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衍俊+馬桂環
美術課是一門藝術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作畫情趣,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目的之一,學生有了情趣,才能用心去學,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而欣賞就是達到這一目的橋梁。
欣賞,對于學生的個性形成創造潛能的開發以及健康情感的陶冶等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欣賞可以學習美術基礎知識,訓練技能、繪畫,提高審美能力和繪畫鑒賞能力,學生可以了解一些藝術造型規律,親身體驗到美術創造的具體方法手段,從而提高對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在更高的層次上理解美術作品所表現的藝術魅力,有助于審美素養的形成。欣賞并不單純是老師講,學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而是讓學生進一步通過自己的觀察,通過動手來實踐體驗,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在感覺、想象、思考、感情、觀念等方面與美術作品相通相融。
一、精心選擇能夠被學生理解、接受的作品,讓學生欣賞
1.欣賞名家名作的主要繪畫形式及創作思想
如:在欣賞《千里江山圖》時,為了激發學生情緒,我首先向學生介紹這幅鴻篇巨作。全圖長1191.5厘米,高51.57厘米,是我國古代繪畫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其次,我又向學生介紹這幅巨畫的繪畫方法,作者是用了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和工整秀麗的青綠畫法。最后,我提出問題:知道這幅作品的作者是北宋畫家王希孟,是他在十八歲那年用了半年時間完成的。講到這兒,學生的興趣更濃了,作者描繪出了大自然的雄偉壯麗,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深厚感情。通過欣賞,使學生對傳統山水畫的繪畫形式有所認識,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弘揚民族傳統,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鞏固階段向學生介紹審美是青綠山水,以及中國畫的材料、工具以及不同于其他繪畫的特點
結合我的介紹,仔細地欣賞畫面,畫中山巒起伏江河浩蕩,在有限的平面空間中展現了千里江山的遼闊和壯麗。山水之間不僅有村落房屋、橋梁樓閣、漁船客舟,還有飛鳥車馬、行人漁夫,內容豐富而有生活情趣,景物安排有主有次,虛實相生,畫面開闊而深遠。通過鞏固欣賞,使學生生情入境,從而加深了學生對美麗祖國的熱愛。
二、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是通過音樂,認識世界最有力的武器,所以音樂是教學中內容最豐富、知識面最廣、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種教學形式。
1.準備階段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能夠通過感受音樂的情感,產生想象與聯想,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思想和生活意境。學生有了初步的欣賞能力后,在學習繪畫時,能理解繪畫內容,展開想象,感受作品情感的能力也能相應提高。他們能較快地接受老師的啟發,繪畫時投入情感,并在繪畫過程中學會自我欣賞,互相欣賞,從繪畫中獲得較完整的心理感知,領略繪畫的藝術美,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我改變以往上課出示掛圖、幻燈片,糾正作業錯誤或提出內容、目的的順序。課前5分鐘到教室,播放學生熟悉的兒童歌曲或音樂,激發學生作畫情緒。
2.講授階段
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可產生無限的創造力。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我讓學生欣賞一些有意境的歌曲。如我讓學生聽《山谷靜悄悄》這首歌曲之后,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
(1)這首歌說的是審美季節?
(2)這是審美地方的景色?是怎么描述的?
我讓學生把歌曲再聽一遍,清晰、甜美、富于藝術魅力的歌曲使學生情緒高漲,紛紛舉手回答。最后我問學生:你能把這首歌在畫面上表現出來嗎?試一試怎樣?在學生作畫時輕輕播放《山谷靜悄悄》的曲子。因為音樂有助于記憶,悅耳的音樂可使人鎮靜,從而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另外,絢麗的音樂可引起學生的聯想,增強想象力。此刻學生入境冥想,全身放松,音樂背景與學生的心情自然和諧,渾然交融,效果十分好。
三、詩文欣賞
現在的學生,每人都能背誦出幾首詩,有的學生甚至能背十幾首,在學習《可愛的小動物》之前,我選背了杜甫的一首詩《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我讓學生想一想,在這首詩中有幾種動物,都是什么顏色,因為學生對小動物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所以興趣盎然,紛紛動腦筋,想出來的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詩文欣賞能使學生把所要學的美術知識與文學知識聯系在一起,既增強了趣味性,又擴大了知識面,詩畫結合,情景交融,有力地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當動畫及優美文字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思維頓時豁然開朗,他們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情感處于最佳狀態,加入娓娓動聽的語言啟迪,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其思維產生豐富的聯想,腦海中同時再現了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從而解決了繪畫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并使學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潤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新知,開闊了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認識能力,為學生的繪畫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不同欣賞課的開展,開發了學生的潛力,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欣賞課,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營造了有益的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的作畫情趣,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習質量。
編輯 趙 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