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頓莊園》(以下簡稱《唐》)為當下熱播英劇,它被稱為英國版的《紅樓夢》,劇中女性服飾精美絕倫,再現了英國20世紀初炫麗的服飾藝術,本文根據服裝史的研究方法,以1912年~1925年的時代背景,把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本文的時間界限,分戰前、戰中、戰后三個部分剖析《唐》中具有時代特征的服飾風格。
【關鍵詞】《唐頓莊園》;女性;服飾;風格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178-01
20世紀初,人類社會在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上都有了令人目眩神迷的進步,生產力的進步促使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服飾風格也隨之改變:自然、舒適、簡潔與健康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其服飾形制與前幾個世紀相比也在發生著徹底的革命。
一、第一季:戰前1900年—1914年以“S”形為主
《唐頓莊園》第一季的故事發生在1912年到1914年,這是戰前女性服飾從古典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歷史時期。劇中人物服飾主要以10年代風格為主,這一時期有魚骨的裙撐已被徹底摒棄,法國女子沙洛特改造了傳統胸衣,將緊身胸衣的上部邊緣從乳房中部挪到乳房下部,使乳房解放出來。當時的女裙多呈長長的喇叭形,裙長多拖至地面。從1907年開始,緊身胸衣的S形曲線開始趨于緩和,胸衣的長度向下延伸,腰圍放大,臀部收縮,緊身胸衣的線條趨近直線,使女裝外部構造也相應變成直線。從此沒有緊身胸衣的“S”形的服飾造型打破古典主義的洛可可、巴洛克、克里諾林和巴斯爾長裙,開始向現代主義服飾設計風格發展。
劇中其他人服飾都具有10年代新的特征,以芭蕾舞劇團服飾影響為節點,人們把時尚的路線開始轉移到東方藝術風格上來。吸收希臘羅馬裙袍、日本和服、中國旗袍、印度莎麗和阿拉伯長裙等東方服飾的優點,通過設計師融入到適合歐洲女性的身材上并使英國女性顯得優雅浪漫。最終的結果就是服裝整體造型輕快流利,簡單輕松,夏季面料輕薄飄逸,冬季面料一如俄羅斯天鵝絨厚重,色彩艷麗,同時用金銀的絲線和亮片裝飾、刺繡點綴出具有東方風格的圖案。
二、第二季:戰中1916年—1918年軍裝風格
第二季故事發生在1916年到1918年的戰爭期間,整個歐洲大陸處于動蕩之中,俄國貴族逃亡英國的殘酷事實,以往太平糜爛的生活不復存在,經濟基礎的改變直接影響到男女服飾的改變。由于戰爭的需要成年男性都上了戰場,留在戰爭后方的女性必須參加工作,簡潔的服飾,各種軍裝元素是這一時期最大的特點。具體表現為服裝整體造型多如軍裝,剪裁寬松、面料廉價和便于水洗,裙裝開始變得短小,露出腳踝,簡單的直筒裙開始流行開來。
三、第三季—第六季:戰后1920—1925年直線型裙式
第三季開始于1920年,這是一個思維多元化的時代,一戰結束,伴隨著經濟的復蘇,藝術也在持續升溫。20世紀10年代到20年代,外來文化的進入撼動了時尚界的審美傳統,婦女思想進一步解放。隨著女性社會經濟地位抬升,女服不斷的推陳出新,并發生了質的變化,制造出空前繁華的景象。同時20世紀20年代被裝飾藝術所侵占,其影響遍布生活各層面。在服裝史上被稱為“女男孩時代”,指以巴黎為中心的女性服裝男性化的趨勢。女服的普遍特征是:1.日常穿的裙子長度再度縮短,直至膝的長度為標準,這是女子服飾一個突破性的轉變,裙子呈直線型,腰線也低到腰部以下且下身裙子邊緣不規則剪裁,形成不規則的形狀;2.裙子的腰部兩邊有兩片長過裙擺的面料垂下,這種面料可以是和裙身保持一樣或不一樣的材質,在視覺上形成很強的沖擊;3.對東方風格的追求,體現在裙子的面料、圖案和造型上,如俄國的天鵝絨面料和印花、日本花卉圖案和日本和服造型;4.在肩部或腰部用大花朵裝飾;5.皮特潘領子開始從20年代流行起來,或者稱為“娃娃領”,大大加強了人們的孩童氣質;6.冬季的皮毛大衣有獨特的裝飾特點,一般在領口、袖口、下擺處用動物毛裝飾,顯得華貴大氣;7.在夜禮服中,特別是以淑女著稱的英國,雖然女子夜禮服大多長至腳面,但是坦胸露背的設計開始出現,長長的項鏈穿脖而過,垂在胸前,從此女人柔美、性感的軀體被直線造型修飾得更加嫵媚多情。
四、總結
縱觀以上對《唐》中女子服飾的分析來看,1912—1925年期間英國的女子服飾相對于19世紀的女裝異常活躍,隨著歐洲女性主義解放的呼聲日益強烈,女性地位得到提升,追求自身的時尚與舒適健康變得更加重要,加上當下女性服裝設計師如加布里埃爾·博納爾·夏奈爾的設計與引導,使得西方服飾更新換代的速度愈來愈快,它逐漸打破本身服飾的固有模式,以十年一個風格的速度與法國一道保持著刷新服飾形式的速度。服飾時尚密切與穿著的實際需求聯系起來,并受新藝術運動、表現主義、未來主義、構成主義等現代化藝術流派的影響。設計師把當下最新的藝術風格表現在服裝上,使服裝的創新與其他藝術一樣向著事物本質美的趨向,形成一定的規律并走在時代創新的前列。
參考文獻:
[1]卞向陽.服裝藝術判斷[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劉瑜.中西服裝史[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2.
[3]張乃仁,楊藹琪[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
丁曉延,碩士,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