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穎


摘 要:微課在最近幾年里得到了相關領域的高度重視。所謂微課,實際上是在網絡教育資源進行運動的過程中衍生出來的,并且得到了國內外相關研究人員的不斷研究。依據研究微課在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中的具體應用及其現實需要,筆者根據自身情況站在課堂實施的角度,較好的呈現出微課教學手段對機械類專業學生培養綜合能力等方面帶來的益處,提供給相關教育人員,供以借鑒。
關鍵詞:機械類;專業基礎課;微課
所謂微課,簡單的說是教學視頻當作重要的載體,并在教學目標得以確定的基礎上,通過短小的影片,集中闡述一個問題的小課例。和以往教科書、PDF等相關教材進行對比,微課呈現出來的視頻是具有動態性的,不但配有文字,而且還能夠聽到教師的聲音、教師肢體語言等,通過實驗等方法演示更多的媒體內容。由于微課的誕生作為一種創新的資源有著較多的優勢,例如短、小等特點在相關領域得到了普遍的認可,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做出重要的貢獻。
1 微課的研究現狀
1.1 國外研究現狀
所謂微課,這個概念最開始的時候來源于國外的“微課程”。主要是在國外一位著名學者提出的“微課程”的概念,他提出了將大概60分鐘的課程縮減到一分鐘之內的相關建議,這種研究人員制作出來的“微課”視頻達到了引導的效果。顯而易見的是,該課程的實施在國外引起了諸多人士的重視,并且大部分都使用到翻轉課堂教學及其相關非正式培訓學習中,不但為相關學習者提供重要的學習資源,而且還為一些教育人員開發微視頻提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國內研究現狀
對于我國國內研究現狀來說,某城市已經提出了關于“微課”的這個新興詞語,在后來不斷的發展中成為了相關學者關注的主要內容。我國國內一些研究人員主要對“微課的含義”、“如何建立微課”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顯而易見的是,從上述文章中可以看出,微課程屬于當前一種創新的教學資源,在我國研究方面來看慢慢升溫并產生了初步的效果,然而在研究方面還比較匱乏,通常呈現出文獻數量不多、研究范圍不寬等不足之處,特別是對于微課設計、評價等方面研究不多,微課和具體使用情景整合的使用形式還需要相關研究人員做好進一步的分析。
2 微課在機械類專業基礎課中應用的依據
2.1 理論依據:微型學習理論與情境認知理論
微型學習理論認為,若信息被拆分成為更小的學習單元,或學習以小步子進行,那么人們的學習就會更好、更有效、更簡便、更加充滿樂趣。微型學習理論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重視學習情境、資源、活動的創設,使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和意義建構。微課的出現契合了微型學習理論“微、小、輕、快”的意蘊,必然以微型學習理論做指導。依據該理論,結合中醫藥專業基礎課程特色和定位,要求我們將課程的宏內容進行細化分解,設計微課程教學活動,與現實教學情境整合來呈現課程教學內容。
2.2 現實依據:教學改革的迫切形勢
以“機械類”課程為例,該課程作為機械專業中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對機械進行制圖及其相關理論進行論述。課程開設十多年來,學生普遍反映較難,主要體現在:一是因為許多機械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二是課程對數學功底要求高,遇到復雜計算學生較為吃力;三是因為知識點間的銜接很緊密,學生一個環節沒弄懂,后續內容學起來就犯難。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們在教學中采取的辦法有:將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引入課堂,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遇到復雜計算時,采用傳統板書的形式,便于學生理解。但經過教改實驗,這些方法仍然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此情況下,我們嘗試利用微課開展課堂教學改革。
3 微課在機械類專業基礎課中的應用策略
本文主要以某省開展試驗課程的具體案例作為主要對象,并經過認真的思考以后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接著依據分工設計來對微視頻課程的有關資源做好開發工作。相關教育人員需要對微課建設方案做好認真的制定,并且需要對思維導圖的引入引起高度重視,進而減少學習者在處于碎片化的狀態下不知從哪里著手等情況的出現。以下對微課的設計流程及其使用進行了深入分析。
3.1 設計流程:嚴守“五個”步驟
相關人員需要站在以下兩種理論上進行設計,一種是微型學習理論;另一種是情境認知理論。由于微課設計開發需要和教學環境有機的結合,并始終以“解決什么問題”“應用效果如何”等相關問題開展,并且在整個流程中都要遵循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前期分析;第二個階段是方案設計;第三個階段是素材準備;第四個階段是開發制作;第五個階段是測試評價,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3.2 教學模式:“三備-四步-一復習”
微課應用模式的構建可以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展開。課前,學生登錄課程學習平臺,觀看微視頻和數字材料,完成概念性知識點的學習,并進行課前測試練習,將自主學習時碰到的疑難問題進行登記。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材料、測試練習和筆記疑難情況,對課程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教學反饋進行設計。課中,教師結合互動平臺的問題反饋調整教學內容,通過微視頻引入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課堂知識講解、課堂知識應用和課堂小結。課后,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來復習回顧學習內容,形成“課前、課中、課后”相結合的“三備-四步-一復習”的微課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當前經濟水平的日益發展下,微課這類新型課程也得到了相關人士的普遍關注,筆者依據自身多年經驗從以上幾個方面對機械類專業基礎課中使用微課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為微課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更高的利用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并滿足當前教育行業的發展需要,對進一步推動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加以完善創造有利條件。相信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能夠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從而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培養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邢倩,張優賢.微課視角下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教學設計[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6).
[2]王敏,周樹道.仿真軟件在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13).
[3]席雷平,陳自力,齊曉慧.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網絡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09).
[4]樓旭陽.思維導圖在自動控制原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1).
[5]郭愛文,余亮英.“自動控制原理”在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