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玉,張會芳,高 玉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250132)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劉 玉,張會芳,高 玉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250132)
目的 探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臨床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全程健康教育,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疾病知識認知度以及治療依從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增加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疾病知識認知度,幫助患者控制血壓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全程健康教育;糖尿病;應用效果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終身性的疾病,晚期會出現各類的并發癥嚴重的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病程長、患者對糖尿病的疾病的相關知識認知度低、治療因從性差等因素影響,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容易出現心、腦、腎、眼底、大血管以及周圍神經等多種的并發癥,嚴重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患者進行全程的健康教育對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有著積極的意義[2]。本文就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8.5±9.8)歲,病程4~20年,平均病程(10.8±5.23)年。此次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審批,入選標準:1)年齡在40~75歲;2)《WHO糖尿病疾病診斷標準1999年版》中的相關診斷標準;3)知情并同意參與此次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有惡性腫瘤等嚴重并發癥者;2)病情危重者;3)妊娠期、哺乳期婦女;4)合并有癡呆、意識障礙、精神類疾病、語言障礙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血糖測量、監督服藥等常規臨床護理模式。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全程教育護理模式。具體方法:①制定方案:患者入院后對患者進行文化程度、病程、飲食習慣、作息規律、疾病知識認知度等各項資料的收集,結合患者的實際需求和病情,設置連續的、動態的健康教育計劃。②教育時間設置:教育時間主要為患者入院后、離院時以及離院后。③健康教育方法: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知識掌握程度采用開設專門的疾病知識宣傳欄、發放疾病知識宣傳手冊、播放相關的影音文件、面對面教授等方式;離院時:主要采用發放離院注意事項單、面對面教授等方式;患者離院后:主要采用微信、電子郵箱、QQ等網絡平臺,電話回訪,家庭訪視等方式。④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血糖自我監測方法以及必要性、飲食指導、藥物的使用和存儲知識、運動指導、心理狀態評估護理等各方面內容。
1.3 效果評價標準
血糖控制達標是指:連續3個月及以上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血糖控制不達標是指:患者連續血糖達標的時間不足3個月。采用100制對患者的疾病知識認知度進行評價,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度越高;采用10分制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行評價,得分越高代表治療依從性越高。采用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100分,85分及以上代表滿意,60~85分之間代表一般,60分以下代表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血糖控制達標率以及滿意度情況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達標率以及滿意度對比[n(%)]
2.2 兩組患者的相關評分情況
對照組患者的疾病知識認知度評分為(50.1±4.1)分,治療依從度評分為(6.1±2.3)分;觀察組患者的疾病知識認知度評分為(87.4±2.3)分,治療依從度評分為(8.6±0.7)分;觀察組的疾病知識認知度評分以及治療依從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因其具有病程長、發展慢、并發癥多的特點,若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很容易并發心、腦、腎、眼底、大血管以及周圍神經病變等多種并發癥,晚期可發展為晚期腎病、視力喪失、下肢截肢等嚴重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對患者的預后有著積極意義。但我國多數糖尿病患者存在自我監控能力差、疾病防治知識認知度低、出院后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致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低等問題,導致患者的血糖控制不達標。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從患者入院后、離院時、離院后等各個時間段依據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實際病情對患者進行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血糖自我監測方法以及必要性、飲食指導、藥物的使用和存儲知識、運動指導、心理狀態評估護理等各方面的干預指導,可以有效的改善這一現狀。
綜上所述,在對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增加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疾病知識認知度,幫助患者控制血壓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 國 歌,王劍鋒.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 2015,20(04):74-76.
[2] 馬維針.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06):75-76.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4.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