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的深入,給建筑設計不斷地帶來了新的觀念。建筑室內功能、室內裝飾材料和設施設備更新換代的周期也日益縮短,本文結合室內設計和建筑裝修探討了室內環境藝術風格和建筑文化的融合關系。
關鍵詞:建筑設計;功能;風格;文化
建筑是經濟文化、科學技術、藝術審美、歷史淵源結合體。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和建筑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水準。并且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如何把握時代的變革,積極引導全新的設計風格,這需要建筑設計師用全新的理念與創新意識去面對。
1 建筑文化的內涵
建筑文化是指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屬地區的地域特征等在群體或個體建成環境的反映。而此“文化”是由“內核”文化與“外緣”文化構成的。“內核”文化是指一種文化長期以來形成的本質的東西,它是古老的、純種的、發育完善而自生根的文化;而外緣文化是新形成的文化,或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包容,它是年青的、非純種的,發育尚不完全,也非自生根的文化。內核文化具有強大的持續傳延能力,當我們起越一個地區建筑的表象內容去追尋隱匿在其背后的淵源所在時,就會發現其本質的東西、精髓的東西是一脈相承的。
當然建筑文化也會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而前進、更新。其發展、更新有兩條途徑,一是靠“內核”的裂變或聚變而產生巨大能量推動自生的更新變化,由于其動力來自于內核本質結構之中,因此其變化是主動的、有秩序的,它與自生文化的關系也是一致的、和諧的。例如另一種途徑是靠“外緣”文化的影響。“外緣”文化的作用一開始可能是生硬的、被動的、無秩序的,但通過長期對內核文化的沖撞和滲透,推動“內核”文化發生相適應的轉化。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兩條途徑往往是同時存在,共同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進步,實現實質性的升華。
在當今這個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吸收、包容外來文化的精華,使其恰到好處地融匯于自身地域文化的“外緣”,繼而逐步向“內核”轉化,更是文化發展、進步的重要途徑。這種對異文化有選擇的借鑒、吸收將創造出更富有時代意義和生命力的新建筑。
現代建筑使用的物質材料主要是混凝土。它可以容易自然地表現以“石”材為主,西方建筑“凝重”的文化特征,但通過鋼筋混凝土來刻畫表現木構架的造型形式,難以從本質上表現日本建筑特有的“輕盈”文化特征,日本建筑師通過鋼、木、混凝土的復合型現代建筑材料,綜合運用結構形式的表現,尤其是對細部構造的大量研究,將日本的建筑文化特征表現的淋漓盡致,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文化與新技術、新材料之間的,成功地實現了文化的“外緣”向“內核”的轉化。
同屬東方文化范疇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緣”向“內核”文化的成功轉化,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華夏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歷史沉積,內核質量亦趨龐大,表現出了巨大的獨立性、純正性和遺傳性。在為悠遠的歷史文化而自豪的同時,這種“內核”文化又顯得負荷過重、進程緩慢,對外來文化的反應能力及接納能力相對不足。因此為擺脫其自身文化“內核”過于負重的不利因素,站到吸收“外源”文化的有利地位,接納人類所共同擁有的現代文明精華,并將其消化、吸收、革新,使之溶入為中國建筑文化的“內核”之中,并加速實現這一轉化,是我們這一代建筑師將要不懈努力的。
2 對建筑外飾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關系的探討
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論是物質技術的,還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歷史的延續性。追蹤時代和尊重歷史,就其社會發展的本質講是有機統一的。
2.1 現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建筑文化的多層次性
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建筑物質財富和建筑精神財富的總和可謂建筑文化。它是人類建筑活動方式和建筑產品的總和,是社會文化中的一個局部層次。具有自己的對象和內涵,建筑文化的本質在于它是環境文化,生存文化,社會文化和歷史文化。建筑文化由內到外可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層形態是物,即它的物化形態,主要是建筑物材料的選用,所處的地理環境等客觀的物所反映的;第二層次,中間形態是物結合,也可稱作精神意志的外表。如各種規范、法規和創作理論等;第三層次,是深層形態即心,是某一文化的整體精神,如倫理道德、宗教感性、民族習性和價值觀念等,它直接指中層的變化,它無聲無形,只有思考,分析才能感知它的存在。外層的建筑文化較松動,容易改變,越往里越穩固,觀念的東西最難改變。大多數建筑是器物性文化,重在功能即使用。
現代社會生活的多元性決定了現代建筑要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就必須具有多元性,而不能是一元的,單一的。建筑的作用在于給人類提供活動的場所,而現代人們的活動是多樣的,建筑類型也具有多樣性。居住建筑,商業建筑,工業建筑,公共建筑、紀念性建筑等等都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要求。現代建筑文化也就不同,居住建筑、工業建筑追求的是經濟適用,公共性建筑則追求更多精神層面上的東西。工業化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現代建筑也在世界遍地開花。東西方的社會形態結構是不相同的,生活習慣,習俗等等都不相同,社會文化也不同,因此在相應社會生活形態中的建筑文化也是不同的。現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源于現代社會生活的多元性,各個民族,地域的衣、食、住、行都的多元的,因此,現代建筑文化也就具有多元性。
2.2 現代建筑文化的發展趨勢現代建筑文化具有包容性,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它是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的
科學技術社會生產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在推動著建筑文化的發展。新的思維觀念促進了新的建筑理論的發展,在科學化、合理化、系統化的建筑設計管理體系中,一系列新型建筑材料在應用科學技術中誕生。 在現代化建筑建設中,人們必然會希望建筑品的物質屬性更符合現代生活的要求,更富有文化氣息,建筑師們則需要研究時代的新需求,設計出更具有時代精神,更為人們欣賞和享用的現代化建筑和室內設計。
作者簡介:
張龍龍,身份證號碼:41052719880601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