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凡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20.045
[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康復治療的應用及可行性。方法 方便選擇該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對常規組采取一般治療方案,對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康復治療方案,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率、血壓、血脂變化情況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結果 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率、收縮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實驗組患者數據分別為(67.52±8.52)次/min、(135.96±22.08)mmHg、(2.36±0.78)μmmol/L,(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復發心絞痛、心肌梗死、支架內狹窄發生率分別為6.67%、0.00%、0.00%,與常規組相比明顯較低(P<0.05);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心源性猝死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后進行綜合康復治療的意義顯著,值得實踐推廣。
[關鍵詞] PCI術;康復治療;可行性;冠心病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7(b)-0045-03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and Feasibility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Surgery
SHI Fa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Donghai Peoples Hospital,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220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and feasibility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surgery.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3, 2015 to March 18,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the routine group adopted the general treatment program,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rogram, and the heart rates,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iquid and incidence rat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heart rate, systolic pressur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evel were obvious,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67.52±8.52)times/min, (135.96±22.08)mmHg, (2.36±0.78)μmmol/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rates of angina pectori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ent stenosis were respectively 6.67%、0.00%、0.00%, and they were obvious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P<0.05),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surgery is obvious, which is practic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PCI surger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easibilit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冠心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老年患者的一類常見病與多發病,隨著近些年來冠脈支架植入手術的開展與藥物洗脫支架進入臨床,導致PCI治療方案受到了許多醫務工作人員與患者的認可,但是臨床上存在某些合并基礎疾病的患者,對于PCI治療方案的了解程度降低,導致術后康復治療的依從性不佳,使得疾病治療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降低了日常生活質量[1-2]。為此,該次研究方便選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在采取PCI術后給予康復治療方案,分析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信封隨機分組方案進行分組,常規組與實驗組均占據30例。常規組:男女患者之比為16/14,年齡61~85歲,平均(74.23±3.16)歲;實驗組:男女患者之比為17/13,年齡60~86歲,平均(74.45±3.20)歲。將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均衡性分析后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的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兩組患者接受PCI術后,均采取規范的藥物治療方案與危險因素控制,進行為期6個月的觀察時間。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性的康復治療方案,包括指導患者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控制患者體重、控制高血壓等,并在醫生的詳細指導下進行康復運動,主要內容為:運動康復:依據患者實際病情選擇合理的運動方式與運動強度,主要采取有氧運動方式,包括以下不同階段的運動康復治療:①第一階段:屬于早期康復階段,一般為術后1~3 d時間內,依據PCI穿刺動脈入路,分為橈動脈與股動脈兩類,其中股動脈路徑患者通常為手術治療后4 h將動脈鞘管拔除,進行壓迫止血操作后,術側制動12 h時間,等到術后12~24 h之間指導其進行屈曲或者側身,術后24 h時間,若患者未出現出血現象可下床進行自由活動;對于給予橈動脈途徑的患者而言,手術完成后應將鞘管即刻拔出,并進行止血操作,2 h后,依據其是否出現出血現象每隔1 h逐漸進行減壓,4~6 h后將壓迫帶去除;在早期康復運動前的3 d時間主要采取低強度運動,緩慢步行5~10 min/次。②第二階段:屬于中期康復階段,指的是介入治療后的4~7 d時間,開始運動時選擇有節律的低強度運動,依據患者的血管病變情況與心功能情況采取康復治療,主要采取步行作為運動方案,之后逐漸過渡至騎自行車或者爬樓梯,運動時間控制在10~20 min/次之間,運動3次/d。③第三階段:屬于恢復性訓練,一般值得是介入術后的7 d時間,并在之前的運動基礎上逐漸將運動強度加大,有利于幫助患者進一步改善心功能,可采取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等方式,可將運動距離與速度逐漸提高,靶心率控制為最大心率的65%~80%之間,運動時間控制在20~40 min之間,并在結束活動后再進行5~10 min的短暫放松運動,使得心率、血壓等可以逐漸恢復至運動前的熱身水平。
1.3 評價指標與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的心率、血壓、血脂情況;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取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記錄兩組冠心病患者的相關資料,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比較,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心率、血壓、血脂變化情況
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率、收縮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舒張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復發心絞痛、心肌梗死、支架內狹窄發生率分別為6.67%、0.00%、0.00%,與常規組相比明顯較低(P<0.05);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心源性猝死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近些年來來心血管介入醫學的發展進步,導致PCI術逐漸成為冠狀動脈疾病治療的一類重要方案。冠心病屬于臨床上一類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以往臨床上主要依據心肌梗死后進行康復治療,近些年來逐漸發展到采取冠心病介入性治療后康復[3-4]。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來說,康復運動可對內皮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可進行危險因素的有效控制,包括降低胰島素抵抗現將、降低血壓與血脂水平等[5]。
該次研究對實驗組患者在PCI術后采取綜合性的康復治療方案,常規組采取一般治療方案,結果顯示,隨訪6個月后,實驗組患者心率、收縮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明顯下降,相比常規組改善情況明顯更加,其中減少危險因素的共同通路為改善患者的內皮功能等,由此可使得缺血性事件發生風險進一步降低,減少對于心源性猝死發生的風險。該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后復發心絞痛、心肌梗死、支架內狹窄發生率分別為6.67%、0.00%、3.33%,均明顯低于常規組。給予PCI術后進行藥物治療與運動鍛煉,有利于進一步阻止或者緩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以防形成支架植入術后亞急性血栓癥狀,降低猝死率與再入院率[6-7]。有關學者[8]對冠心病患者(100例)PCI術后進行康復治療,結果顯示,術后僅僅發生1例心肌梗死,5例復發心絞痛,與該次研究結果相比具有較大的相似性。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后進行綜合康復治療的意義顯著,有利于心臟事件發生率的降低,利于改善患者的血脂與血壓情況,使得心肌對于缺氧的耐受性增加,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的改善,值得實踐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揚,鄒曉譯,譚強等.放棄PCI術接受藥物綜合治療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分析[J].中國藥房,2016,27(5):663-665.
[2] 莫凡睿,李娟.尼可地爾對擇期行PCI術冠心病患者心肌和血管內皮的保護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7):1619-1621.
[3] 張曉霞.雙抗血小板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對高齡冠心病PCI術患者頸動脈硬化斑塊及心肌功能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3(6):869-872.
[4] 龍曼,鄧敏峰,唐曉明,等.三維斑點追蹤技術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前后左室收縮功能的評價[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4, 30(4):324-328.
[5] 趙皎皎.穩定性冠心病患者對PCI術的預期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6.
[6] 林勇,胡絢,張建興,等.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左室心肌運動功能改變的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1):1787-1790.
[7] 謝巖,范國穎.康復運動訓練聯合心理治療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2):226-228.
[8] 張健發,于雁飛,黃定,等.心房顫動患者冠脈PCI術后達比加群酯聯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7,19(1):33-37.
(收稿日期:2017-0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