知識時,教師首先要做好充分地備課準備工作,明確教學的主要目標,以及所要達到的實際效果。讓學生掌握統一級運算時混合運算的順序。在課程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首先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將游樂園的一角的圖片展示出來,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副圖畫,并說一說其中所含有的游樂景區總數有多少,這些景區分別是哪些?同學又是如何得到的,然后引入到同一級別的混合運算中來。并讓學生根據圖片提出幾個問題,并且自己去解決,最終教師整合學生的問題,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評價。
2、提出問題,讓學生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因為有些數學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僅僅依靠學生單獨的力量可能無法有效地將數學問題解決。在此情況下,教師在提出問題以后,可以讓學生組成結幾個小組,共同地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詢問教師的意見,教師要進行合理引導。通過教師與學生間互動,學生之間共同合作的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將問題有效的解決,與此同時,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以及自主探究能力。這一環節中,學困生回答問題,中等生補充問題,優等生進行問題總結與評價,通過合理的分工,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地思考問題,不斷地提升學生回答辨析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長方體面積的計算”這一內容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面積計算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實際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提一個與本內容相關的問題,如:同學們知道我們學校的操場有多大嗎?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小組合作區操場測量。讓學生在實際測量與探究中充分掌握面積求解的相關計算。
3、對數學問題進行拓展,發展學生思維。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是在對數學教學知識進行回顧的過程中再次設置疑問,讓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得到了延續[2]。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提出更加具有個性化以及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有效地進行數學知識點拓展。讓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點去解決新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講解“統計圖”這一內容時,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得學生對統計學知識的了解程度加深。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家每月的電費做一個調查,并根據調查的結果做條形、扇形以及折線統計圖。通過這種實踐探究的方式將愛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重視數學疑問以及探究的有效性。教師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在此情況下提出問題。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解決問題,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對問題進行探究。最后,教師在鞏固數學知識時,需要進一步對數學知識進行拓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讓學生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實用性,提升學生數學知識應用的能力。最終促使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提升。
參考文獻
[1] 宋彥紅.“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探討[J].現代交際,2015,56(08):89-93.
[2] 郭麗.小學數學課堂疑、探結合的有效性[J].教育,2015,89(08):66-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