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敏
贛州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江西贛州 341000
優質護理在剖宮產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鐘志敏
贛州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江西贛州 341000
目的觀察優質護理在剖宮產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16年 1月~2016年 12月在本院產科進行剖宮產的孕婦共 60例,按照拋硬幣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 30例,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比分析兩組產婦術后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O.05);觀察組的術后切口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05);觀察組產婦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優質護理應用于剖宮產術后產婦,能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剖宮產術;優質護理;應用效果
剖宮產術是產科較為常見的外科手術,近年來,隨著產婦的高齡化,妊高征、巨大兒、骨盆及胎盤異常等高危產婦不斷增加,剖宮產手術也呈逐年遞增趨勢。剖宮產可有效降低母嬰死亡率及其并發癥,剖宮產術作為一種有創手術,術后若護理不當[1]。很容易出現周圍臟器損傷、感染及瘢痕子宮形成等嚴重并發癥,影響手術預后效果,同時也給孕婦帶來不良心理[2],因此,有必要對剖宮產孕婦進行優質護理,促進術后快速恢復。本文主要觀察優質護理在剖宮產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6年 1月~2016年 12月在本院產科進行剖宮產的孕婦共 60例 。按照拋硬幣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 3O例 ,其中觀察組平均年齡 (26.6± 2.9)歲,產次:初產婦 19例,經產婦 11例;對照組平均年齡 (26.8 ±2.6)歲,產次:初產婦 17例 ,經產婦 13 例。兩組的年齡、產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O.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提供優質護理方法,具體方法如下:術前護理 (1)環境護理,產婦住院以后,病房內須保持清潔、通風、室內溫度在24-26度左右,為產婦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2)指導體位護理:對產婦進行手術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積極配合體位護理,幫助其調整作息時間,以平臥為主,術后 6 7h主要采取側臥位交替進行休息,指導產婦每 2小時進行 1次翻身訓練 。術后 8~10h叮囑產婦主要采取半臥位休息,以便有效改善產婦腸道功能恢復,同時松弛腹肌。(3)加強心理護理:根據患者心理特點制訂合適的人性化關懷護理,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在進行護理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心理變化,與產婦交流過程中要保持親切、熱情的態度,如產婦出現不良心理,則應及時查找原因,及早進行心理干預,使產婦在良好心理狀態下接受術后護理。(4)術前準備,產婦在術前6小時應當禁食,術前4小時應該禁水,術前1小時對產婦進行探訪,對產婦進行鼓勵,讓產婦有一個良好的心情。術中護理,麻醉前,產婦的心理較為緊張,護理人員要主動和產婦交流,轉移產婦的注意力,使產婦的緊張情緒得以緩解,手術過程中,手術室內應保持安靜,注意產婦保暖,出現宮縮時對產婦腹部進行按摩。術后護理 (1)體位護理,產婦術后6-7小時應采取側臥位姿勢進行休息,并指導產婦每2小時需進行一次翻身,產婦術后6-8小時應采取半臥姿勢休息,使產婦的腸道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復.(2)指導飲食護理:對產婦進行飲食知識的講解,鼓勵產婦及早進行清淡飲食,促進胃腸功能消化及時補充營養,促進術后快速恢復。(3)指導疼痛護理:手術麻醉后會出現疼痛,為減緩產婦的反應,根據產婦選擇合適的鎮痛方法.以減輕術后疼痛感覺,利于恢復[3]。(4)加強早期活動護理:制訂合理的運動計劃,指導產婦早期下床進行活動,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避免發生腸粘連和靜脈栓塞等。
1.3 觀察指標 兩組產婦的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切 1:3愈合等級、產婦滿意度等。
1.4 傷口愈合標準 甲級愈合:指愈合良好的切 1:3;乙級愈合:指愈合處有炎性反應,如紅腫、硬結、血腫、積液等,但未化膿;丙級愈合:指切口化膿,需作切開引流的切口。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 x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術后相關觀察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的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產婦術后相關觀察指標的比較
2.2 兩組產婦術后切口愈合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的產婦術后切口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04,P =-0.027),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產婦術后切口愈合情況的比較(n(%))
2.3 兩組產婦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產婦滿意度為 96.7% (29/30),對照組產婦滿意度為 80.O%(24/3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30,P=0.044)。
剖宮產手術是解決難產、處理高危妊娠的主要方法,對降低孕婦生產危險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各大婦產科醫院得到普遍應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采取優質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原因可能是采取綜合性護理能有效促進產婦積極配合護士進行術后恢復訓練,觀察組產婦術后切V:I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優質護理能提高產婦術后切口愈合等級,原因可能是有效的護理可降低切 1:3發生感染率,提高切口愈合等級,觀察組產婦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產婦對優質護理比較認可.并樂于接受,原因可能是優質護理在執行過程中比較人性化,比較體貼,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4-5]。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術產婦采用優質護理,能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來慶平,姜華,謝曉玲.優質護理對剖宮產術及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0):156-157,160.
[2]李紹軍,曾菊華,郭亮晶.60例剖宮產術后疼痛應用優質護理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19):103.
[3]張玲, 姜家艷.循證護理在剖宮產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分析.現代實用醫學, 2014, 26(12):1585-1587.
[4]徐廣英,沙秀蘭,黃敏.優質護理服務在剖宮產手術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3,34(18:3680-3682.
[5]彭愛紅,朱小冬,李蘇女.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16):14-15.
R473.5
A
1672-5018(2017)03-186-01
鐘志敏,女,江西贛州,護師,主要從事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