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月
(710122 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 陜西 西安)
我國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的法律研究
——以2016年北京市數據為例
李 月
(710122 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 陜西 西安)
加班工資計算基數是勞資關系內在矛盾的體現,也是近些年來加班工資案件中爭議的焦點問題,而相關立法對此問題的規定存在空白和一定的沖突之處,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是促進社會經濟穩定增長亟待解決的問題。
工資;加班工資;計算基數;日標準工資
加班工資計算基數是勞資關系內在矛盾的體現,也是近些年來加班工資案件中爭議的焦點問題,問題提出的法律背景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四十四條將加班工資計算基數定為“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但何謂“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勞資雙方以及司法者亦有不同的解釋。
現實背景在于,勞資關系的內在矛盾決定了加班工資計算基數完全依靠市場來確定不具有現實可能性。基于“成本—收益”的選擇理論,延長工作時間經濟補償偏高,用人單位往往選擇用機器人取代人力、撤資移廠等方式,這勢必引起地區經濟發展速度下滑等現象;而延長工作時間經濟補償偏低,則會出現生產效率低下等現象,使勞資之間的矛盾愈加激烈。
通過對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的法律問題進行立法、判例和學理分析,以期將三方的觀點進行概括和提煉,從而對我國現行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議與分析,這對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防止企業過度剝削勞動力都具有長遠意義。
(一)我國立法對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的現行規定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對我國加班工資的溢價比作了詳細的規定,在法定溢價比明確的情況下,加班工資數額的多少直接取決于加班工作時間長短和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的認定,但《勞動法》第四十四條并未對加班工資計算基數做出明確的規定。
與《勞動法》的規定不同的是,《國務院關于嚴格制止企業濫發加班加點工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按照工作性質的不同將加班工資進一步劃分為計時工資制和計件工資制,分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規定。
《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則在前兩者規定的限度范圍內對工資的外延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即用人單位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工資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二)我國立法對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現行規定的沖突
(1)中央標準:中央級別的立法文件對加班工資計算基數并沒有清晰、明確的規定,《勞動法》中的認定標準為“工資”,《通知》的認定標準為“本人日標準工資”,但如何計算“工資”和“本人日標準工資”,法律沒有明確規定。
(2)地方(北京市)標準:上述北京市的相關立法文件對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的規定更為具體:
①實行計時工資制的,若在休息日或法定休假日工作的,以“日或者小時工資”為計算基數;在日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則以“小時工資”為計算基數。
②工資包括用人單位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工資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隨著近年來我國勞資糾紛案件的增多,明確加班工資計算基數是促進社會經濟穩定增長亟待解決的問題。參照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數據,除去僅在事實、理由、判決結果等部分提到“加班工資”字樣而并未涉及加班工資計算的判決書,筆者首先按下表樣式對2016年下半年北京市涉及加班工資計算的判決書進行整理,后分別進行細化歸類整理。(見表一)

表一

表二
(1)分類數據統計(見表二)



(2)匯總數據統計。


通過上述大數據研究,不難發現法官對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的認定在時間構成方面大多以月工資為標準,但在范圍的認定方面卻有不同:
①對于“在日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和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補休”的情況,分別有94.74%和81.01%的法官認為應當將基本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另有17.54%和16.46%的法官認為用人單位給勞動者正常發放的補貼也應該被包含在計算基數之中。
②對于“在法定休假日加班”的情況,66.67%的法官認為應當將勞資雙方約定的數額作為計算基數,另有25.93%的法官傾向于將基本工資作為計算基數。
在中國知網“社會科學輯-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勞動法”的分類項下進行數據統計,共檢索到137條文獻,對文獻進行分類整理后,得到下列圖表:

學者們普遍認為,對“加班工資”的定義應是用人單位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勞動者工作之報酬,而不管以何種名義支付。但是,仍然有一定限制,即加班工資的范圍必須限定為“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勞動者的工作報酬,非貨幣支付項目(如實物給付項目)、間接支付項目不屬于工資范疇;另外,無論當事人雙方是否有約定,對加班工資計算基數范圍的認定都不應低于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總額規定》。
綜合上述立法、司法、學理分析,我國對加班工資計算基數具有較為普遍性的觀點為:若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或在法定休假日工作,以“日或者小時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在日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則以“小時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工資的范圍包括用人單位以貨幣形式間接支付給勞動者的工作報酬,但不應低于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總額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