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金,鐘代曲*,沈盈盈
(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重慶 400010)
腦卒中患者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研究
周 金,鐘代曲*,沈盈盈
(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重慶 400010)
目的 探討延續性護理對腦卒中出院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服藥依從性。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3~10月收治的100例腦卒中患者,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出院宣教及出院后的電話回訪,干預組在此基礎上應用腦卒中患者網絡化管理專用APP+微信群進行延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出院時及出院后3個月生活自理能力、服藥依從性的效果。結果 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服藥依從性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續性護理能夠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機體康復。
延續性護理;腦卒中患者網絡化管理專用APP;微信群;腦卒中
延續性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是院內護理的后續和延伸,有助于各類患者在出院后的恢復期中得到持續的專業化健康支持,減少病情的反復甚至惡化,降低衛生服務成本等[1],近年來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來廣泛。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10月收治的100例腦卒中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WHO的制訂的腦卒中的診斷標準,經頭顱CT或MRI證實;②首次發病,偏癱,患側肌力Ⅲ級及以下;③年齡40~70歲,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④臨床資料完善,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明顯的精神病史患者;②嚴重心肺疾病或體質極度衰弱的臥床患者及臨終患者;③不合作,無法進行測評者;④無智能手機者。按隨機數字表達法將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干預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9.6±6.35)歲。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8~66歲,平均(57.8±5.9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入院宣教及出院指導。入院后由責任護士負責住院期間的治療護理和疾病相關知識指導。出院2周內主動電話回訪1次。
1.2.2 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時間為3個月。(1)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建立患者電子信息檔案。資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既往病史、用藥情況、體檢基本信息。(2)創建微信群,將患者、1名主治醫生、2名護士拉入群中。(3)成功注冊APP后,腦卒中患者患者網絡管理就開始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具體康復指導。包括以下內容:①天天知:患者出院后運動和飲食注意事項。②康復護理管理:居家環境安全、偏癱患者康復輔具的選擇和使用、生活自理能力指導、偏癱康復體操。③常見問題解答,為患者及時解除疑惑。④個人中心:記錄患者的健康檔案、康復足跡、用藥提醒等。⑤家庭共享:登記患者家屬為第二聯系人,方便家庭成員對患者康復進程的了解和輔助。
1.3 評價指標
患者出院時及出院后3個月復查時,專職護士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服藥依從性的程度進行評價。
(1)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該量表包括10個項目,并有0分、5分、10分和15分4種不同積分標準,總分為0~100分。0~40分為重度依賴,完全不能自理;41~59分為中度依賴,部分不能自理;60~99分為輕度依賴,極少部分不能自理;100分為無需依賴,完全自理[2]。
(2)服藥依從性評價量表:采用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該量表由四個問題組成:①忘記服藥經歷;②有時候忘記服藥;③自覺癥狀改善時,是否停藥;④自覺癥狀更壞時,是否停藥。每個問題4個選項:A.根本做不到,B.偶爾做得到,C.基本做得到,D.完全做得到,分別為1~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服藥依從性越好。該量表的Cronbach,s ɑ系數為0.749[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或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出院時,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服藥依從性的評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3個月,干預組生活自理能力、服藥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服藥依從性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服藥依從性評分比較(分)
組別生活自理能力tP服藥依從性tP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組(n=50)48.6±5.256.1±6.72.8750.0056.4±1.711.2±2.40.685<0.001對照組(n=50)47.8±4.349.3±3.93.5610.3586.8±2.47.4±1.56.0570.401 t 1.8645.9511.3367.271 P 0.2430.0140.184<0.001
3.1 腦卒中網絡管理APP+微信群進行延續性護理能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
出院3個月后,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有提高,干預組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通過建立微信群、安裝APP,對患者的出院后情況的進行了解,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供延續性的護理。
3.2 延續性護理為家庭照護者提供照護支持
大多數卒中患者在醫院和家庭間轉換時需要家庭照護者的幫助,而家庭照護者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卒中患者的家庭照護者疾病照護知識和技能經驗缺乏,難以為卒中患者提供持續的照護,利用互聯網為卒中患者及照護者傳播照護知識,提高照護幫助,為居家腦卒中患者提高安全的延續護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外已有較多的有關利用互聯網為患者家庭照護者提高照護支持的研究,而我國目前在此方面研究較少,尚待進一步探索[4]。
3.3 腦卒中網絡管理APP+微信群進行延續性護理的局限性
在實際使用中部分患者仍然習慣于面對面交流,還需要時間適應。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已成為日下重要的溝通方式之一。通過網絡來進行健康教育具有不花錢、方便快捷、效率高等優點,可以同時為多名患者服務,從而使患者的護理從院內延伸到院外,為患者提供長期的、連續的、動態的評估及康復指導,改變了患者的行為,提高了患者功能康復效果[5],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促進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最終實現延續護理的良性發展,值得臨床推廣。
[1] 徐蘊芳,周宜芳.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延續性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2(17):50-52.
[2] 鐘代曲,錢春榮.腦卒中三級預防護理手冊[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 徐衛華,王 奇,梁偉雄.Morisky問卷測量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信度和效果評價[J].中國慢性疾病預防與控制,2007,15(5):424-426.
[4] 朱 琴,顏巧元.互聯網用于老年患者延續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0):1221-1224.
[5] 王 偉,丁小萍.微信健康教育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3(14):67-70.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4.55.02
鐘代曲