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麟
(430070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 湖北 武漢)
創造性中的公知常識評述
李 麟
(430070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 湖北 武漢)
在專利審查實踐中,對公知常識的認定,常常存在爭議。本文從公知常識的相關規定出發,結合具體案例分析了創造性中公知常識的適用,最后探討了多篇專利是否適用于公知常識舉證的問題。
公知常識;技術問題;公知舉證
公知常識是專利審查中常常提及的概念,也是存在較多的爭議。而關于公知常識的定義,《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和《專利法審查指南》中并未有明確的定義,因此,如何在創造性評判中適用公知常識、從而更好的統一評判標準,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1.《審查指南》中有關“公知常識”的規定
中國的專利法并沒有對公知常識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審查指南》中以列舉的形式表達了公知常識包括兩方面:本領域中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慣用手段,或教科書或者工具書等中披露的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1]。
2.關于公知常識的時間性、地域性
雖然對公知常識的出現時間都沒有特別的規定,但屬于公知常識范疇的技術手段是會隨著時間的不同和技術的發展,不斷變化和更新的。時間點的確定有時將會對創造性判斷起到主要作用。公知常識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獲知的普通技術知識。因此,判斷公知常識的時間節點應是申請日或優先權日之前。
對于公知常識的地域性,由于公知常識屬于現有技術的一種,專利法規定現有技術沒有地域界限,因此,公知常識也無地域限制。
下面將結合具體案例談一下對公知常識相關規定的運用。
1.考慮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首先是技術問題,審查員在審查中有時候會由于技術手段本身常見或是在解決某一技術問題時常見就草率的認定為公知常識,而忽略了用手段結合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考慮是否是公知常識。
案例1:一種印刷設備
核心案情:現有印刷設備的缺陷是印刷時紙張跑偏,發明人發現紙張跑偏的原因是印刷機使用一段時間后部件A產生變形。因此,他要保護一種印刷設備,其特征是部件A采用不易變形的材料B。
而材料B制造零部件以保證剛性是本領域的公知常識。
案情分析:該案例中由于材料B制造零部件以保證剛性是公知常識,因此如果將技術問題認定為提高A的剛性很容易得出該方案不具備創造性的結論,但是材料B制造部件A可以解決紙張跑偏的技術問題是不容易發現的。因此,發明人要求保護的方案具備創造性。
啟示: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正確的確定技術問題是準確認定公知常識的基礎。
2.教科書/工具書舉證
案例2:一種滑片控制結構
核心案情:
本案現有技術的原理是通過銷釘113兩側的高低壓推動銷釘滑動,從而鎖定或解鎖滑片103。申請人發現由于壓力差,高壓氣體會從銷釘113與銷釘孔的間隙泄漏,導致效率降低。為解決該問題,其發明構思是在銷釘113和低壓通道115之間設置有面密封結構,當所述銷釘運行到下部時,所述銷釘113的下端處形成面密封。
而現有技術中有書籍證明在某密封面的兩側存在壓力差時,可以通過抽走或注入密封介質,從而減少泄漏,是一種公知常識。

本申請

現有技術
案情分析:對于該案例具體的技術手段而言,該公知舉證的證據過于上位,雖然公知證據給出了密封在存在壓力差的密封面的應用是公知的,但是,對于本申請中針對特定領域、特定的密封部位,以及特定的密封時機即銷釘處于運動到下部時實現靜密封是不是公知常識是要打問號的,至少其相對于在銷釘外壁設置密封圈進行動密封的方式具有保證高低壓驅動順暢的效果,以目前的證據是不足以證明是本領域的公知常識的。
啟示:對于公知舉證的范圍要慎重,上位的技術問題常見,不能夠推定下位的技術問題容易想到;而上位的手段公知,也不能夠一定推定下位具體的手段公知。
3.慣用手段的充分說理
案例3:一種拾棗機
核心案情:本發明涉及一種類似吸塵器原理的負壓拾棗機,其要解決的問題是更好的分離棗中的泥土和樹葉,其改進的基礎如右下圖對比文件所示,其中,左圖本申請發明點包括兩個,一是申請人認為對比文件中柵板4的泥土下落分離效果不好,因此本申請在波紋管外又套了一個波紋管4,并在內部波紋管上鉆孔,從而使得泥土在波紋管處就下落分離;二是為了更好引導樹葉設置引導板9。

本申請

對比文件
案情分析:對于這個案例,有兩部分區別特征,分離泥土部分的區別特征以及草葉引導裝置的區別特征,對于分離泥土的區別特征,雖然本申請的手段看似并不十分合理,但從顯而易見性出發,在D1的基礎上即使本領域人員有動機在運送棗和泥土的輸送路徑上重新選擇、布置分離裝置,也難于想到本申請中特定的在抽吸管中兩個波紋管相套的方式,也就是說,采用該特定的手段后的技術方案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是非顯而易見的。
而對于樹葉引導的區別特征,雖然在對比文件1已經公開了樹葉的輸送路徑基礎上,為了對樹葉進行引導,而設置引導板,可能并不是那么難以想到,但鑒于是本申請的發明點之一,因此,引用證據是更為合適的處理方式。
啟示:本案給出的有兩點,一是顯而易見性是創造性評判中的首要考慮,二是發明點要盡量避免使用公知說理。
4.多篇專利文獻或科技期刊的證明力
最后,談一下多篇專利或期刊舉證的問題,在對公知常識進行舉證過程中,有時會遇到兩種情形:一是某技術手段比較簡單和通用,不太會在教課書或工具書上體現,二是某技術手段比較新,還沒有在教科書或工具書上體現。因此會給舉證帶來困難。有一些人會嘗試采用多篇專利或非專利文獻舉證的方式,但是在規范的做法中又是不允許的,這其中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指南》中只列舉了教科書或工具書等可以用于證明公知常識,同時,現有技術不具有公知常識所特有的普遍知曉程度,因此這樣舉證有其弊端。而另一種觀點認為美、日和歐均不同程度地允許將專利文獻和科技期刊等作為公知常識。因此,在我國也可以對公知常識的證據進行一些擴展,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公知常識需要一個普遍知曉的程度,對專利文獻和非專利文獻也要進行具體的限制。可見,目前沒有統一的做法,用多篇專利或科技期刊進行舉證要慎重。
以上是審查實踐中的一些思考,對于公知常識的運用和認定一直以來都是審查實踐中的難點,也是需要今后不斷的深入思考、探討的問題。
[1] 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
李麟(1982~)男,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審查員,主要從事閥門領域的發明專利實質審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