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詠玲
摘 要:在話劇舞臺藝術創造中,有的演員雖然體現了角色的思想、情感、態度、語氣、舉止、形體動作以及性格特征等,但卻不懂人,其原因就在于創新、動情與氣質,不能賦予人物的靈魂。
關鍵詞:話劇表演;氣質;動情
中圖分類號:J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254-01
美國當代表演藝術家克里夫·歐文斯(Clifford Owens)有一次在接受訪談時說到一種身份認同的誤會。他每次介紹說他是表演藝術家( performance artist)時,別人可能就會同應道:哦,你是演員(actor)。他則會堅定地說:不,我是表演藝術家。雖然他偶爾也會在劇場里演出,但他不能被定義為“演員”。在英語的學術和藝術語境中,演戲(acting)和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自1970年代開始,已經得到區分。但是,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和表演性的藝術(performing arts)仍然是兩個同時并存的詞匯,在日常語境中,普通人會認為它們完全是一回事,專家們卻會認為它們根本是兩碼事。而在漢語中,我們用比較粗暴的翻譯方式,獲得了清晰的界定,但卻導致更大的誤會。通常,只要表演藝術( performance art)不涉及戲劇、電影、舞蹈、音樂等常規藝術門類和傳統意義上的演員,而是由跟畫家、雕塑家等美術界背景有關的藝術家來執行,在漢語語境中就傾向于翻譯為“行為藝術”。
一、表演的意義
表演單獨作為一種藝術是相當晚近的事情。從歷史學的眼光來看,是從表演單獨被看作是一種藝術,我們的語言氛圍才開始將戲劇、舞蹈、音樂、雜技等古已有之的傳統門類的表演稱之為戲劇表演藝術、舞蹈表演藝術等。這既是當代人從當伐語境對歷史的追認,也是將歷史作為可以刺激當代創造的遺產、從而對歷史的重新打扮。從學術的角度,嚴格而言,我們不能想當然地將戲劇、舞蹈、音樂、雜技等傳統門類的表演無差別地視為表演藝術。雖然在經歷了表演的藝術自覺之后.這些傳統門類中的表演或多或少都有了獨立的藝術訴求。如:是否主要以技能為基礎,并以技藝為主要導向。是否立足于表演者與觀看者的關系。是否建立在再現或模擬一個故事、人物、場景、氛圍、情緒、時代特征、儀式等的基礎上。
二、表演的主體是情節
情節和故事的區分是由俄國形式主義學派提出并經由20世紀最主要的哲學“語言論轉向”中的結構主義、敘事學、符號學、解構主義等學派的發展,揭示了情節本身的構成性意義。即它看上去像是現實本身的一段事情,但其實已經是人類的創造產物,在每個具體的語境下,主往是信息的制造、發出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合謀。情節構成了具有意義的敘事,而敘事,則有可能對結構中的所有內容具備主導性。
情節往往勝于人物,成為真正的表演主體。著名演員勞倫斯在出演電影《呼嘯山莊》的時候(扮演希斯克利夫),被指派和一位體格相對健碩的女演員合作(扮演凱瑟琳)。影片結尾的著名鏡頭感動了無數觀眾。
三、堅持表演的創新
堅持和發揚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首先是要不斷地深入生活,正確地認識生活。然而,也有同志認為深入生活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當今提高話劇藝術的關鍵,乃是藝術形式的改革與藝術手法的創新。不可否認,隨著時代生活的發展,藝術形式與手法也應相應地發展。但是,凡屬話劇藝術的珍品,無不是植根于生活的沃土里,從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真知灼見,展示藝術的價值與藝術的獨創性。而藝術上的概念化、雷同化和近年盛行的追逐離奇,生編硬造,則都是生活貧乏,不能正確地認識生活和反映生活所致。為什么有一批年輕的普通觀眾,對北京人藝恢復上演的保留劇目那么關懷和珍愛?這是因為這些劇目具有民族藝術的風采、鮮明的時代特點、濃郁的生活氣息,所以才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失去動人的魅力。這些戲不僅依舊吸引著我國今天的觀眾,也征服了外國的觀眾,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現實主義話劇藝術的巨大生命力。
四、表演要動情
演員在舞臺上是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還是理智地重復角色的“理想的范本”,這是表演藝術的兩大對立學派。藍馬一貫反對冷冰冰的理智的表演,他堅持人物的內心體驗,他提倡“感性的創造”,他自己的表演和他指導排練,都堅持“角色要有心,表演要動情”。可以說,動情的表演能夠更加鮮明的體現人物形象,讓演出更加動人,從而打動觀眾。
五、培養演員氣質
心理學認為:“氣質是一種典型而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它表現在一個人各種行為的活動方式。并指出:“氣質與神經系統的先天特性(即生理基因),其關系最為密切。"人們具有各式各樣的氣質特征。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力充沛,朝氣蓬勃;有的人深沉抑郁,暮氣沉沉;有的人文質彬彬;有的人英姿勃勃。
演員應重視學習、借鑒傳統戲曲的藝術手法,以更加鮮明地體現角色的氣質。譬如說“亮相”,就是概括人物本質特征的手法,以此給觀眾一個強烈的印象。
總而言之,話劇表演要求演員不斷在演出實踐中領悟和掌握創作方法和表演技能。一個演員要能夠演繹各種角色,塑造各種形象。而且,不論演出情況和扮演角色,都要認真對待,做到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吳世奎.話劇表演中臺詞與演員情感動作的有效融合[J].戲劇之家,2013(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