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夫
1
西部向西,佳人尚未抵達,晨昏更迭的
嘉峪關,已經聳立了六百年——
時光剝蝕著墻垣,明朝、清朝、民國
已經退出歷史舞臺
二十一世紀在互聯網上身不由己地
奔跑著,報紙不再討論有關駱駝的命運
麥霸戰勝了駝鈴,遠方
不再是青春,金戈鐵馬
不再是寒霜濃露打濕的甲胄上晃動著的邊疆
2
獻給長城的國家信任,至少有兩千年
或者十萬里。天下第一雄關
和天下第一關的職責
其實屬于一回事,盡管成吉思汗的想法
跟朱元璋完全不一致:進攻才是
最好的長城——歷史的吊詭在于
連戰神也左右不了從前的
皇帝,以后的皇帝,長城的每一次
重新洗牌,皆非建筑設下的賭局
3
大明洪武五年,懷著事后得知的
足夠耐心,士兵和工匠們開始在嘉峪塬西麓
長城止步的地方,截斷河西走廊
或凝冰運石,或剩磚定城
為了一座據說日后幾乎沒有經歷過
烽燧廝殺的軍事堡壘
內城,外城,箭樓,角樓
一一出場了。光化而柔遠
哦,利器不曾出鞘,利器何須出鞘
4
高士名垂江山,并不屬意歷史的配合
六十八歲,也過了暗中嘆息的年齡
抬棺出征,嘉峪關是第一個證人
三千里楊柳是第二個證人
被收復的天山南北,是第三個證人
“所慮者,惟國事;
所憂者,晚節也。”
只有熱血浸泡的雄心才能匹配這樣的襟抱
只有廣袤的國度,才能收留落日
5
一千四百座魏晉墓葬相約于嘉峪關的
戈壁灘深處,沉睡了一千六百年
驛使圖。配種圖。采桑圖。濾醋圖
期待著牧羊人張書信發現
它們:偉大的藝術
不乏滄桑,也接受偶然的命運
一千四百座魏晉墓葬相約于嘉峪關的戈壁灘
深處
本身就是奇跡——何況一磚
一畫,何況早于敦煌壁畫的身份
6
逆景,側影,春風不度。通行證仍在使用
“關照”一詞,已更換門庭
有人在撿風礪石,有人穿上了
仿古服裝,騎在駱駝上做著出關的樣子
長城降為景觀,絲路僅剩記憶
在邊陲鎖鑰的蒼茫中
旅游愛好者允許沖著鏡頭打出
勝利的手勢,他們喜歡
面對取景框留下一些與背景無關的面孔隱
于暮色
7
西部向西,佳人尚未抵達,晨昏更疊的
嘉峪關,已經聳立了六百年——
橫遭虛擬的寫作向來算不上
嚴峻的考驗:水袖舞處,長城酷似積木
征旅也有回首。扼守關隘的風聲
逾越關隘,在通往機場
和火車站的快速車道上左顧右盼
嘉峪關,嘉峪關市,嘉峪關人
這些從蒼涼中打撈出來的瑰麗足以安置世
間的贊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