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臻+霍相宇
摘要:分析了當前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強化質量監督隊伍建設、改進質量監督方式、推進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完善工程質量監督配套法規四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對策建議,為提升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水平進行了實踐探索。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法規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筑行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各種新型的、先進的施工工藝被廣泛的應用到工程實踐中,建筑工程項目的規模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復雜、需要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但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不僅關系到整個工程的成敗,而且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如何實現對工程質量的有效監管,提高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水平,這是所有工程質量監督人員面臨的任務。
1 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監督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人員主要任務是對參與工程建設的施工、設計等單位的行為進行監督,監督對象主要是從事施工、設計等的專業人員,因此不僅需要在設計、施工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還需要具有從事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豐富經驗。然而,目前很多地方的建筑質量監督工作人員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素質要求,一些地方甚至是隨便安插一些人進入質量監督部門,根本沒有考慮監督人員的專業經驗、專業知識和專業素質,造成了工程質量監督部門人員素質無法滿足監督工作需要。
1.2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緩慢
在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過程中,信息網絡化有利于加快信息傳遞和反饋速度,促進質量監督信息的共享,推動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執法的公開、公平和公正,提高監督工作效率。但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很多地方的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主體由于受到領導重視程度不夠、經費落實不到位、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等因素影響,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建筑質量監督信息系統,質量監督信息化進程緩慢,仍然以傳統的監督方式為主,工作效率低下。
1.3監管法規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執法的主要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在規范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建設工程施工方式發生了一定變化,現有的法律法規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已經逐漸暴露出很多缺陷,加之相關配套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可操作性不強,一些法規條文之間存在沖突,給工程質量監督執法帶來許多問題。
1.4監督方式相對單一
實際工作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主要采用的是單一的實物質量監督方式,但由于建設工程具有工期長、多專業、多工種和材料設備多品種的特點,單純的實物質量監督無法實現對工程建設參與各方質量行為的全面監控,施工幾百天,“判斷”一陣子,僅僅依賴質量監督機構的幾次到位,難免會使監督的全面性受到約束,造成對工程質量無法全面準確的核驗、評定和有效控制,不能充分保證政府質量監督部門監管的有效性。
2 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對策
2.1改進質量監督方式
面對工程質量監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有針對性改進質量監督方式,建立有效可操作的監督方式。
2.1.1 健全完善工程質量監督告知制度,工程建設一開始就應明確將質量監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內容和手段告知建設各方,讓工程建設各方能夠自覺按照質量監督要求規范質量行為。
2.1.2 建立行為監督與實物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運行機制,質量監督機構應將工程建設各方的質量行為、結果均列為監督對象,通過采取日常監督、監督巡查和結構工程季度大檢查等形式,對影響工程質量的全要素實施全覆蓋監督,實現從單一實物監督向建設各方質量行為監督的延伸。
2.1.3 完善以隨機檢查為主的監督檢查方式,重點加強對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環境質量和與此相關的工程建設行為的隨機巡查和抽檢,改變原來的預約式、通知式的監督檢查方式,保證檢查內容和部位能夠真實反映施工的質量狀況。
2.2強化質量監督隊伍建設
質量監督隊伍是實施工程質量監督的主體,質量監督隊伍的規模、能力和素質,直接決定著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2.2.1 應積極爭取人員編制,采取公開選拔方式將高素質人員吸納到監督隊伍中,逐步壯大質量監督隊伍。
2.2.2 加強專業技能教育培訓,重點抓好一線監督隊伍技術標準、業務知識、專業技能和法律法規的培訓,促使監督人員通過培訓盡可能多的擴充知識,提升業務能力。
2.2.3 實行質量監督人員高門檻準入,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做法,推行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工程師資格制度,所有監督人員必須持有相應注冊資格才能上崗,倒逼質量監督人員提升自身素質。
2.3推進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
構建建筑工程質量監督信息系統,①可以為質量監督過程中各類信息的記錄、處理、分析等提供極大的便利,減少人為操作帶來的誤差,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②可以對工程項目監督實現即時的信息掌握和差別化質量管理,在同等人員配置下能夠降低管理難度,提高質量監督工作效率。正是基于建筑工程質量監督信息系統的優勢,推進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可以有效緩解目前我國每年新建建筑體量大幅增長給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帶來的巨大壓力,降低質監人員工作難度,提高工程質量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也可以方便社會對工程質量的監督,保證質量監督的公開公正和陽光透明。
2.4完善工程質量監督配套法規
縱觀發達國家成功的管理經驗可發現,在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對建筑業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完善建設法律體系上,健全的建設法律體系是建筑市場高效有序運作的根本保障,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健全完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法律法規,加快相關立法進程,及時修改完善和實際不相符的規定,鼓勵支持地方根據自身的實際調整地方性的建筑法規,確保監督工作進行的合理有序。
3 結束語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對于工程建設非常重要,但現階段我國在建筑質量監督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想要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必須深入研究分析建筑質量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在優化建筑施工的同時提高監督工作效率,落實監督的作用,為提高工程質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廖品槐.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陸慶.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現狀與對策[J].山西建筑,2007,33(7):227~229.
[3]盧秀生.淺談建筑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建筑設計管理,2012,(6):27~29.
[4]陸建秋.探討建筑質量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8):36~37.
作者簡介:胡臻,身份證號碼:410102197603211517
霍相宇,身份證號碼:410182198805140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