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莉,馮喜萍
(解放軍第二六四醫院內分泌科,山西 太原 030000)
協同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
趙莉莉,馮喜萍
(解放軍第二六四醫院內分泌科,山西 太原 030000)
目的 探討協同護理對腦卒中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協同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結果 經過相應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和HAMD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卒中患者采取協同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腦卒中;協同護理;生活質量;抑郁
腦卒中是一種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在臨床上屬常見病和多發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腦卒中患者常伴發語言、肢體功能障礙,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協同護理是在責任制護理基礎上,充分發揮患者自我護理的能力,鼓勵患者參與健康護理的一種護理模式[2]。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8例,探討協同護理對腦卒中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8例,均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同時經過臨床頭顱CT確診。且對存在嚴重心血管疾病、其他腦部疾病以及精神異常患者進行排除。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54~76歲,平均年齡(66.1±4.2)歲,病程4~13年,平均病程(8.1±2.8)年;觀察組男27例,女17例,年齡51~77歲,平均年齡(65.7±3.8)歲,病程3~14年,平均病程(7.9±2.6)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病房環境護理、用藥護理、健康教育等。對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護理人員進行一般性解釋,并不對患者提供特殊幫助。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協同護理,護理內容包括:(1)護理人員將腦卒中相關疾病知識告知給患者及其家屬,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配合,使患者及其家屬懂得積極參與到護理過程中,對健康進行維護所具有的重要性,從而使護理工作不再為單方面的一廂情愿,使患者能夠受到多方護理,包括自身的護理。(2)對個體化康復計劃進行制定:護理人員需將腦卒中的運動功能鍛煉的內容以及開展方法告知給患者家屬,包括如何正確拜訪肢體,如何對關節進行有效活動(包括主動活動以及被動活動),如何對患者的平衡功能進行訓練(包括坐平衡訓練以及站平衡訓練),如何對患者進行體位轉換,如何對患者的步態進行訓練(包括普通行走和上下樓梯)等,同時鼓勵患者自身要積極開展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從而使自身的肌肉力量,關節活動度,機體平衡能力等得到有效的鍛煉,按照計劃為患者的每項訓練內容進行打分,并根據得分情況,為得分較低的患者開展個別指導。指導家屬加入到患者的訓練過程中,30 min/次,2次/d。同時教會患者家屬采用物質以及精神激勵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訓練主動性,堅持將訓練內容完成。(3)指導患者家屬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并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預工作,使患者的治療信心得以提升,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配合度。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抑郁評分采用HAMD進行評價,得分不超過8分為正常,8~20分為疑似抑郁,≥21分為抑郁,且得分越高,抑郁癥狀越嚴重。生活質量采用GQOLI-74問卷進行評價,涵蓋四個方面,分別為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質功能。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后抑郁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組別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n=44)27.7±8.116.7±7.0觀察組(n=44)28.1±7.910.2±4.5 t 0.2355.181 P 0.8150.001
2.2 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經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n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生理功能物質功能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4458.84±8.1764.65±7.5556.71±6.0363.75±8.2557.03±6.1263.66±7.4956.58±6.2765.01±7.63觀察組4458.81±8.3473.44±7.6556.57±7.9669.34±7.6357.53±6.0173.26±7.6456.46±6.2871.82±7.89 t 0.0175.4250.0933.3000.3875.9520.0904.116 P 0.9860.0010.9260.0010.7000.0010.9290.001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過相應方式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和HAMD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協同護理的開展,可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抑郁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分析其原由,可能與護理過程中家屬的參與有效的監督了患者的康復訓練的開展,從而確保了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加之家屬補償系統的支持,有效的滿足了患者的家庭關懷需求,從而疏解了患者內心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有效提高,這也和前人的研究結果相符[4]。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采取協同護理進行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馬巧燕,李月飛,童艷青,等.協同護理對高血壓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及療效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05(13):1235-1236.
[2] 阮 征,劉 芳.協同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影響的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5,18(20):1892-1895.
[3] 肖 群,劉朝暉,劉 睿,等.協同護理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康復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9):1800-1802.
[4] 崔鈺春,黃燕梅,吳秀華,等.協同護理干預模式對社區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02(13):25-26.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4.54.02
趙莉莉(1982-),女,山西太原人,本科,研究方向: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