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霄
摘 要:電子白板因其功能強大且使用方便,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但使用中要加強與傳統教學方法的融合,處理好電子課堂與教師面授、電子教具與實物教具、白板與黑板的關系。
關鍵詞:電子白板;電子課堂;教師面授;實物教具;板書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我縣中小學各班級均安裝了電子白板。電子白板因其功能強大、使用方便,深受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喜愛。但電子白板在給廣大師生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就電子白板使用中的幾組關系進行探討,供同仁們參考。
一、電子課堂與教師面授的關系
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普及使網絡教學資源的搜索與下載變得方便快捷,在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每一節課,幾乎都有完整的電子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在使用這些資源時,是“拿來主義”式的直接引用。有些是直接播放給學生觀看,上課變成看課;有些是先上課,再重復看課,表現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于把上課變成看課,我曾笑談:“如果把電子課堂看一遍就行了,恐怕我們就要下崗了。如果教師還有存在的必要的話,就只剩下些錄課教師了。”而對于已上課再看課,看課中無對比、無討論,無非是為體現電化教學而為,純粹是耽誤學生的時間。
電子課堂中的學生是“他”,而不是正在學習的“我”。在使用電子課堂輔助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揚棄。學習別人的精彩設計與動態生成,學習別人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同時,更要發揮“我(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寫一寫等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悟、成長;發揮“我(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引導、觀察、調整,開展符合我的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而在借鑒與互補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電子教具與實物教具的關系
電子白板的使用,能把復雜的操作活動、抽象的算理,通過精美的課件展示,變得簡單、明了。于是,不少教師上課只帶個U盤,均衡發展驗收中配備的實物教具成了展品,束之高閣。
但在小學階段,因學生心智發育水平低、學習知識內容淺等原因,還是要以實物教具的操作與演示為主。如關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用等底等高的圓柱裝滿水倒入圓錐中,倒三次正好倒完,且把圓錐倒滿。從設計課件的角度思考,完全可以設計為正好倒四次,且正好倒滿。在觀察現象、得出結論的過程中,隱藏著電子實驗的假象性、欺騙性。在觀察實驗與操作實驗之間,兩種活動所產生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在操作實物的過程中,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多感觀并用,在感悟與體驗中獲得知識、促進成長。
三、電子白板與實物黑板的關系
實施新課改以來,對于板書的研究仿佛被遺忘。電子白板的使用,則又是一次對粉筆的革命。白板可以隨手而畫,顏色選擇更多樣,且擦拭方便,不留痕跡。教師終于可以放下手中的粉筆,熟練地使用起電子筆,且免受吸收粉筆末之苦。一節課下來,學習內容就像放電影一樣,一個畫面接著一個畫面。電子白板使用的方便性毋庸置疑,但其播放速度快,一些重要的容也是一閃而過。整個教學過程結束后,留在白板上的永遠只是最后的一版內容。到課堂總結時,能夠讓學生看得見、能用來歸納提煉本節課核心內容的東西什么也沒有了,學生談起收獲來不著邊際、抓不住重點者眾多。
如四年級“商末尾有0的除法”一課,學習除法運算650÷5和245÷8。教師先讓學生試算,在實物展臺上展示自學成果,再看課件上的規范豎式(教材圖片),通過對比優化,大家一致認為教材上的算式簡便且美觀。而在課堂總結中,因黑板上只有課題,學生對豎式書寫需要注意的問題說的比較分散。我認為,在綜合運用實物展臺、白板展示、教材范例等媒體資源的同時,教師也應高度重視傳統黑板板書,把規范的豎式書寫格式,一筆一畫地寫在黑板上。在教師示范書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感悟,提升認識。而在整節課中,規范的除法豎式都應展示在黑板上,使其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以達到白板與黑板的有機結合。
總之,電子白板的使用,在發揮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習內容、化抽象為直觀等方面作用的同時,也要注意別讓電子迷了眼,要加強電子白板使用與傳統教學手段的對接與融合,有揚棄的選擇運用,以期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