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麗
摘 要:生動有趣的情境能帶動學生快速進入數學課堂,幫助學生融入生活中,積極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再感覺枯燥無味;有效的問題情境圍繞目標而出現,為教學服務,幫助學生不自覺地突破重難點;借助各種方法途徑、技術手段,優化問題情境,讓學生用數學知識靈活解決生活問題,從而體味數學的魅力。
關鍵詞:優化問題;情境策略;數學;有趣
生活中,提起數學,人們腦海中想到的就是沒完沒了的計算,沒完沒了的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人們對數學學科的側重也只重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數學思維的教學研究,忽視了數學本身所特有的美,這也難怪學生中會出現一部分孩子感覺學數學越來越吃力,越來越枯燥。
數學大師陳省身在北京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為青少年數學愛好者題詞:“數學好玩”,我們在教學中也不難發現,數學是有好玩地方的,只要我們設計得當,數學就會越來越有趣,這就是我們推崇的優化數學問題情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而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核心,如果創設的問題情境有效,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讓數學變得有趣。下面,筆者就從創設怎樣的情境合適、引出怎樣的問題有效、如何優化問題情境三個方面討論具體的方法策略。
一、創設怎樣的情境合適
小學數學情境圖教學提倡了很多年,情境圖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把數學和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了解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科書中每一個信息窗都為我們提供了情境圖,學生也樂于去感受不同的情境,把數學的知識點融入情境圖中,當然,這里的情境圖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
例如,青島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這一計算單元的情境圖是帶領孩子們感受風箏工廠的訂單、生產、裝箱,數學的計算不知不覺在工廠里面完成了,在練習中,擴展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混合運算”這一單元則是和孩子們體驗了田地里水果采摘的快樂,這樣的情景串把數學學習的樂趣發散得淋漓盡致,計算的枯燥感在生活感悟中蕩然無存。
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能拓展學生知識面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總之,創設什么樣的情境都是圍繞教學服務的,不脫離知識點,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使數學知識接受得更加容易。
二、引出怎樣的問題有效
情境為問題設計,問題為教學目標服務,設計有效的問題需要對情境引出的問題進行選擇,圍繞教學目標,為接近教學重難點而提出問題。
從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入手,循序漸進進入課堂教學。將數學問題設計成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小問題,小步調地走進重難點。比如,聽過一節“因數與倍數”,教師提問: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是什么關系?這一問題是學生易于回答的,而且父親和兒子的關系必須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單說一方,教師進而追問:“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關系?”學生思維活躍起來,有母子關系、師生關系、姐妹關系等,進入數學課堂,你會發現一些數也存在類似的關系,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對因數和倍數的關系把握住了。
設計別樣的情境,帶著學生進入生活體驗。例如,二年級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一課,教師播放了一段三個孩子在工廠里面自己動手制作長方形保護牌的視頻,學生對工廠里的事情感覺新奇,自然注意力比較集中,視頻中的三個孩子不斷感覺制作出來的長方形不太像,又不斷改進他們的作品,教師順勢提問:“哪個地方不太像?”“怎樣才能像長方形?”進入了探究長方形特征的環節。
三、如何優化問題情境
為了讓問題情境更加突出效果,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數學信息窗都是社會生活中的內容素材,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搜集主題圖片、視頻、音頻,突破時空的限制,讓孩子們看到并感受到生活中的故事,他們會對自己要提出的問題或要解決的問題更感興趣。比如,青島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走進動物世界,教材僅僅呈現了蜂鳥的體長、蛋的重量、信天翁的翅膀長度及蛋的重量,而視頻的播放讓孩子們感覺鳥類的世界陌生卻神奇,原來蜂鳥才這么小啊,原來信天翁展開翅膀有這么大!驚訝之余,他們會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理而專注地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效果非常好。
將數學應用于生活,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學到了許多外部知識,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體驗了數學應用之魅力,更重要的是能使人深刻領會到數學來源于實際,又應用到客觀實際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境界,以改以往學生養成的“為學問而學問”的書呆子氣,及改變“為數學而數學”的做法,讓學生以真實的個體,活潑的朝氣,去研究與探索數學的學習。
就如華羅庚所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應用數學,發現數學的樂趣所在,用心去體會,枯燥的數學有它獨特的魅力,數學會越來越有趣,數學課堂也會越來越有意思。
參考文獻:
[1]郭富強.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17(9).
[2]謝輝.例談數學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幾種策略[J].中華少年,2017(9).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