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雪梅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上課學生思維積極,能夠配合教師的引導理解題意,解決問題。但是從作業情況來看,卻總是不盡如人意。有的學生讀題沒有耐心,解題思路存在問題,有的學生是因為粗心所致,也有的學生張冠李戴錯誤運用數學概念……這些暴露出的是學生薄弱的審題能力。
一、學生審題能力的分析
從以上現象分析可知,造成學生審題能力薄弱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閱讀數學問題過于心急,還沒有看清條件要素就著手解題。
二是學生的思維僵化,缺乏舉一反三的發散式思維,對數學問題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的解題思路,從而面對一些稍有深度的問題就顯得一籌莫展,理不清頭緒。
三是學生受知識水平所限,理解力欠缺,閱讀數學問題缺乏必要的邏輯性,對題中出現的數學條件不會解讀和分析。
四是依賴教師的“全程包辦”,即教師詳盡講述數學問題的解題辦法,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給予學生發揮主動性的機會,不是自己思維所得,學生也無法建構自我知識體系。因此就會出現學生課上聽得懂,課下遇到同類問題就會“茫然不知”的現象。在教師授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思想懶惰,要求在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概念解決數學問題時,并沒有開動腦筋認真思考,而是人云亦云,隨聲附和,瞞過教師的眼睛,而在實際數學問題解決中,就會出現遇題一籌莫展,解錯題,抑或抄襲他人作業的錯誤行徑。
那么,以上分析教師就要認真思考,列出解決方案,秉著“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及時教授學生審題的方法,從培養學生審題的興趣入手,逐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二、教給學生審題方法
(一)認真朗讀
通常學生面對一道數學問題采用默讀的方式,這其中就有學生因急于解答數學問題而對題中的數學語言瀏覽得粗枝大葉,未看清題,忽視了一些數學題中的關鍵字詞。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在日常教學中認真朗讀不失為一種最切合實際的良策。改默讀為朗讀,學生自然會全神貫注,集中精力一字一句地將數學問題讀出聲來,這一讀的過程就讓學生建立了與數學問題的直接關系,在腦海中印入了各種數學信息,不錯過任何一個具有數學價值的字、詞等,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思路漸漸明朗清晰,根據已知數學條件,調動自我的知識建構對問題進行仔細深入的解答。同時也為將來數學答卷奠定良好的審題基礎。
(二)悉心觀察,對題目意思能正確領會,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
在審題過程中,學生集思維于一題,做到悉心觀察題目,才能正確領會題中應有之義。從朗讀題目后進行逐字逐句的理解,對題中給出的條件作一重點標注,或者是通過羅列,從題目閱讀開始就逐條記載下每一關鍵信息。再進行理解,進入數學邏輯性思維,找出每一條件的聯結點,不放過任何一個潛在的數學信息。當然,這一觀察過程不僅需要正確地理解題目,還需要多角度、多思維展開。不局限于一個點,而是由此發散思維。例如,小花有6個蘋果,小明有10個蘋果,問,小花比小明少幾個?盡管這道題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在實際計算時,教師要啟發鼓勵學生從題中的已知條件延伸擴展問題,促使其多角度發散思維,首先全面觀察這道題目,在已知幾項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提出多少個問題?學生經過觀察、思考后,提出了“小明比小花多幾個?”“小明、小花共有多少個蘋果”。在學習了百分比后,這道題就更有大量的問題信息,如“小花占總數的幾分之幾”“小花比小明少幾分之幾”“小明占總數的幾分之幾”“小明比小花多幾分之幾”等等。
(三)重視認知的基礎
審題能力檢驗的是學生數學認知的水平。因此,當學生出現審題問題,教師要追根究底,分析出導致審題錯誤的原因究竟是學生哪方面的原因,這其中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認知水平是至關重要的。有時審題錯誤反映出學生數學底子薄弱的現實問題。教師就要對癥下藥,從幫助學生溫習、理解和鞏固基礎知識中提高審題能力,及時關注學生審題過程中概念模糊、基礎不牢固等問題,引導學生“回爐”——重溫舊知識,加強理解力,夯實基礎數學概念的認知。
(四)提高讀題興趣
引導學生走進數學問題之中,需要教師采用新穎的辦法和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讀題興趣。有的數學問題,教師采用提示性引導,列出主干條件,有助于學生帶著思考讀題,明確要點,為準確審題打好基礎。也有教師通過采用圖片展示或播放多媒體課件的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現數學問題,讓學生興趣大增,樂于讀題,主動思考,認真觀察和審閱,并從中發現關鍵要素,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另外,小組合作讀題、解題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強弱、優劣搭配,引導學生關注題目,并分設不同層次的問題,鼓勵每組學員各自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相互交流探討,相互補充未發掘的數學信息,從而讓學生在興趣中體驗審題的快樂,并最終通過解題獲得成就感和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提高小學生的審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日常數學活動中不斷強化訓練,先期通過激發興趣、朗讀審題、多面審題、回爐鞏固基礎等方法,加上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對數學興趣持久力的培養,來逐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